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冯太后英年早逝孝文帝病故归途
作者:邹静波 时间:2020-06-06 13:35 字数:4278 字

且说拓跋涉奏章送到京城,冯太后看罢大怒,召皇帝取拓跋涉进京治罪。魏主当时即派拓跋杰前往柔玄。不日,押拓跋涉进京,奏明罪证查实,果然不出太后所料。魏主欲把拓跋涉贬为庶人,太后不许,命交三法司庭审问罪。按律斩首示众,以示严惩。

杀掉拓跋涉,冯太后对魏主道:“身为人君者,肩负一国之重。不光要心怀仁善,更要不忘杀伐,两者相济相辅,畏之威德并用。蚁穴不堵可摧坚堤,微毒不医重能致命。辨是非诛奸佞取义天下,明君所为。暴虐、暗弱皆不可取。迷信天意更是无稽之谈。国家兴衰盛败一切因人而至。始皇帝雄才大略兵吞六国,而一个赵高能使强秦短命,可叹赢氏数代经营。后主刘禅能如其父,蜀汉便不会转瞬灭亡。一样,曹氏后裔能继魏武衣钵,司马氏天下将被抹去,历史将会改写。想我大魏国自太祖开国,历经百年六帝,开疆拓土辛苦努力才有今天。皇上正当青春年少,今后路远天长。要想完成祖宗未竟的统一大业,还当不辞艰辛奋发图强,世代相继。富国强民兴利除弊关键所在。楚用吴起得以强盛,商鞅相秦秦国富强。就花雄一事便是我皇家之错,拓跋涉妄言欺君故然可杀。然,哀家也难辞其咎。如今天下归心,花周二将虽是汉人,对朝廷却是忠心耿耿。魏武有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又何必用一皇族于其头上,天长日久难免生疑。早该削去其弊。修改弊政要不失时机,缓则生变。哀家几日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仔细揣摩,若要奋进必要一次改革。而且要从我皇家做起,方能安天下之心。不知皇上可愿听从?”“祖母太后,凡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孙儿怎敢不听。”太后点头道:“哀家认为华夏汉族文化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安邦定国有孔孟之道,行兵作战有孙武兵法。我太祖道武帝立国后,首先搜罗群书集于平城,督促子孙学习。足见太武帝高瞻远瞩,重视大汉文化,充分学而用之。这才得以四海纵横。其实我鲜卑人本自华夏血统,始祖昌意王正是皇帝幼子,被皇帝封去北国,以大鲜卑山为始祖领地。因而故称鲜卑。即以回归中土,着汉服、说汉话、用汉字、改汉姓有何不可?如此可安民心服众望。此为其一。其二:平城地处偏僻不利开拓,东京洛阳乃华夏中心,历代帝王所以在此建都。要想成就大业,都城当迁往洛阳,不可再留在这偏僻之地。不知皇上认为如何?”魏主高兴道:“祖母太后说的是,这两项的确十分重要。”“除此之外,若想统一华夏造福百姓,就我大魏当前的财力物力尚且不足,有必要开辟一条富国强兵之路。哀家想把国有土地划分给贫民,让贫民百姓直接向府县交纳租税。官吏改食俸禄,奉禄按季发放。对于敢贪占官吏严惩不贷,有贪必斩。再要分得土地的贫民担负定期兵役徭役。不需几年我大魏国定会仓满库实。”魏主听后拍手叫好道:“祖母太后果然英明,孙儿正为国力担心,恨无良策。听祖母太后指点,令孙儿茅塞顿开。”“皇上,休要高兴过早。前两项尚可缓行,唯这最后一项必要马上推行。此一项会有损皇族利益,恐怕难以推行,还望孙儿不要手软。”魏主起身,跪倒在冯太后面前道:“孙儿谨听祖母教诲。祖母放心,只要能富国强兵孙儿绝不手软。只是孙儿年少,还要祖母太后不吝赐教。”冯太后微笑拉起皇上,忽然一阵晕旋险些跌倒。皇上急忙上前抱住,同众宫女扶太后上床休息。急召太医前来诊视,切脉后,断定是操劳过度而致。

经过休息调治,太后病情慢慢好转。为了早日推行新政,太后召来皇上,就与床上同魏主共同谋划。魏主劝太后安心休息,太后微笑道:“哀家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新政不行哀家死不瞑目。”

