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终有疲惫厌倦之时。滴水可以穿石,锯绳可以断木。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一
“观众都站起来向我欢呼,”爱德蒙·基恩冲回家,兴奋不已的他一把抱住疑惑的妻子,大声说道,“以后你可以有自己的马车,查理可以去最好的学校读书了!”
基恩是一位演员,他天生一副尖嗓子,让人听着很不舒服,肤色偏黑;然而,刚刚出道的时候,他就决定扮演一个前人还没有扮演过的角色——马辛杰戏剧中吉列斯·欧弗里奇爵士的角色。他坚持不懈地尝试,不怕失败,最终这个角色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受到了整个伦敦的欢迎。他一直埋头钻研自己的演技,最终成了当时的大明星。
谢里丹刚刚进入国会,才做了第一次演讲,著名记者伍德弗尔就对他下了这一断语:“请原谅我坦率说出我的看法,我觉得您不适合做演讲。”伍德弗尔奉劝他还是回去做他原来的职业。
“不,”谢里丹手托着下巴,沉思了片刻,然后回答道,“我觉得我适合,以后你会看到的。”后来,谢里丹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被著名的演说家福克斯称赞为众议院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篇演说,正是出自谢里丹之口,那是一场他反驳沃伦·哈斯汀斯的著名演讲。
二
1828年,十八岁的伯纳德·帕里希离开了法国南部的家乡。
当时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玻璃画师,然而,他内心却怀着满腔的艺术热情。按他自己的说法,那时候他“一本书也没有,只有天空和土地为伴,因为它们对谁都不会拒绝”。
一次,他偶然看到了一只精美的意大利杯子,完全被它迷住了,这样,他过去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从这时候起,他内心完全被另一种激情占据了——他想看看瓷釉为什么能赋予杯子那样的光泽,并决心要发现瓷釉的奥秘。此后,他经年累月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部投入到对瓷釉各种成分的研究中。他自己动手制造熔炉,但第一次以失败告终。后来,他又造了第二个。这一次虽然成功了,然而这只炉子既耗时间,又耗燃料,让他几乎耗尽了财产。最后因为买不起燃料,他只能无奈用普通火炉。失败对他已经是家常便饭,然而每次他在哪里失败就从哪里重新开始。最终,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他烧制出了色彩非常美丽的瓷釉。
帕里希为了改进自己的发明,用自己的双手把砖头一块一块垒了起来,建了一个玻璃炉。终于,到了决定试验成败的时候了,他连续高温加热了六天。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瓷釉并没有熔化。他只好通过向别人借贷又买来陶罐和木材,因为他当时已经身无分文了,他又想方设法找到了更好的助熔剂。准备就绪之后,他又重新生火,然而,直到燃料耗光也没有任何结果。他跑到花园里,把篱笆上的木栅拆下来充柴火,但仍然没有效果;然后是他的家具,但仍然没有起作用。最后,他把餐具室的架子都一并砍碎扔进火里,奇迹终于发生了:熊熊的火焰一下子把瓷釉熔化了。秘密终于揭开了。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有志者,事竟成。
三
一个出版商对他的代理人说:“如果你在两周内一本书都没有卖出去,而你一点都不泄气,那你肯定会成功的。”
“先考虑自己要做什么,”卡莱尔说,“然后像赫拉克勒斯那样全力以赴。”
“一个人想在绘画上有成就也好,或者在别的艺术领域有成就也好,”著名画家雷诺兹说,“他都应该把这个目标牢记心头,从早晨起来一直到晚上睡觉,都不能稍有遗忘。”
“一个人如果总是优柔寡断,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威廉姆·沃特曾经说,“那他就会什么也做不了。他如果下定决心,可是一听到朋友的反对意见又马上改变想法,让自己的主意总是变来变去,就像风向标一样,东风来西边倒,西风来东边倒,这样的人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他们不会有任何进步,最多只能在原地踏步,搞不好就很有可能一败涂地。”
“我成功的惟一秘诀在于勤奋。”著名画家特纳如是说。
四
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才有了耶路撒冷巍峨的庙堂,才有了埃及平原上宏伟的金字塔;因为有了恒心与忍耐力,人们才登上了云雾缭绕、气候恶劣的阿尔卑斯山,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航线。天才凭借恒心与忍耐力在大理石上刻下了精美的创作,在画布上留下大自然恢弘的缩影。恒心与忍耐力使汽车变成了人类胯下的战马,装载着货物翻山越岭,弹指一挥间在天南地北往来穿梭;恒心与忍耐力创造了纺锤,发明了飞梭;恒心与忍耐力让白帆撒满了海上,使海洋向无数民族开放,每一片水域都有了水手的身影,每一座荒岛都有了探险者的足迹。恒心与忍耐力还把对大自然的研究分成了许多学科,预言其景象的变化,探索自然的法则,丈量没有开垦的土地。
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终有疲惫厌倦之时。滴水可以穿石,锯绳可以断木。只有仰仗恒心,点滴积累,才能看到成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五
“你的发现是不是都来自直觉?”一个采访托马斯·爱迪生的记者问,“是不是夜里醒来的时候,那些发明就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了?”
