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疯狂的泥石流过后,小河逐渐恢复了他往日的清澈,付老书记的儿子默默地卷起裤管,像往日的老父亲一样,抱起河里的大石头,把它们垒在河沿上。没有太多的话语,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记念远去的老父亲。
就在几天前,年近七十的付书记就是站在这个地方,在泥石流冲来的前半个小时,用一面铜锣敲醒了沉睡的山村,救了全村两百多口子的命,而自己,却被这滚滚的泥浆带走了。他救下了最后一位不愿离开的小伙子,就在他们准备冲向山坡的同时,巨大的轰鸣声呼哮而至。小伙子抓住身边的大树,幸免于难。而这位全村第一个报警的老人,却成了全村唯一一个被山洪带走的人。
而此时,在那遥远的天际,一朵安祥的浮云轻轻托起一位年青的沙弥,那是付书记年青时的样子。一如往日的平静,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眼底早已超越了悲伤。在厚厚的淤泥之下,没有棺木,没有陪葬,连随身的一件单衣也早被树枝划出许多窟隆,全身几乎是赤裸着嵌在了泥沙中,没有一丝空隙。一位老人就这们被泥石流活埋在山谷之间。
看着泥沙之下的身躯,佛影的思绪向前飞去,那一幕幕的往事电影般地回放,自认此生无过,然而佛祖却如此吝啬,临了,连一幅棺木都不给,就这样让他囫囵地埋在淤泥中,衣不遮体,体无完肤。
事情还要从半月前说起,已是古稀之年的付书记在这座小山村里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十多年前,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正值青年的付赢是这座小村土生土长的后生。
那些从城里来的姑娘,小伙子们一来到这儿,就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下的一粒粒石子,往日宁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当时付赢可是全村唯一的“秀才”,全村象他这么大的后生几乎全都在有务农,只有他,考上了县里的初中。然而,又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和一群城里的学生回到了刚离开不久的家乡。那年月,啥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少了宣传,宣传队可是村里最风光的部门。搞宣传可要文化呢,这山旮旯里走出去过的山娃子自然成了宣传队的头儿。这儿他最熟呀,乡亲们让他干这差事,也最放心呀!宣传队的党支部书记,这个光荣的称号非他莫属。
于是,付书记这顶帽子他从十几岁就戴在了头上,白天,他带领着一群孩儿兵走乡串户宣传党的政策,让他亲手写的大字报布满村结实的、不结实的墙壁、篱笆,以及可以张贴的树干、桥头。晚上,一群热血青年挤在一起,创意最惊人的标语。明天好去糊住村里哪堵漏风的老墙。一复一日,这群年青人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从山外传来消息,知识青年可以返城了,以前好多做法都是错误的。
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回城了,在糊满大字报仍旧四面透风的村会议室里,付书记还没有走,当最后一个知青离开这儿时,付赢感到一阵茫然。难道以前做了那么多,都白做了。然而,生活还是要过的,看着老书记一天天佝偻的身影,以及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付赢毅然选择了留下,接过老书记的担子,那一年,他还不满二十岁。
就这样,在付书记的带领下,山村有了第一条通往山外的公路,那是他带领全村村民整整一年的努力。村里有了一所像样的小学,那间原本由破庙临时改成的山村小学终于成为了历史。村里终于通上了电,村委会那间刚修成的会议室里每天夜里的黑白电视机前总围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弄得这儿天天晚上都像在开会。
