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年的刘邦而言,除了忧虑国事,最令他苦恼的是“家事艰难”。元配妻子吕雉,现在已经是尊为皇后。她为人工于心计,做事不择手段,在剪除功臣韩信、彭越等人的政治斗争中,与刘邦配合默契,可以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
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显然不具备“温柔娇媚”的风姿,不是那种需要男人呵护从而使得男人展示雄风的“小女人”,再加之,吕雉已经是“人老珠黄”,刘邦对她基本不会有男女之爱的情感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吕雉不得宠,是肯定无疑的了。偏偏刘邦的身边,有一位婀娜多姿、能歌善舞、善解人意的美姬戚夫人。假如仅仅是后妃争宠,或许刘邦还可以从容应对,麻烦在于后妃之争的背后,还存在着废立太子之争的大问题。
汉高祖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5年,刘邦立吕后所生的刘盈为太子。后来,汉高祖发现太子刘盈为人仁弱,与自己的性格大不相同。刘邦曾经有“不类我”的感叹。
戚夫人所生的一子,取名“如意”,立为赵王。日见长大的如意,经常随同母亲戚姬出现在皇上的面前,很得年过半百的汉王欢心。汉王常常称道说:“如意长得像我。”
从此,汉王就有了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意图。戚姬深知吕后为人刚毅,儿子刘盈又被立为太子,自己又深得汉王的宠爱,吕后怎能不妒忌?皇上健在,母子可以无忧无虑;一旦皇上驾崩,太子刘盈继位,会有自己这孤儿寡母的好么?
想到这里,戚姬不寒而栗。为着自身和儿子日后的命运,戚姬日夜在汉王面前哭泣,请求改立如意为太子。汉王私下答应戚姬的请求,主要不是出于儿女私情同情戚姬母子的处境,而是为着大汉王朝日后的江山能否稳固,他的理论根据是太子刘盈“为人仁弱”“不类我”,而“如意类我”。
汉高祖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9月,吕后被项羽放还,汉王对结发妻子的遭遇深表同情。汉王称帝后,吕后因年长,在汉高祖离京安抚天下、东征西讨时都是留守关中,很少有机会见到皇上,与皇上日益疏远。而这时经常随从皇上的,仍然是戚姬。
汉高祖九年,也就是公元前198年,九岁的如意被立为赵王。然而,朝廷中的大臣们与皇上的看法并不相同。同样是出于巩固大汉王朝的江山,为免生动乱,所有的大臣们无不对改立太子持有异议。汉高祖曾多次提出改立太子的意思,但每次都受到大臣们的劝谏和力争。
汉高祖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97年,此时刘如意已被立为赵王,年方十岁,汉高祖又提出改立如意为太子,大臣们都当面劝谏,高祖不听。这时,御史大夫周昌又出面力争,情况才有所变化。
周昌也是沛县人,与高祖是同乡,自刘邦沛县起兵后一直跟随主上,汉高祖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03年,被任命御史大夫。汉高祖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与萧何、曹参等人一同得到封赏,受封为汾阴候。周昌为人正直刚强,敢于直言,萧何、曹参等人在这方面也比不上他。
周昌曾在高祖休息期间入宫奏事,一次正遇上高祖搂抱着戚夫人,周昌见此情景转身便跑,高祖从后面追赶,抓住周昌,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说说,我是怎样的君主?”
“陛下是桀、纣一类的君主。”周昌仰起头来向高祖说。高祖闻言后放声大笑,把周昌放开了。然而,汉高祖也确实有些敬畏周昌。
这次高祖要立如意为太子,群臣力争而不能得。周昌出面力争,高祖不得不耐着性子问周昌为什么反对立如意为太子。周昌说话有口吃的毛病,又是在气头上,便开口说道:“我不善于讲话,然而我期期知道不可如此,陛下虽然想要废太子,我期期不奉诏从命。”
周昌因口吃和正在气头上,急切之中在“期”字上出现了拖沓重复的音节。汉高祖见周昌这种憨直忠诚的态度,在那里“期期知其不可”“期期不奉诏”,不由得欣然而笑,一肚子气也没有了,废太子刘盈一事因此而暂作罢论。
当时,吕后在大厅两旁的侧室中暗暗偷听。皇上与大臣们一番争辩,她都听得一清二楚。散朝后,吕后见到周昌,欠身向周昌道谢:“今天若不是您,太子几乎被废掉了。”
汉高祖担心自己死后赵王如意难以保全自己。这时,掌管皇帝符信印章的符玺御史赵尧年纪很轻,赵地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你手下的符玺御史年岁虽轻,然而是个奇才,您应当特别看待他,将来他会接替你的职务。”
周昌笑着说:“赵尧年岁轻轻的,不过是个抄抄写写的小吏而已,何以能官至御史大夫!”