一年后,新政推行收效显著。魏主退朝来向太后报告喜讯。太后拉着魏主的手乐得流下热泪。她叫皇上扶她坐起,靠着床头道:“皇上,当年文成帝归位,你父献文帝年仅十四岁。文成帝把天下大事托付于我。要我助你父献文帝统一天下。只恨献文帝不听劝说一心向佛,使哀家十分失望。最终他退位出家,竟在宫苑中建起鹿野浮图,丢下嫔妃,同僧众一起参禅养性,说来实在荒谬。逝年只有二十三岁。皇上五岁登基,不知费了哀家多少心血,总算看你长大。就皇上的聪明才智,哀家相信你定能完成统一大业。记住,克勤克俭,兴利除弊,奋发图强。乘祖宗之余威完成统一大业,世代相传坚持不懈。”说完含笑而逝。冯太后辛劳成疾英年早折,享年仅四十九岁。

太后去世,魏主悲痛至极,一连几天饮食难下。众臣纷纷劝说,魏主道:“太后深谋远虑,雄才不下良平。听政二十余年,朝政清明有令必行,群臣效力。有功者赏,获罪必罚。受赏心安理得,被罚全无怨言。看这公平二字实非了得。足见太后英明。试想古之贤臣明主能有谁如是?太后早逝真乃天丧我也。”说后痛哭不止。

冯太后本是汉人,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当年以才貌被选入宫中。太后的确不光貌美,更是才华横溢,深受文成帝赏识,从才人进为皇后,曾助文成帝理政。文成帝死后,少帝拓跋弘才十四岁,重担落在太后肩上。谁想拓跋弘心迷佛老,刚做几年皇帝便让位给太子。五岁的孝文帝当然不能执政,政事全落到太后肩上。要知魏宫中有一条苛政,既是立太子储君,要赐死生母。孝文帝自幼跟随太后,把太后视为亲生母亲一般。算起来冯太后听政二十五年之久,北魏逐渐强盛,正如孝文帝所说。

且说魏主安葬完太后,决心走太后制定的改革道路,首先迁都洛阳。紧跟着下令由拓跋贵族开始改穿汉服,说汉话,改换汉姓。把拓跋氏改姓元。自己先把拓跋宏改叫元宏,衣冠也改穿龙袍。接着又娶汉族大臣李冲的女儿为妻,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人。新政果然奏效,有皇族做榜样,各族儿女相互嫁娶。完成了太后遗愿,视天下为一家,待异族如兄弟,北魏立见兴盛。洛阳城中更是繁华,召来各国的巨商大贾。果真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大魏国繁盛一时。

又有谁能知,在魏主三十三岁这年,齐太尉陈显达率军攻打雍州各郡,中山王元英战败,马圈、南乡二城相继失守。闻知后魏主带病出征,众臣劝说不住。魏主命广阳王元嘉出军敌后,先断齐军归路。自己率大军正面迎敌。两军刚刚接战,元嘉从齐军背后杀出,二万铁骑勇不可挡。魏主元宏更是不顾安危挥戈上阵。前后夹攻,陈显达抵挡不住,大败而逃。魏主正想借机进兵,却因长途奔波跋涉引得旧病复发,病倒军中。此时跟随魏主身边的是彭城王元勰。元勰日夜守在魏主身边。魏主命元勰督率各军,元勰推辞道:“皇上,臣守在皇上身边,皇上身体要紧。臣实在不能脱身,军中事可另派别人。”此时魏主病情转重气息微弱,叹息道:“安定六军保卫社稷,除你还有谁能担此重任。爱卿,朕命与大魏江山对比轻如鸿毛,爱卿别再推辞。”元勰勉强受命。

眼见魏主病势沉重,元勰调兵遣将,命各处关口城池严防谨守。亲率大军保护魏主北归。兵至古塘原,魏主已奄奄一息,喘息道:“爱卿,朕怕是不行了。天下未定,嗣子少小,可托者只有爱卿。扶佐少帝保我江山,还望爱卿不辞辛劳。”闻言,元勰拜倒在魏主床前,哭泣道:“平民布衣尚可为知已者死,何况臣子,理应效力才是。但臣久事君侧,参与机要。一旦进封首辅大臣足以震主,想那贤明周公圣主成王难免疑忌。臣非假意脱免,实在是担心将来获罪。上有负陛下圣明,下有杀身之祸,还请皇上明鉴。”魏主听后点头道:“爱卿说的是,可取纸笔来,我当为卿留书。”元勰听命送上纸笔,魏主倚几疾书:

汝第六叔父勰,清规懋赏,与白云俱洁。厌荣舍绂,以松竹为心。吾少与绸缪,提携道趣,每请朝缨,恬真邱壑。吾以兄长之重,未忍远离。何容仍屈秦业,长婴世网?吾百年之后,其听勰辞蝉舍冕,遂其冲挹之性也!