四十年了,付书记不知道带领全村村民创造了全村多少个第一。终于,他也跟老书记一样,成了这个村里的老书记,退了下来。村里成立了新的村委会,付书记却坚决不让自己的儿子再去村里担任任何一个职位。家人总骂他死脑筋,老古董,就连他唯一的儿子,那个村里率先富起来的小伙子——山货贸易公司的老总也对他难以理解。说能力,小伙子有的是,说干劲,说魄力,无论说哪样,这小伙成为全村的带头人,都当之无愧,但问及老头子的意见,却始终是那一个字“不”。因为他知道,这担子太重,这两头,一头是担的是党和国家,一头担的是父老乡亲。他不愿让儿子再这样累下去了,老头子还是有些私心的。几十年来,乡亲们一家家富了起来,儿子分开后,自己成立了山贸公司,帮助乡亲们把山里的特产运往山外,也富了起来,只有自己老两口,还住着当年分得的土坯房,整天忙着村里的事,甚至连修葺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而今退了下来,老付本该安享晚年了,但一场史无前例的地震却打破了他个小小的愿望。老书记本本可以对村里的事不管不顾了,但他不放心呀,面对大灾,这群年青人能办好么,能带领全村顺利渡过难关么?村里的会议室,成了这位老人驻足最多的地方,在最困难的地方,总能见到这副有些佝偻的身影,仍像当年一样,指挥若定。
今年,是地震后的第二年,按理说,好多事情都应该回复平静了,灾难的阴霾已渐渐远行,付书记可以真正放下了,可连续几天的大雨搅得老人心绪不灵,有好几次,老书记都半夜从床上惊醒,侧耳细听除雨声外,远处传来那一阵阵山体滑落的轰鸣,一夜无眠。
老书记实在是忍不住了,冒雨敲开村长的家门,“这样的天气,要是山体崩塌,泥石流随洪峰而下,就麻烦了,全村几百口人,都会遭殃的。”,就从那天开始,村口就出现了那位年迈的老人,胸前护着一面铜锣,警惕地望着山前水流的方向。而就在第二天的夜里,人们最不愿听到的锣声却在深夜急促地响起,伴着老人嘶哑的喊声:“山洪要来了,快上山呀”,好多人不信,特别是几位年青人,还讥讽地说:“这老头是不是疯了,半夜三更地敲锣,还要不要人睡觉了”但当大家听到那由远而近的轰鸣时,都快速地向山上跑去。只有那个小名叫二牛的年青人,赖在床上不起来。他就是不相信,山洪真的会来。
当老书记看到身边闪过的人渐渐变少,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远处的轰鸣声越来越大。这时,一个身影迅速向老书记跑来,远远地“老书记,二牛躺在床上不起来,他说山洪来了床作船呢”一个声音向老书记报告。
这可咋办呢,全村人都出来了,总不能把他一个人丢下吧,老书记迅速向二牛家奔去,对于村里的每家每户,他都像自己家一样熟悉。二牛家越来越近了,可是,山洪的轰鸣声也越来越近了,当老书记一步跨近二牛家门时,二牛还躺在床上,睡得正香呢,老书记气急了,一个箭步上去,锣锤打在了二牛的屁股上,把二牛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老书记生气地大吼,“你聋了么?没听到山洪的吼声,快起来逃命去”说完还要打,二牛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起身就向门外冲去,此时,山洪已近在咫尺。
二牛这时才醒悟过来,山洪真是来了,这是比洪水更加可怕的泥石流呀。人陷入其中,不命可就没了,此时的二牛再也顾不得许多,只好狠命地抱着一截树干不敢松手,眼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泥石流掀翻,家里的一切顺流而下,老书记早已是无影无踪。
不知飘不多远,泥流渐渐停了下来,二牛爬上岸,捡回一条命,望着身过还在缓缓蠕动的泥流,他还是心有余悸。而此时,老书记早已沉入了泥浆之下,失去了生命。
当天空发白,新的一天到来时,村长将全村人召集在一起清点人数,全村男女老幼,除老书记和二牛外,都到齐了。村民们望着已是一片泥潭的家园,目瞪口呆。昨夜,如果不是老书记的锣声,今天能站在这儿的,恐怕只有身边这些新栽不久的小树了。家园算是毁了,所幸的是,人还活着,还有希望。
而在几里之外,二牛正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昨夜的历险,足以让他一生受用。而对于老书记,他只有和村里其他人一样,默默地为他祝福,愿老书记能突然出现在大家中间,给大家哪怕是一个佝偻的背影也好。但这一切,大家是永远也等不到了。因为,此时的老书记已立于高高的云层之上,望着他救出的村民,欣慰而苦涩的微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