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梦幻童年 第十三章 智胜“金黄毛”
作者:石缝小草 时间:2020-10-04 06:11 字数:1972 字

我家大哥看管的黄牛由于皮毛呈黑色,大家都管它叫“黑黄牯”。

“黑黄牯”似乎很通人性,从来都不对看管它的主人发怒。但是,如果被旁人惹烦了,它也会激发出一定攻击性。如果遇到同类的挑战,它会显示出十足的威风,有时候还会上演一场斗牛大战。

斗牛在我的家乡当地叫做牛打架,这是件很危险但又很有趣的事情。不过看管牛的人一般都很心疼自己的牛,一般都尽量避免与可能发生相互决斗的牛相遇,免得发生恶战伤了自己的牛。

但是,有些情况下是看牛人没有办法控制的,如果偶尔不巧碰上了挑衅的牛,两头欲相斗的牛的牛劲上来了,看牛人很难阻止,牛会不顾一切的冲锋上前接战。

有一天放学后,我和大哥正在山坡上放牛,“黑黄牯”不巧碰上了邻近生产队的一头“金黄毛”牯牛,结果引发了一场斗牛恶战。

当时,我们突然听得一声“嘛——!”的长啸,只见在相距300多米远的对面山坡上有一头金黄色的黄牯牛直朝“黑黄牯”奔来。那头“金黄毛”,一边朝“黑黄牯”所在的山坡奔跑,一边降角(一种偏着头角,眼睛直盯对手向对方示威的挑战姿势),气势汹汹。

“黑黄牯”立即停止了吃草,抬头朝发出长啸的对面山坡望去,见有同类向自己挑衅,知道对方求战心切,来者不善。“黑黄牯”顿时鬃毛竖起,混身来劲。“黑黄牯”毫不示弱,立即“嘛——!”的一声长啸给予对方回敬,表示坚决应战。

小山谷里顿时气氛紧张,“黑黄牯”抬头扬角,眼睛直冒凶光。“金黄毛”四蹄腾空加快了冲锋的步伐。眼看一场斗牛大战不可避免。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大哥此刻立即挥动牛鞭,将“黑黄牯”驱至地势较高的坡地。“黑黄牯”好像明白主人的意思,一个转身回头占领了上方位。

“金黄毛”此时已经逼近“黑黄牯”跟前,双方稍事停顿,很快怒目相瞪。

当时在场的除了我们兄弟俩,还有邻近生产队的几个放牛娃和两个放牛老人。放牛娃们在一旁大喊“啊打!啊抽!”(相当于对人们大喊加油!加油!)的口令,两个老人虽没大喊也大有幸灾乐祸之心,大伙儿正期待着观赏一场精彩的斗牛大战呢!

此时“金黄毛”已经冲到“黑黄牯”跟前,只见双方同时甩头下沉,四角相碰,“咣!咣!”的声音顿时响彻山谷,牛角接触处顿时冒出点点火星!

只见那:

“黑黄牯”顺势顶角,“金黄毛”连连后退……

“黑黄牯”乘势猛推,“金黄毛”奋力抗击……

“金黄毛”扭身变位,“黑黄牯”乘机用尖角猛刺对方脖部……

“金黄毛”受此突袭,脖子痛疼难忍,随即抽腿罢战,闪身逃遁……

“黑黄牯”起跑欲追——大哥在一旁立即大吼一声“停!”

听到主人的吼声,“黑黄牯”身架前倾,止步前腿,随后定位原地摇头摆尾,前腿刮划草地,似是庆贺胜利。此时“金黄毛”已经逃去百米开外。

“好啊!好啊!”在一旁观战的人们发出的阵阵欢呼声顿时响彻山谷!

这场短暂的决斗惊心动魄,在一旁观战的放牛娃们无不夸耀“黑黄牯”勇猛,更为我大哥的指挥有方连连称赞。

但是,在一旁观战的大哥此刻却异常的冷静,他心里清楚,“金黄毛”比咱们的“黑黄牯”年纪轻,力气显然在“黑黄牯”之上,如果不是地势有利,“黑黄牯”很难取胜。

自那以后,大哥放牛时特别注意与“金黄毛”保持尽可能远的距离,避免与对方再战,保持“黑黄牯”的胜利纪录。

我们家乡当时机械化程度还很低,生产队为了稻田耕种的需要都养了很多的耕牛,其中又以水牛较多,黄牛较少。

黄牛一般不会与水牛发生决斗,牯牛(公牛)与娑牛(母牛)也不会发生决斗,经常发生决斗的是年轻力盛的牯牛与牯牛,有时年纪较轻的娑牛与娑牛相遇也可能发生决斗。

牲畜似乎也有它们的行为规矩,不是对头不开战,强者不会无顾欺负弱者。这与人类的行为规范似乎有某些相似的地方。

我曾看到过比这次“黑黄牯”与“金黄毛”恶战更为惨烈的斗牛大战。一次,两个身胚硕大的年轻水牯牛不巧在一个池塘边相遇了,于是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场恶斗。当时那惨烈场景真是让人大饱眼福!

两头牛经过几个回合的顶角推绞后,其中的一头牛已经遍体鳞伤终于败阵开逃,得胜的那头牛穷追猛赶。失败的那头牛为了躲避攻击闯进一栋民房,甚至差点把房子掀翻,最得胜的那头牛仍然不肯罢休。后来,当地的社员们出动了十几个壮劳力,用棍棒强力阻隔驱赶,方才得以结束这场恶战。结果两头牛都受伤不小,这样的场面真是让人惊心动魄!

“黑黄牯”在我家由大哥看管了两年多,后来生产队需要调换一头年轻一些的水牛,将黑黄牯卖到了别处。大哥为此还找过队长说情,希望不要把“黑黄牯”卖掉。但生产队有生产需要的全面考虑,没有听取大哥的意见,这使大哥心里很不高兴。

当“黑黄牯”离开我家时,我们发现它流下了眼泪,大哥因为“黑黄牯”的离去难过了好几天。

大哥从此以后不愿再为生产队看牛,他决定参加生产队社员的集体劳动。我此时不免为大哥的决定担心,他能吃得消如此繁重的集体劳动吗?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