不久,赵尧侍奉汉高祖,高祖独自心中不乐,继而悲歌,群臣都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这样。独有赵尧进前请问道:“陛下所以不乐,莫非是因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皇后有嫌隙么?是担心您万岁以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么?”
“是的。我为此事而忧虑,拿不出个好办法来。”
“陛下应特地为赵王任命一个尊贵而刚毅的相国,这个人选应当是皇后、太子以及大臣们平素敬重而又畏惧的人,方可以充任。”赵尧说。
“是啊,我的想法也是这样,然而大臣中谁合适呢?”高祖问。
“御史大夫周昌。他为人坚忍不拔,质朴正直,况且皇后、太子及大臣们平素都很敬重畏惧他,唯独周昌可以担任这一职务。”赵尧答。
高祖应声说道:“好。”于是召见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要烦劳您,请您勉强为我辅佐赵王。”
周昌哭泣着说:“臣当初随从陛下,陛下为什么单单把我舍弃给诸侯王呢?”
“我知道这样对您是降职任用,只是想来想去,非您没有别人可以任用,请您勉为其难地去上任吧。”
周昌见汉高祖已近乎哀求,自己怎能不答应。于是周昌出任赵王的相国。
周昌出任赵相后,御史大夫一职仍然空缺。汉高祖时常把御史大夫的官印放在手中摸来摸去,口中叨念着:“谁可以做御史大夫呢?”高祖一边叨念,一边用双目仔细端详着面前的赵尧,最后终于说道,“没有谁比赵尧更合适的了。”
于是,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在这以前,赵尧也有军功食邑。担任御史大夫后,随从高祖讨伐陈豨有功,被封为江邑侯。
汉高祖并没有因为任命周昌为赵王相国而最终放弃易立太子的念头。汉高祖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高祖又想要以赵王如意代替太子刘盈。
早在汉高祖九年,也就是公元前198年,就被任命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劝谏说:“当年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的缘故,废太子申生,立骊姬所生的奚齐为太子,在晋国造成数十年的混乱,受到天下人的嘲笑。秦朝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使令赵高得以用欺诈手段立胡亥为皇帝,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动摇,天下便会随着振动,怎可以拿取灭亡,这是陛下亲眼所见的。
“如今太子仁慈孝顺,天下无人不知;皇后与陛下经历过千辛万苦,吃过粗茶淡饭,这难道是可以背弃的吗?陛下如果一定要废嫡长子而立少子,臣甘愿服罪而死,用脖子里流出来的满腔鲜血来污染地面。”
叔孙通的劝谏说出了群臣们反对易立的理由,只不过他的引经据典,说古论今,把道理说得更为透彻罢了。这个道理,高祖并非不懂,他只是为太子仁弱一事耿耿于怀。但是在叔孙通的劝谏之下,再看他以死力争的一片赤诚之心,便笑着说道:“您不要再讲下去了,我刚才不过是笑谈而已。”
天下来开玩笑!”叔孙通还是在据理力争。
这时,汉高祖不得不向叔孙通说:“那我就听您的了。”无论群臣们如何劝谏力争,而且汉高祖也曾向大臣表示过不再改立太子,然而,知子者莫如父,汉高祖的心中总是觉得太子刘盈不适合日后做大汉王朝的皇帝。认为他没有能力驾驭这些功劳甚高的大臣们,也没有能力主持朝纲,定夺军国大事,所以心中还是想改立太子。
吕后深深为此而惶恐,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又很信任他。”
这句话提醒了吕后,吕后使令兄长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张良,说道:“你经常作为皇上的谋臣,为皇上出谋划策,如今皇上想要易立太子,您怎能垫起枕头睡大觉而不闻不问呢?”
张良回答说:“当初皇上多次处于困窘急迫之中,幸而采用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已经安定,因为偏爱的缘故想要改立太子,这是至亲骨肉间的事,虽有像我这样的百余人争谏,又会有何益处?”
