正文 第12章:一筒两用法
作者:吸血小妖兔 时间:2020-05-21 18:03 字数:3574 字

  “王爷呢?”

  没有找到那只偷鱼的大黄狗,仅把掉于地上,还未摔坏的枣和梨捡了回来,却发现,刘衍已经离开了。

  “回去了呗,人家王爷不想喝姜汤。”梅下雨哑着嗓子说道。

  听闻此话,梅珍瞅了一眼放于几上的空碗,微微皱眉。

  “梅下雨,你别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等爹爹回来,看他怎么治你!”

  梅珍双手叉腰,立于梅下雨榻前,故作凶狠地瞪着他。

  “阿姊,你别告诉爹爹好吗?我都病乏无力了,顶不了瓦罐。”梅下雨苦着脸哀求道。

  每次梅下雨做错事,梅泽就会让他顶瓦罐。将水倒入瓦罐内,让他抱着瓦罐顶于头顶,一作惩罚,二作锻炼。

  “看你的表现喏!”

  梅珍仰起头,露出狡黠一笑。

  在梅珍的悉心照料下,梅下雨很快康复,仅在榻上躺了两天,便又可以下床蹦跶了。

  两姐弟达成默契,并未将梅下雨落水之事告诉梅泽,只说他得了风寒,而梅泽忙于凿井之事,也未对此事进行深究。

  “胡师傅将汲卤筒与扇泥筒做好了,午膳之后便会拿到县衙一试,你们过来看看不?”出门前,梅泽突然问道。

  “好呀!好呀!”梅下雨急忙应道,在榻上躺了两天,他感觉自己都快石化了。

  “记得别捣乱!”

  笑着提醒完这句,梅泽便转身离去了。

  “阿姊,午膳吃胡饼可好?”梅下雨挽着梅珍的手臂,撒娇道。

  “先把姜汤喝了再说。”

  梅珍笑了笑,朝东厨走去。

  “人家的风寒都好啦!”梅下雨嘟嘴道。

  “要我把你落水之事告诉爹爹吗?”

  “我喝姜汤!”

  午膳后,两姐弟手拉手来到县衙,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

  “请让让!”

  梅下雨推挤着看热闹的人群,拉着梅珍挤进了县衙正堂。

  “爹爹!”梅下雨朝梅泽挥了挥手。

  梅泽看到姐弟俩后,放下手里的铁椎,笑着向两人走来。

  “精神好了许多,面色也红润了些,就是消瘦了些许。”梅泽捏了捏梅下雨的脸颊,笑道。

  “嘻嘻!那我现在能吃烤鸡了吗?”梅下雨眨巴着眼睛,问道。

  “再等两日,等彻底痊愈后,方能沾油荤。”梅泽摸着他的头,说道。

  “还要等两日?我都快忘记烤鸡的滋味了!”梅下雨皱了皱鼻子,鼓起了腮帮。

  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便被那些凿井工具给吸引了。

  “爹爹,这就是铁椎吗?”

  梅下雨拿着把铁椎在手里掂了掂,又摸向锋利的尖端。

  “小心!别把手划破了。”梅泽急忙提醒道。

  “哦!”梅下雨讪讪地收回了手。

  “爹爹,石头那么硬,这么一把铁椎就能砸破石头,挖入地底吗?”梅珍摸着不太光滑的椎面,不由好奇道。

  “需要借助巧劲儿,不能用蛮力,还可以借助脚上的力道,用脚踏碓梢(duishao杵的末端)。”梅泽拿着铁椎比划了一下。

  “若是挖得很深,又该如何呢?”梅珍又问道。

  “你看这里。”梅泽指着椎身说道:“椎身是可以加长的,每当凿进数尺深后,就用竹竿子把它接上,让椎身变长。”

  “可是椎身加长后,就没法使劲儿了呀!就像舂米那样,只有握住石杵中间那截才能用力,若是握得太高,就没法用力了。”梅珍歪着头,略显不解。

  梅泽笑笑,说道:“椎身加长后,便可高举铁椎,再用力夯下去,将石头舂碎。”

  “原来如此。”梅珍点了点头,遂又问道:“那里面的碎石怎么取出,跳下去挖出来吗?”

  “不用,按照铁椎的做法,将椎嘴替换成铁勺,伸到井里,把碎石挖出即可。”梅泽拿过一把制好的铁勺,对梅珍说道。

  梅珍接过铁勺,仔细研究了一番,又抬头问道:“可是爹爹,这铁勺并不够深,若是还有挖不出的碎石,又该如何办呢?”

  “那就要用到胡师傅制作的扇泥筒啦!”

  蒲县长抚着大圆肚,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胡师傅来啦!”

  “那些就是取卤的工具吗?”

  “看似只是普通竹筒啊!”

  围观百姓纷纷给胡师傅一行让道,并好奇地看向架子里抬着的那些似竹筒的东西。

  “这可不是普通竹筒啊!”