“我从来不做任何投机取巧的事情,”爱迪生回答,“除了照相术,我的发明没有一项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光顾。一旦我下定决心,知道我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就会一遍一遍地试验,勇往直前,直到产生最终的结果。对于那些纯粹满足人们猎奇心理而毫无实用价值的奇思怪想,我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发明都限于一些有商业价值的领域。”停了一下,这位大发明家又说:“我就是喜欢做这些事情,没有什么别的理由。不论什么事情我一旦着手,如果不做完它我就会不舒服,就会一直念念不忘。”
一个能够对工作全力以赴的人,必定会有所成就;如果他同时还拥有才华、机智,那么他距离成为伟人也就不远了。
六
吉本辛勤耕耘二十年,才写出了他的《罗马帝国盛衰史》;诺亚·韦伯斯特有了《韦伯斯特大词典》的雏形时已经工作了三十六载,看看他将自己的毕生都投入到词汇的搜集、定义的事业,这表现出何等非凡的毅力和高贵的精神啊!乔治·班克罗夫特为写《美利坚合众国史》花了二十六年的心血;而牛顿前后十五次改写他的《古代国家编年史》。提香曾给查理五世致信:“我把我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献给陛下,这七年的所有时间我几乎都花在了这幅作品上。”他的另一幅画也耗时八年。瓦特用了二十年改进冷凝机;乔治·史蒂芬森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来改进他的火车头;哈维观察了八年,才出版了他揭开血液循环奥秘的著作。当时哈维被同行们称作精神病患者、骗子,他忍受了二十五年的攻击和嘲弄,才最终让学术界承认了他的伟大发现。
外交家波尔沃的道路,又是怎样一条不甘命运摆布、奋起抗争的道路啊!他从事小说创作失败了,他从事诗歌创作又失败了,他那稚气未脱的演讲也几乎成了对手的笑柄。然而,他却没有被这些讥笑和挫折打垮,凭借自己的力量,他最终向社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伟大的演员索伦坦率地说,自己戏剧生涯的前半生因为不能胜任角色的扮演,时时面临解聘的威胁。
“不要完全依赖才华,”约翰·罗斯金借用约舒亚·雷诺兹的话说,“即使缺少才华也不要紧,勤能补拙。更重要的是勤奋。如果你有才华,勤奋能够让你如虎添翼。”原始人有一种信仰,认为自己一旦征服了敌人,自己的精神就会进入敌人的身体,从此驱使他们为自己卖力。我们所崇拜敬仰的人,他的精神同样也会进入我们的身体,帮助推动我们去获得成功。
牛顿早在二十一岁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然而,在测量地球圆周时发生了一个微小的偏差,这使他迟迟不能证明自己的理论。二十年以后,他自己纠正了这个偏差,证明无论是行星在轨道上的运行,还是苹果落地,都是受同一种法则支配的。
其实,冲突会产生力量。正是由于对立一方的存在,才激发出我们自身更大的力量。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昨天还是拿破仑的败将,然而,仅仅时隔一日,在滑铁卢我们又听到他的部队隆隆的枪跑声。昔日的败军之将,又把恐惧、死亡的阴影扔回到了他的对手那里。每当克服一个障碍,我们的能力也就增进了一分,又可以去面对下一个障碍了。
七
1492年2月,哥伦布失望地离开了爱尔罕布拉宫,他原先希望争取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贝拉的支持,但没有成功。他缓缓地出了宫门,骑着骡子,考虑应该往哪里去。他此时此刻看上去头发花白,脑袋耷拉着,几乎碰到了骡子的背上,精神也十分萎靡。他从幼年开始就抱着一个念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当时,人们发现了雕有图案的木片,就在距离海岸线四百英里远的海上;还在葡萄牙海滨发现了两具尸体,从人体特征上判断,他们和已知的人种都不一样。哥伦布相信,这些尸体就是从遥远的西方一些还不为欧洲人所知的岛屿上漂流过来的。他曾经指望葡萄牙国王能够出资,资助他进行海上航行,以便发现那些遥远的岛屿。然而,国王约翰二世一面假意答应帮助他,另一方面却暗地里派出了自己的考察队。哥伦布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哥伦布靠给别人画各种图表为生,四处乞讨。他的妻子也已经离他而去,他的朋友也都把他当成疯子,对他不闻不问。对他所谓的往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东方的理论,斐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夫妇身边的智囊人物,也嗤之以鼻。
“可是,既然太阳、月亮都是圆的,为什么地球不能是圆的?”哥伦布问道。
“如果地球是球体,靠什么支撑它?”那些智囊问。
“那太阳、月亮又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哥伦布反问道。
“如果一个人头朝上,脚朝下,就像天花板上的苍蝇一样,你觉得这可能吗?”一位博士继续问哥伦布,“如果树根在上边,它可能生长吗?”
“池塘里的水也都会流出来,我们也就站不起来了。”另一位哲学家补充道。
牧师也加入了辩论。“这也不符合《圣经》上的说法。《以赛亚书》上说:‘苍穹铺张如幔’,这说明地显然是平直的,说它是圆的,那是异端。”