建成侯吕泽见留侯张良不肯为此事出谋划策,又不能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便勉强地要求说:“不论您怎么说,今天还是得勉强您为我出一条计策。”
张良作为汉高祖的谋士,他比其他大臣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仅懂得叔孙通所讲的那番古往今来的大道理,更深知皇上坚持要改立太子的根本原因,在于太子的为人仁弱,担心他没有能力治理国家,从而认为打消皇上改立太子的念头,必须从医治皇上的“心病”入手。
只是,张良不愿在骨肉之间的这类大事上参与半字。而今天张良被吕泽纠缠不休,便不得不说道:“这事是难以用口舌相争的,考虑到皇上有未能招致的天下四位贤人,这四人都已年过八十,满头白发。因为皇上待人傲慢无礼,所以逃避到商山中,不愿做汉朝的臣子,坚守节操,被人们称为“商山四皓”,即商山中的四位白发老翁。这四个人虽不愿做汉朝的臣子,但皇上却很敬重这四位坚守节操的年长贤人。
“如今您真能不吝惜金玉璧帛,令人写一封言辞卑顺的书信,派一名能言善说的辩士,驾着安车坚决而诚恳地邀请他们,他们是会前来的。
“这四人被请来后,可以作为太子门下的贵宾,时时随从太子入朝,让皇上看见,皇上必定会感到奇怪而询问。如果询问,知道这就是他所求之不得的四位贤人,如今却成了太子的门客,这是对太子的一大帮助。”
于是,吕后令吕泽派人手捧太子的书信,驾着安车,用卑顺的言辞,厚重的礼物,果然把四位贤人请到长安城中。四人来到长安后,被暂时安置在建成侯吕泽的家里。
汉高祖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东征黥布归来,病情日重,想在临终前易立太子,了却这桩心事。留侯张良劝谏,高祖不听从。
太子太傅叔孙通引古论今,以死相争,高祖表面上装作答应,心里还是想改立太子。待到宴会设置酒席时,太子刘盈侍奉皇上,商山四皓随从。
这四位贤人衣冠也很奇特,神态飘逸,宛如仙人。汉高祖见到四位老人,感到很奇怪,问道:“几位长者是何方人士?”
四皓躬身向前,各个向刘邦介绍了自己。刘邦大惊道:“我访求诸位已经好几年了,你们总是逃避我,如今为何自动地跟随我儿交游呢?”
四皓中比较会说的东园公向前,回答皇上:“我们四个山野之人虽没见过皇上,但听说陛下轻视士人,喜好辱骂,我们坚守节义,义不受辱,所以恐惧而逃亡,藏身于山中。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慈孝顺,待人恭敬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不想为太子效死力的。所以我们这几个就前来投奔太子了。”
由于东园公领头,其他三人也大起胆来,按照张良给他们说好的路子也帮着说了几句。直到张良给他们使眼色才住下。刘邦听了四皓的话,满脸失望,半天没有说话。张良怕冷了场,说不定会露什么马脚,就指使四皓给皇上敬酒。
刘邦叹口气对四皓说:“今后,就烦劳四位老先生,好好地为朕调教、指点太子了!”
四皓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事先张良没有估计到皇上会很快地改变易储主意,将太子交托给四皓。没办法,张良立刻暗暗地指使他们向皇上告退。
等张良、太子、四皓依次退出后,刘邦指着他们的身影对戚姬说:“看到了吗?我想着易储,可是天下闻名的四皓却尽力辅助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没有办法。看来,那个吕后将要真正成为……汉朝的主人了!”
戚姬再也忍受不住这一沉重打击,伏在刘邦身上抽泣起来。
“别哭了,别哭了,”刘邦扶起她,“今后,咱俩就凑合着过吧。
你为我起舞,我为你唱歌,相拥相扶着度过余年吧……”
刘邦也极伤心,说着起身为戚姬唱起这首《鸿鹄歌》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
这首歌的意思是:鸿鹄高高飞起,一举就是千里。它已羽毛丰满,展翅即可超越四海,已经成了这样的局面,你有什么办法呢?就是你有带绳索的专门射鸟的箭,又怎么向它施放呢?刘邦虽是顺口吟出,但充满悲伤无奈的诗情,是好诗。欧洲一位哲人说:愤怒出诗人,一点不错!联系到他的《大风歌》,刘邦这一浪子确有无可置疑的诗才!
