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新学期很快就要开学了,此时大哥却突然跟妈妈提出他不再上学了。
妈妈开头感觉很奇怪,胜朋才读了五年书,本来好好的,怎么突然不上学了?在妈妈的急切追问下,大哥证实自己早就有弃学的想法,现在自己已经决定了。
妈妈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震惊了,坚决不同意大哥弃学。
“你这孩子是咋回事?怎么能由你自己决定不读书了呢?妈不同意!”
妈妈板着脸又一次严肃的跟大哥讲起了爷爷和爸爸“要让儿孙多读书”的嘱托。
“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妈妈终于说出了重话,而且态度很严厉。
“妈,我已经长大了,不能继续在家里吃闲饭”大哥为自己的决定申辩起来。
其实,大哥当时还不到十二岁,个子不高,身子也不太结实,但说起话来却很有斤两,像个大人。
“不读书,你能干什么?”
“我帮您的忙!”
“妈不用你帮忙,家里有二姐呢,放心读你的书!”
“我要给队里看牛!”大哥讲出了自己的打算,口气还十分理直气壮。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哥得到的消息,队里刚刚新买回来一头黄牛,正需要人看管。
“我都跟刘队长提出了请求,队长说了,只要我愿意为队上看牛,一年就给咱家记一千二百分工呢。”
“我们家读书有老二和老三就行了,反正我不读书了”大哥的话跟放连珠炮似的一串接一串。
“不行!”妈妈的态度异常强硬。
一直以来在妈妈面前都很顺从的大哥态度完全变了,我开始也觉得这事有些难以理解。
为大哥读书的事一家人闹得心绪不宁,有时在饭桌上都发生争论。
几天过去了,学校已经开了学。母亲一再催促大哥去上学,大哥却呆在家里不动,没有一点儿去上学的意思。他天天去看队里新来的黄牛,还早晚一次往队长家里跑。
这一天刚吃过早饭,队长刘汉生来到了我家。
“刘队长来了,请坐呀!”妈妈见刘队长来了,赶忙出来招呼。
“胜朋妈,让胜朋为队里看牛也好,孩子可以浪一浪骨架子,一年还能为家里挣一千多分工。”
“我不是怕你们家超支,而是考虑到你们家生活比较困难,所以同意了胜朋的请求。”刘队长见我妈没搭讪又补充了一句。
妈妈没有抬头,眼里含着泪花。
“队里买回来的黄牛性情温顺,好多人都争着看管,我是考虑你们孤儿寡母应该照顾,才没有答应别人。”
“刘队长对我们家的照顾我们记得,孩子还小,我不想让他……”妈妈哽咽起来,下面的话含喉咙里没有说出声。
“要不你们先商量好,我等你们的回话。”
见我妈半晌说不出话,队长起身去安排社员们的农活,离开了我们家。
妈妈此刻的心情十分沉重,她不想大哥由于家里困难的原因辍学。但大哥坚持要为队里看牛,还搬来刘队长做妈的工作,这着实让妈没有想到。
这次,妈妈终究没有扭过大哥。妈妈考虑到当时读高小要去几里路远的七星桥高小,以前的一个伙伴小蓝也已经从高小毕业,本村又没有另外的同路伙伴,妈也有些担心大哥上学路上的安全,因此对大哥读书的事产生了一些动摇。
“要看牛也只能看半年,顶多看一年,完后还继续去读书。”妈的态度终于软了下来,同意大哥先看一年半载牛,等大哥长大一点后再去上学。
由于妈妈松了口,大哥当天就牵回了生产队新来的黄牛。
于是,队长派来了几劳力将牛栏搭建在我家的偏屋里。牛栏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木头做成的方型围栏,牛关在里头就不会跑去来。
大哥每天清晨起得比上学时还早,他先把牛牵到门前稻田边围起来的粪凼里,并不停地大声叫唤着:“屙屎!屙尿!屙屎!屙尿!……”。
我开始觉得大哥这样作特别好笑,并对他这样作的效果表示怀疑,心想,你叫它屙屎屙尿它就会屙吗?
开始几天,我特别注意观察,根本没见着牛在粪凼里有任何要屙的意思,也没有看到粪凼里有任何牛的排泄物。但大哥仍然不放弃,一天比一天起得早。到第七天的时候我终于发现粪凼里有了黄牛的粪便。渐渐地,后来黄牛就成了习惯了,在牛栏里决不屙屎撒尿,等都要等到大哥牵它去粪凼后才开始排泄。这样一来,夏天牛栏里气味不大,冬天牛栏里很干燥,铺垫的稻草也干爽保暖。
我那时真的很佩服大哥!后来,我问他怎么会想到用这个招数来驯服黄牛的?他说耕牛很聪明,能够听人的摆布为人耕田,训练它讲卫生肯定也能做到。
大哥每天早晨都去放牧,先让牛吃饱,然后自己再回家吃饭。下午我放学回家后,也经常陪大哥一起去放牛。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大哥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弃学看牛?这时,大哥突然显得心事沉重,我发现眼睛里含着泪,低声对我说:“咱爸死得早,妈妈太难了,家里年年超支生活太苦。谁叫我是大哥呢?我没有条件读书,你们两个今后多读一点书就行了。”
听了大哥的话,我一阵心酸,忍不住眼泪刷刷的往下流。早先我就有这个猜测,大哥弃学果然是为了我们这个家!
其实大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如果不是父亲死得太早,他一定会继续好好地读书,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才。
大哥看牛十分用心,山村的夏天蚊子很多,大哥砍来一些杂草堆上一个火堆为牛熏烟驱赶蚊子。有一种叫“牛虻”的蚊蝇不怕烟熏,死死地叮在牛的胯下等部位,大哥就用树枝为牛拍打驱赶,用篦子在牛身上篦刷。每当这时,黄牛会一动不动地任凭大哥摆弄,好像主人正在为它止痒。
为了不让牛晚上饿着,大哥白天放牛时带上一个竹篮,割回来一些青草,让牛晚上也能吃上一餐。
由于大哥的精心养护,黄牛很快变得膘肥体壮,为队里耕地时走得飞快。队长经常夸赞大哥看管的黄牛养得好,还在社员大会上大肆表扬。在大队组织的耕牛评比会上,大哥看管的黄牛被评上优等,生产队在年终分配时,为大哥多记了300分工。
一年后,妈妈又重提往事,还是要大哥去读书,但由于大哥的坚持,最终没有成功。妈妈明白大哥的意思,心里老像搁着一块石头,好像总是欠大哥什么东西。其实,妈妈一点也不欠我们兄弟的,倒是我们欠她的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