哥伦布对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就在他转念想去为查理七世效力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伊莎贝拉的一个朋友对她建议说,万一哥伦布的说法是对的,就可以大大地抬高她统治的声望,而且,只需要一笔很小的花费。“好的,”伊莎贝拉同意了,“我把我的珠宝拿去抵押,就算是给他的经费。喊他回来。”
就这样,哥伦布转过了身子,同时世界也转了个身。可是,他的航行又出现了别的问题,没有一个水手愿意和他一起出海。幸好国王和王后用强制手段下了命令,让他们必须去。于是,他们乘坐“平塔号”帆船出了海。他们的船,比一般的帆船大不了多少,而且刚刚启程三天,船舵就断了。水手们内心都有一种不祥之兆,一时情绪非常低落。哥伦布就向他们描述了一番他所知的印度的景象,描述了一番那儿遍地的金银珠宝,好不容易才让水手们的情绪稳定下来。
船驶过加那利群岛以西两百英里后,他们的磁针不再是朝着北极星的方向了。一场叛乱几乎迫在眉睫,水手们说什么也不肯再往前走。这时候哥伦布又向他们解释,说北极星实际并不在正北方,最后总算说服了他们。当船航行到距离出发地两千三百英里远(哥伦布故意骗他们说只有一千七百英里远)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船周围时常有一些陆上的鸟类飞过,有樱桃木在水面上漂流,还从水里打捞起了一块很奇怪的雕有图案的木片。到了12月12日,哥伦布终于把西班牙王国的旗帜插在了新大陆上。
八
在退休的时候希拉斯·菲尔德先生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然而这时他又忽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美国和欧洲的电缆。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建造一条一千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是他们需要做的前期基础性的工作。纽芬兰四百英里长的电报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四百四十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非常浩大。
菲尔德使尽全身本领,终于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才在上院得以通过。随后,菲尔德开始了电缆的铺设工作。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军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搁在美国海军新造的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五英里的时候,它突然被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切断了。
心有不甘的菲尔德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在铺到两百英里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好像世界末日一样,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这次试验时,如之前神奇地消失一样,电流又突然神奇地出现。夜间,电缆的铺设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进行,船也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非常不幸的是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又订购了七百英里的电缆,他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性能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发明天才联手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电缆也续接上了,两艘军舰在大西洋上会合了。随后,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纽芬兰,另一艘驶向爱尔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线铺完了。两船分开不到三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八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两百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二十英尺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到爱尔兰海岸。
公众舆论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参与此事的很多人一个个都泄了气,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如果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继续为此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不愿意轻易接受失败。