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处境与项羽的霸王别姬差不多,全是无可奈何陷于绝境。可是人家刘邦一没有提当年勇,二没有将责任推给老天爷,只是实话实说了,没办法就是没办法,直来直去。
这诗正与刘邦的性格相合。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吕氏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是一首好诗。此即历史上有名的《鸿鹄歌》。
史书上记载他“歌数阙”,但是还有没记下来的,甚为可惜,若不,一定有人为他辑录成集了!
刘邦且唱,戚姬且哭,最后两人抱在一起。刘邦的易储之议,到这里画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
历史记载: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因此,把这笔账算在了张良身上。可是,刘邦仍然为戚姬母子的将来担忧。又过了些日子,刘邦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戚姬说:“看样子刘盈就要代替朕了。刘盈除了无能外,心地还是好的,朕给他留下一封书,嘱他照顾你们母子……”
那封《敕太子书》开头先写了自己从小没有好好读书,是终生遗憾,希望太子多读些书。又说太子能够罗致四皓这样的大贤,是太子的本领,再次确认刘盈为太子。
他又扯到自己的书法不好,虽然曾向高明者请教,至今也没写好。嘱咐刘盈好好地练习,有事自己动手,别找他人代笔。他说萧何、曹参、张良、陈平都是儿的长辈,要太子好好地尊敬他们……
最后才郑重地说:“我把如意母子托付给你,你要尽心地照顾他们。别的儿子我就不说了,如意太小,是十分可怜的……”
这些话虽然平常,但可以看出,刘邦是流着泪写给刘盈的。此后不久,汉高祖便因病情恶化而死去,易立太子一事当然不会再成为问题了。
刘邦的生命快要走到终点,他已深深地感觉到了。可是他很是不幸,他不无忧虑地死去,刘邦死后,刘盈当上了皇帝,由于他仁弱孝顺,国家大权自然落入吕后手中。她移居长乐宫,与几个心腹开始策划收拾那些仇敌了。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她最怨恨的戚姬和赵王如意。她派人把戚姬满头的青丝剪掉,又逼迫她穿上犯人穿的红袍子,戴上铁枷,关于永春巷舂米。
戚姬怎能受到了这样的虐待,她几次地想寻死,都被使女劝住了。
“娘娘,为了心里的仇恨,你不能死!为了赵王,你更不能死!你比那老太婆年轻多了,只要活着,你就会有出头之日!”
于是,戚姬便活了下来了。她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与忧伤,她一边舂米,一边歌唱。这首歌词的原文是: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些令人断肠的歌儿很快就传到太后的耳朵里。吕雉想:那个戚姬所以还能忍辱负重地活着,就是因为她还有指望,就是因为在邯郸有她的爱子如意。
于是,吕雉对如意动了杀机。她派使者召刘如意进京,使者三次往返,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帝生前把赵王嘱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回去一起杀掉,我不敢让赵王前去。而且赵王也有病,不能奉诏前往。”
吕后听到回报,大为愤怒,就先派人去召周昌。周昌应召来到长安后,吕后才派人再召刘如意。刘如意已经启程,还未到京城。汉惠帝仁慈,知道吕后要对刘如意动怒,便亲自到灞上迎接刘如意,与刘如意一起入宫,自己带着他一同吃饭睡觉。吕后想杀掉刘如意,但却找不到机会下手。
汉惠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94年12月,汉惠帝凌晨便外出射猎,刘如意因为年纪小,不能早起同去。吕后得知刘如意独自在寝宫,于是派人拿着毒酒让刘如意喝下。
黎明时分,汉惠帝回宫,却发现刘如意已死。刘如意死后,谥号隐王。吕后除掉刘如意后,紧接着就对戚夫人下手,下令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掉眼珠,熏聋耳朵,喝哑药,让她待在厕所里,称她为人彘。
吕后还特地要她的皇帝儿子去看,心地善良的汉惠帝,见她的生身母亲毒死赵王,现在又把戚夫人残害成这样,心灵上受到很大的刺激,使他因此而生病,一年多没能康复。
汉惠帝所受的刺激,不仅是戚姬受刑后的惨相,更主要的是他怎么也想不通:他童年时代的母亲,是那样的仁慈善良,可如今怎么竟然如此残忍,做出如此心狠手毒的事来。
刘盈认为自己作为汉王朝的皇帝,竟使父亲的宠姬遭到如此的残害,还怎么治理天下?惠帝派人向太后请示说:“人彘一事,太不人道了。我作为太后的儿子,终归是不能治理天下的。”
此后,惠帝果真不理朝政,整日饮酒淫乐,五年后便死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