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架空历史 > 红五军团传奇
第17章黄坡大捷
作者:适度深蓝 时间:2021-12-01 10:42 字数:3574 字

1933年1月30日,蒋介石由南京来到江西,在南昌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内,向其任命的各路“剿匪”将领发表了一篇训话,其吹嘘说:“今天,中正来到南昌和众位共同清剿赤匪。关于剿匪之情形,我们已取得辉煌的战绩,日前,鄂、豫、皖之张(国焘)、徐(向前)匪,洪湖之贺(龙)匪,均已被我们英勇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逃往川陕边界。我们那里的军队,正乘胜前进,胜利指日可待。今天,在闽赣,尚有朱、毛匪部正杀人放火,我当速除之!”蒋介石讲到这里,环视一下众人,继而又谈到他的那套丧权辱国的理论:“攘外必先安内,是古来立国之信条。我们不怕现在不能攘外,只怕为我们心腹之患的共匪,不能消灭。”

时日军正集结了大量兵力,意欲大举进攻热河,同时向山海关发动攻击。蒋介石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于不顾,却坐镇南昌,调集全国的精锐部队,亲兼江西省“剿匪”总司令,仍决意要向共产党的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大“围剿”。

2月4日,苏区中央局决定趁敌部署未定之前,先敌发起攻击打乱其进攻势态,以求得作战之主动,于是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丰。朱德(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接替毛泽东任一方面军总政委)、王稼祥(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是不愿意强攻南丰的,周恩来在向苏区中央局的报告中说:“强攻南丰至少有五不利:一暴露企图,二易受夹击,三损失太大,四不能筹款,五费时日。”

但苏区中央局的回电指出:红一方面军主力攻打南丰不容再有争论。周、朱、王遂决定执行苏区中央局的“西渡抚河,先攻南丰”的指示。2月9日,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向南丰进发。以董振堂的红五军团和罗炳辉的红22军为右纵队,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中央纵队,以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为左纵队。11日晚,红三、五军团分别由南、北两个方向开始攻城。驻守南丰城的是国民党军第8师6个团,激战一夜,红三军团仅夺得大小碉堡九个,歼敌一个营;红五军团夺敌五个碉堡,俘敌一个连,战果不大,红军各部均未突破敌之主要阵地,且自身伤亡很大,红三军团担负主攻的三师师长彭鳌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不幸牺牲。

此时,敌已发现我主力位置,兵分三路,向南丰增援过来。2月15日,周恩来致电中央局,决定改强攻为详攻,主力在监视南丰之敌外,准备伏击消灭其增援一路。22日,敌第一纵队三个师(十一师、五十二师、五十九师)由乐安、宜黄地区迂回至我主力红军背后,企图与正面的八个师协同作战,将红军围歼于南城地区。红一方面军首长及时掌握了敌方的动态,决心集中力量,在东坑岭、固岗、登仙桥、河口、黄坡及东坡地区摆开战场,伏击敌之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尔后相机歼灭其他各路敌军,打破敌人的“围剿”。

按照总部的命令,红一方面军兵分左、右两路。左路为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第二十一军,进至黄陂一带设伏,整个左路部队由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右路为红五军团和第二十二军,负责阻击敌人和掩护左路红军右侧的任务,右路部队由董振堂和政治委员朱瑞统一指挥。

2月27日清晨,寒风夹杂着细雨,红军左路纵队埋伏在黄坡的山岭之中,静候敌人的五十二师。这一带群山环绕,绵延数十里,且山高林密、山谷狭隘。敌五十二师是个加强师,每班都有一挺轻机枪,仗着装备精良,大摇大摆的行进在群山之间的狭谷地带。随着“砰!砰!”几声清脆的总攻枪响,山谷两侧的红军猛烈开火,并迅速将敌截成数段,使之首尾不能相顾,战斗仅用3个小时,左路纵队即歼敌五十二师师部和一五四旅一个团,并击毙敌师长李明。第二天,红三军团将该师前卫部队一五五旅歼灭于桥头。接着,一、三军团协同作战,将位于蛟湖地区的敌一五四旅主力全部歼灭。

左路打的热火,右路纵队的董振堂早已急不可待,可能是敌五十九师隔山听到了枪炮声,行动稍有迟缓。直到下午2点,才行进到霍源以北地区。此时敌五十九师师长陈时骥竟误认为五十二师正进行实弹演习,下令部队继续前进,径自向红军右路纵队的枪口上撞来。

红军右路纵队的任务是阻击援敌,保障左路红军的侧翼。但董振堂岂会轻意放弃这么好的战机。他决心集中兵力,围歼这股敌人,遂令红二十二军先敌占领黄坡西北高地,红十五军占领鹿梯一线高地,令十三军三十八师占领黄坡以西高地,独五师集结黄坡作预备队。