书毕,对彭城王道:“爱卿可把它交与太子,满足卿之意愿。”此时魏主已不能支持,喘吁命元勰起草诏书:加封北海王元详为司空,平南将军王肃为尚书令,镇南大将军广阳王为尚书左仆射,尚书宋弁为吏部尚书。就命几个与太尉咸阳王元禧、尚书右仆射任城王元澄接受遗命,一起辅政。并晓谕各位:“自我太祖以来,国运昌隆,事业宏大,蒸蒸日上。朕遵循先祖足迹,兢兢业业,迁都于富饶之地。意在恢复礼乐,仰光七庙,俯济苍生百姓。叹上天不许时日,大业未竟。还望各位善待吾子,兴隆魏室,努力王事。”元勰书写完毕交与魏主过目。魏主看后慢慢点头。随后招广阳王元嘉、任城王元澄入帐,嘱以后事。

几日后,魏主到了弥留之际,对元勰道:“皇后乖张少德,自寻死路。待我死后赐她自尽。仍以皇后礼安葬,用以掩饰冯门之过。卿可为我草诏。”元勰听命草诏,完了交魏主过目。魏主看后含恨而逝,享年只有三十三岁。

魏主喜好读书,手不离卷。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全都阅览。善谈庄老,精解道释,文采极高。诗赋铭颂无所不通,所下诏册亲口传授,不拟草稿。喜好士人,礼待贤才,任用能臣,从不排挤异族。认为夷、蛮、胡、汉都可亲近。命史官直书时事,不可避讳国主恶行。祭祀必须亲临。衣服多次洗换,仍旧穿戴。宫室破损后才行修整。在位二十八年,可称圣明君主。只因宠爱冯昭仪,以至于废皇后,改储君,有背伦理。为此,不但酿成宫闱丑事,更为大魏国种下祸根,最终含恨而死。

魏主病逝,元勰同元澄商议:齐军相去不远,暂时不发丧,急派人召太子前来。等大军回到鲁阳与太子会晤,就由二王扶佐太子继位。

太子元恪是孝文帝次子。生母高氏十三岁入宫。高氏生得妍丽温婉,魏主把她留在身边。几次召幸身怀有孕。产前异梦被太阳追赶,自己躲到床上。却见太阳化做一条龙缠绕在身,忽被惊醒,遂生元恪,后来又生元怀。孝文帝长子元恂生母林氏被赐死。元恂不听教诲性情懒惰,魏主命他留守金墉城,因为自己肥胖难耐酷热,便要擅自北归,被高道悦阻挡,元恂竟拔剑杀死高道悦,惹怒魏主。被魏主鞭笞杖刑,召群臣要废掉太子贬为庶人。众臣为其求情,反惹怒魏主,先贬做庶人。在削平穆泰、陆睿叛乱后,听说太子要与他左右人谋反,魏主派元禧奉旨毒杀元恂。

冯太后死后,魏主因为感激冯太后恩德,续立冯熙的长女为昭仪,次女为皇后。可这长女虽是妾生却娇媚貌美温柔多情,慢慢得宠。昭仪没能生育,听说高氏得过异梦,料想元恪命中该有,暗里派人毒死高氏,接元恪由自己抚养。昭仪每天亲自看视元恪梳洗沐浴,督促读书用功,就如对待亲生的一般。魏主见她这样十分欣赏,夸奖昭仪仁善贤德。赐死元恂后,冯昭仪怂恿皇上立元恪为太子,昭仪正被魏主宠幸,魏主当然听从。便把元恪立作太子储君,并加封元怀为广平王。

太子继位后,先命北海王元详,长秋卿白整,捧着遗诏赐死冯皇后。随后按制守孝一个月,才把魏主葬于长陵。追加皇考谥号为孝文帝,庙号高祖。尊生母高氏为文昭皇后,在高庙享受祭祀。果然是:壮志未酬身先死,致使英雄泪沾襟。

有诗单道:

忆往昔,壮志几曾休。日月转换成今古,江山依旧风修修,何人不悲秋。

人去也,壮志尚未酬。自古英雄多遗憾,长路漫漫水悠悠,断肠兰花洲。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