  胡师傅笑了笑,从架子里拿出一个由楠竹做的竹节筒,指着它的底部说道:“我们叫它牛舌,其实就是熟牛皮制成的单向阀。”

  他向身旁人使了个眼色,那人便端来一桶水,置于地上。

  “我们就把这桶水当做卤水,现在,我把这个改造过的竹筒,也就是汲卤筒,往水里放。”

  只见,汲卤筒刚放入水桶里,便听得“咕噜咕噜”的灌水声,围观百姓听闻此声,纷纷向前围拢。

  胡师傅微微倾斜汲卤筒,指着牛舌说道:“你们看,桶里的水会对筒底产生一股向上的冲力,这股冲力会让牛舌向筒壁内张开,水便会随之涌入筒内。”

  “哦..原来如此!”众人大悟。

  “咕噜咕噜”后,汲卤筒便灌满了水。

  随后,胡师傅将汲卤筒提出,筒内的水柱向下施压,其重力又将张开的牛舌压回到筒底端的开口处,让汲卤筒完全封闭。

  当他将汲卤筒提出水桶后,众人发现,里面的水未曾渗漏半分。

  将盛满水的汲卤筒向众人展示一番后,胡师傅又拿出一个用铁钩做的勾水器,顶开筒底的牛舌后,里面的水又泄了出来,流进了桶里。

  “妙哉!妙哉啊!”

  王奎大步走进县衙正堂,恰好瞧见了这一幕。

  “王将军!”众人纷纷拱手行礼。

  “王将军,王爷呢?”蒲县长上前,问道。

  “王爷身体抱恙,在宅邸休息。”王奎说道。

  “可是风寒?有找大夫瞧过吗?”蒲县长关切道。

  “嗯,大夫开过药了,恐怕要修养几日。”

  “希望王爷早日康复。”

  听到两人的对话,梅珍和梅下雨相互对视了一番,梅珍面露怪责,梅下雨则缩了缩脖子,神情愧疚。

  “这汲卤筒是个好东西啊,胡师傅,再给我们演示演示扇泥筒的用法吧。”王奎拍了拍胡师傅的肩膀,说道。

  “是,将军!”

  胡师傅拿过一个楠竹竹节筒,向众人展示,“其实啊,这扇泥筒和汲卤筒都是一样的,只是用途不同,名字则取得不同。”

  他又向身旁之人眼神示意,那人会意后,将一麻袋碎石和泥屑倒入了那个水桶中,碎石与泥屑便在水里浮浮沉沉,很快与水混合,变成泥浆。

  胡师傅将扇泥筒放入水桶中,与刚刚类似,泥浆灌满后便会合上牛舌,一滴不渗。

  “当铁勺无法将碎石铲出时,便可向井里灌水,用扇泥筒将泥浆汲取上来,这样就可以让凿井与提取泥浆交替进行,加快凿井的速度。”

  “真是好方法呀!”众人纷纷赞叹。

  “这算是一筒两用啊,哈哈哈!”王奎大笑道。

  梅珍看了看周围,悄悄走向梅泽,“爹爹,我先去买菜了。”

  “小雨跟你一块儿去吗?”梅泽问道。

  “不用,就让他在这儿凑热闹吧,反正他也在榻上躺了两天,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了。”梅珍急忙说道。

  看了一眼凑在王奎身旁的梅下雨,梅泽点了点头。

  拨开人群后,梅珍快步走出县衙,生怕梅下雨跟过来。

  在集市上买了些肉菜和瓜果后,梅珍又在富义街上逛了一圈,才找到卖饴糖的挑货郎。

  将荷叶包好的饴糖放入怀中,梅珍又把刘衍送的香囊取出,挂于腰间,这才拎着肉菜和瓜果向城郊出去。

  “唔...”

  刘衍躺在床榻上,裹紧了丝衾,全身无力,又觉体寒,不住地发抖。

  “王爷,先喝药吧。”阿福端着药碗,立于床榻之侧,垂首说道。

  “不喝,咳咳咳...再给本王盖一床衾。”

  刘衍翻了个身,背对着阿福。

  “哎!”

  阿福叹了口气,放下药碗,从柜子里拿出一床丝衾,盖于刘衍身上,并替他裹好。

  “王爷,现在还冷吗?”

  “好些了。”刘衍将头裹在衾内,瓮声瓮气地说道。

  “王爷,这药都热了三四回了,您还是赶紧喝了吧,不然,药性都快没了。”

  “那就倒掉!”

  阿福无奈,又叹了口气,拿着渐失温度的药碗走出了房间。

  “阿福哥,有人找王爷。”门房小厮前来禀告。

  “王爷病着,不见客。”阿福挥了挥手,不耐道。

  “可...”

  “怎么?”

  “是个小姑娘。”

  “哦?”阿福挑眉,问道:“她找王爷何事?”

  “她说听闻王爷生病,前来看望,听她的口气,感觉与王爷相熟。”门房小厮如实道。

  “带我去看看。”

  阿福跟着门房小厮来到大门口,便看到双手提满东西的梅珍正立于门外,怯生生的模样,似乎有些紧张。

  “小妹妹,你找我家王爷?”阿福上前问道。

  “是..是的。”梅珍忐忑道。

  阿福将梅珍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番,随后将视线定于她的腰间。

  “这不是王爷的香囊吗?”

  阿福一眼便认出,梅珍腰间挂的淡绿色香囊是刘衍的贴身物,不过,这个贴身物却被刘衍赠予了好友。

  莫非,这个小丫头就是刘衍口中的好友?

  看着梅珍一身贫寒打扮,年岁不过十岁的模样,阿福有些纳闷了,王爷的择友标准怎么变得愈发奇怪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