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碧海蓝天》是作家杨景民与白虹合作的第五部作品。
从第一部作品《紧急救援》开始,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合作了《光荣人家》《龙根》《阿普洛哈的琴音》等多部作品,无论是哪一种文学样式,合作都比较成功。据了解作者这种特殊写作情况的著名作家莫言和评论家廖全京介绍说,这归功于他们业余时间在茶楼的合理有效的碰撞。
作者所谓的特殊写作情况,就是有着很好的题材与极强的写作欲望,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实施完成。进入千禧年,作者杨景民从成都军区专业创作岗位上突然被上级首长派往部队文艺团体担任行政领导,一下子陷入了繁忙的业务工作中。那时期,战旗话剧团也需要一部好作品,正好来了一个拼命三郎式的团长。杨景民上任伊始,就高举高打、重拳推出了根据军旅女作家裘山山的长篇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改编的同名话剧。作品一经上演,即获得如潮好评。时任成都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的王爰飞大校,曾经评价杨景民这个作家式的团长治团有方,只是叹息耽误了他的写作。特别是在他根据需要又安排杨景民担任战旗歌舞团团长和由话剧团、歌舞团、杂技团合编成的战旗文工团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务后,这种“叹息”声就更加真切了。杨景民的团长一当就是数年,创作时间少,是杨氏写作的一个“瓶颈”。为了不把写作的“武功”废掉,杨氏学会了聊故事。在遇到了资深记者出身的白虹之后,他们一起聊天和构思,从故事到主题,再试着从后现代语境中寻找合适的叙述模式,这样,杨、白合作的许多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这部《碧海蓝天》的主人公原型是成都军区的一位老首长。当年,这位老首长是解放海南岛的一位师长,战功显赫。到了晚年,他开始怀旧,尤其是对那些牺牲在海南岛的战友倍加怀念。于是,这位居住在与成都市青羊区政府只有一墙之隔的老首长,向杨景民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打动了两位作者,他们通过海南图书馆查找资料,并由记者出身的白虹亲自赴海南采风,获取了大量详实生动的第一手素材,从而进入了创作阶段。适逢天涯社区和海南作协举办了奥林匹克花园百万元长篇小说大奖赛,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在三百余部参赛作品的角逐中,《碧海蓝天》顺利入围了前五名,最后虽然与大奖失之交臂,作品却接受了广大读者的检验,网络点击率居高不下,读者好评如潮。
幸运的是,这时,与成都军区也是一墙之隔的成都青羊区作家协会成立后,为促进青羊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们开展了很多活动。得知这部弘扬主旋律的长篇小说《碧海蓝天》的写作情况后,青羊区作家协会给作者以很大的支持和鼓励。成都圣才文化公司总经理江光雄先生,对图书事业充满热情,且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他经过反复阅读,看好《碧海蓝天》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给予了鼎力支持,从而使作者能够与山东出版集团旗下的山东人民出版社结缘,将《碧海蓝天》这部作品推向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