于是,第三次尝试又开始了,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显示似乎就要取得成功,但电流突然又中断了。
这时候,几乎没有人不感到绝望,但菲尔德和他的一两个朋友例外。他们始终抱有信心,正是由于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的一次尝试。他们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是“大东方”号执行铺设任务,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设了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六百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缆突然又折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
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菲尔德。好一个菲尔德,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公司,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继续从事这项工作。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九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不久以后,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又被打捞上来,重新续接上,一直通到纽芬兰。现在,这两条海底电缆线路仍然在使用,而且再用几十年也不会有事。
九
由此可见,人的恒心与忍耐力才是成功所必需的,而不是朋友的支持或个人的天赋,以及各种有利条件的配合。最终,天才的力量总比不上勤奋工作永不退缩的力量。才华固然是我们所渴望的,但恒心与忍耐力更让我们感动。
十
“你用了多长时间学琴?”一位青年问著名小提琴家格拉迪尼。“二十年,每天十二小时。”他回答。也有人问基督教长老会著名牧师利曼·比彻类似的问题:他为了那篇关于“神的政府”的著名布道词,准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大约四十年。”
“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说的是中国古代有一位文人,因为一连串的失败,几乎想放弃学业,这时候,他看到一位老太太正拿了一根铁棒,要在石头上磨出针来。这种恒心一下子让他深受启发,决心继续钻研自己的学业。他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恒心与毅力真是让人咋舌。最早的时候,他在费城做印刷业的工作,他租了一间小房子,既当工作室,也当卧室用。每天他都是穿大街走小巷,自己推着手推车运送那些材料。在同一座城市,富兰克林有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他特意邀请那人到自己的家里来,然后,指着自己刚刚当做午饭吃剩的一小块面包说:“除非你也能过这样的日子,否则你不可能把我打倒。”
著名歌唱家玛丽布兰曾经说:“如果一天不练习唱歌,我自己就能感到退步;如果两天不练习唱歌,朋友们就会看出来;如果是一星期不练习,那么全世界都会感觉到了。”对她来说,坚持不懈的奋斗正是她为成功支付的代价。
卡莱尔写作《法国革命史》时的不幸遭遇,已经众所皆知。为了让邻居先睹为快,他把手稿的第一卷借给了邻居。这位邻居看了以后随手一放,结果被女仆拿去引火用了。这是个非常令人沮丧的打击,但卡莱尔却并未泄气,他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将这份已经被付之一炬的手稿又重写了一遍。
有一次,人们邀请狄更斯当众朗诵他作品的某个选段,狄更斯说他时间不够,加以推辞了。原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要当众朗诵作品之前,他自己会提前六个月做准备,直到内容了然于胸为止。
博物学家奥杜邦带着他的枪支和笔记本,花了两年时间在美洲丛林里搜寻各种鸟类,并画下它们的形状。这一切完成后,他把资料都封存在一个看上去很安全的箱子里,高兴地去度假了。度假结束,他回到家中,打开箱子一看,发现里面居然成了鼠窝,他辛辛苦苦画的图画面目全非。这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奥杜邦二话不说,拿起枪支、笔记本,第二次进了丛林,重新一张一张地画,这次甚至比第一次画得还好。
总能得到大家钦佩的是那些行动果断、百折不挠的人。马尔库斯·默顿一生十六次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一职,最终连他的反对者也因为钦佩他的勇气与忍耐力而投了他的票,而他正是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当选的!永不放弃,坚持再坚持,这就是赢得胜利的全部秘诀。
十一
韦伯斯特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这从他在学校时的一件小事上