2月27日下午,李青云、朱良才指挥的红十五军在鹿梯一带与敌五十九师前卫第177旅1个团遭遇。敌最初以为是地方游击队,遂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十五军当即诱敌深入,然后一股作气将敌截成两段。陈时骥此时才发觉情况不妙,即命175旅赶上来增援,但已为时过晚。激战至黄昏,第五十九师伤亡过半,董振堂、朱瑞下令将敌团团围住,准备第二天一举围歼,同时命令罗炳辉、蔡树藩的红二十二军向河口方向侦察警戒,随时阻击敌十一师的增援。命令十三军三十九师从正面攻击被围之敌,红十五军和三十八师协同作战,歼灭军山之敌,独立第五师与二十二军一部阻击宜黄方向之援敌。

29日上午8时,红军右翼部队向国民党五十九师发起全线攻击,战到19时,全歼敌之四个团,敌师长陈时骥仅率数人仓惶逃走,却在登仙桥附近被赶来的红一方面军左翼部队生俘。黄坡战役,红一方面军干脆利落的歼敌二个师,毙俘敌官兵一万余人,缴获大炮四十余门,轻、重机枪三百多挺,其他枪支一万余支,还有大批银元和军用物资,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在歼灭敌五十九师的战斗中,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师长王树亚不幸牺牲。

王树亚,甘肃人,早年入西北军,任连长,副营长。宁都起义后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三军营长、团长。1932年8月任三十九师师长,中共总支部委员,他作战勇敢、顽强,指挥细致、深入,在部队里有很高的威信。在这次战斗的关键时刻,他亲自率队冲锋,不幸腹部中弹,牺牲时年仅26岁。

黄坡大捷,使红一方面军士气大增。当日,参战各部分别转移至小布、南团、东韶、洛口一带休整。陈诚一下丢了两师之众,气的几乎发疯,不甘失败的他决心与红军决一死战。但胜利后的红军很快又消失了踪影。无奈,他只好将“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重新调整后,敌人由宜黄向广昌方向推进,企图占领广昌,诱使红军主力与之决战。

3月20日,敌第十一师由黄坡向南推进,至黄昏,该师全部到达草台岗、徐庄一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刘伯承在总部的作战地图上猛然一敲,兴奋地喊道:“战机来了,战机来了!”并立即向朱德提出在草台岗准备战场的建议。

朱德、周恩来等人在听完他的仔细分析后,完全同意这一作战方案。当日上午,红一方面军发出作战训令,该训令的部署是:以红五军团、第十二军、宜黄两个独立团为右翼,由东向西进攻候坊、徐庄、雷公嵊一带之敌,并以一部兵力牵制东坡之敌第九师,向新丰方向警戒,阻敌前纵队回援;以第一、三军团、第二十一军和独立第五师为左翼,主力由西向东进攻草台岗、徐庄之敌,并以一部兵力切断敌第九师与第十一师的联系。第二十二军为总预备队。

接到命令,董振堂率部于20日夜,分别进入到指定进攻位置。21日拂晓,总攻开始,由于敌十一师是陈诚起家的基干队伍,号称全军之冠,而且重未打过败仗,战斗力极强,可谓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主力。加之该敌先期占领草台岗,各处制高点均已配备守卫。战斗从一开始,即呈白热化,双方为每一个阵地,每一处制高点,展开你死我活的争夺。负责由西向东进攻草台岗的红一军团打得尤为艰苦,仅南面的黄柏岭制高点,屡次强攻,却屡次受挫。红四军的第十、十一师轮番进攻,战至下午,黄柏岭不但没拿下来,且两个师的师长均负重伤。此刻,敌数驾飞机赶来助战,不停地在我主力集结位置俯冲轰炸。其中一颗炸弹恰巧落在一军团指挥所位置,将正在写作战命令的林彪、聂荣臻掀到了山坡下,两人虽然没有负伤,但是作战的难度更大了。

在此关键时刻,由东向西攻击的红五军团,在董振堂的率领下一举突破南面霹雳山敌之六十六团防御阵地。顿时,国民党第十一师在草台岗的环形防御体系被撕开了一个缺口。敌开始全线动摇。战至黄昏,蒋介石的这个王牌师全面瓦解。此役,敌十一师大部被歼,伤敌师长肖乾,毙敌团长3人,俘敌3000余人,缴枪五千多支,担任主攻任务的红五军团功不可没。十分可笑的是,当红军战士们押着俘虏行进时,发现每个俘虏的身上都带着一根绳索,战士们觉得奇怪,一问才知是敌人出发前上级交待的,每人准备一根绳索用于捆绑红军俘虏。

战士们听了无不开怀大笑。

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如五雷轰顶,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接到手谕,羞愧万分。至此,蒋介石精心布置的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就这样以惨败而告终。

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已拥有30多个县,地跨赣、闽、湘、粤四省,人口近300万,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红军主力也发展到8万人,地方武装也壮大到近5万人,中央苏区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