可见一斑。一次,他由于用弹弓射鸽子,被校长撞见了,于是罚他背诵一百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歌。韦伯斯特知道校长当天下午就要乘火车外出,于是马上回到自己的屋子,一口气背了七百行。就在火车快开的时候,他找到了校长,一句一句背了起来。一百句过去了,韦伯斯特没有停的意思,接着背到了两百句。校长有些不耐烦,不停地看着手表,然而韦伯斯特视而不见,只顾往下背。校长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问他还可以背诵多少行。“大概还可以背五百行。”韦伯斯特一边回答,一边不停地接着背。
校长没有办法,只好这样对韦伯斯特说:“现在你可以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了。”
韦伯斯特在菲利普·伊塞克特学校就读时,始终不敢当着全校学生的面演讲。虽然他也曾一遍一遍私下在房间里练习演说,然而,每次一听到喊他的名字,看到大家眼睛齐刷刷都转向他,他的大脑中马上一片空白,已经熟悉的东西都无影无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演说家。甚至韦伯斯特所崇拜的雅典演说家德谟斯提尼本人,也未必能够说得出像韦伯斯特在参议院反驳海恩的那篇演讲。
十二
一切伟大作家之所以能够成名,都有赖于他们的坚韧不拔。他们的作品并不是借着天才的灵感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精心细致的雕琢,直到最后把一切不完美的痕迹都除掉,才能够表现得那么地高贵典雅。
霍桑、爱默生这些大作家的笔记,确实可以让我们一窥伟大作品背后付出的艰苦劳动。他们准备一本书要用上几年心血,而我们不用一个小时就可以把它读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是用了十一年时间才完成。巴特勒主教将二十年的时间和心血都倾注在他的《论类比》一书上,然而,尽管这样,最后他仍然不满意,想把作品焚烧掉。卢梭认为,自己那种流畅典雅的写作风格主要得益于不断的修改和润色。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用了十年。孟德斯鸠写作《论法的精神》用了二十五年,而我们六十分钟就可以把它读完。古代雅典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曾经受到对手的嘲笑,因为欧里庇德斯三天只能写出三行字,而那人却能写几百行。“你三天写的几百行是不会被人记住的,而我的三行却会永久流传。”欧里庇德斯回答道。
柏克的《与一位贵族的通信》算得上是文学史上最恢弘庄严的一部作品。在校样的时候,柏克作了十分认真细致的修改,以至于最后稿样到了出版商手里时,已经有点面目全非了。印刷工人甚至拒绝校正,于是全部重新排版印刷。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尝试了十六种不同的形式写作他的《暴风雨》,而写作《疯狂的罗兰》用了他整整十年时间,尽管这本定价仅为十五便士的书只卖出了一百本。亚当·塔克为了写作他的那部名著《自然之光》,也用去了十八年时间。梭罗在日记里写道:“我的图书馆藏书一共有九百本,其中七百本是我自己写的。”梭罗创作的新英格兰牧歌《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星期》完全没有引起人的注意,虽然总共才印了一千册,最后却有七百册退还给了作者。虽然这样,他却依然笔耕不辍,锐气不减。
十三
俗话说得好:坚持不懈的乌龟能快过灵巧敏捷的野兔。滚石不生苔。如果能每天学习一小时,并坚持十二年,所学到的东西,一定远比坐在学校里接受四年高等教育所学到的为多。同样,好书不厌千遍读,对人思想的塑造上,那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影响与这种阅读方式对人的影响相比要弱得多。正如布尔沃所说的:“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灵魂反抗物质与世界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书的精髓。从社会的角度看,考虑到它对种族问题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为过。”
很多人最后失败的根源在于不能持之以恒。今天还拥有百万家资,明天就可能沿街行乞。读者不妨找找看,看看人类迄今为止,有没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能实现。提香的一幅名画曾经在他的画架上搁了八年,另一幅也摆放了七年。今天,我们看到的那些为世人景仰的作家,他们的名声是如何获得的?为了最后的成书,他们此前写了不计其数的文字作为练笔,将大半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文学事业,甚至像奴隶一样埋头耕耘,全都是经年累月不计报酬的辛勤写作的结果。最后才换得他们惟一的补偿——永久的美名。
“永远都不要绝望,”柏克告诫我们,“如果无法避免绝望的话,那就抱着绝望的心情去努力工作。”
传说中的赫拉克勒斯的头像,总是披着一张虎皮,还有两只虎爪在下巴底下。它的寓意是激励人们勇敢地与各种艰难险阻作斗争,一旦我们战胜了这些困难,它们反过来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啊!永不屈服的意志力,一切荣耀与光彩最终都属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