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隔篱呼取尽馀杯
作者:玲珑。花底淤青 时间:2018-05-17 08:53 字数:2073 字

清闲的日子如流水趟过,除却腊梅幽幽飘了满园子的清香,其余的花全败得一干二净,枯秃秃的枝丫凌乱着撑住春迟迟不来的步伐,似乎清风明月下吟着那一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的诗,凄婉哀怨,思虑难绝,徒增添了许些悲伤的气氛散在宫中一处处隅落。

梧蓂素来不喜凄清荒芜之地,可日日夜夜待在这深宫之中,似乎亦愈发多愁善感,团扇扑烛,碎碎抖落一地像春光乍泄的烛光。除了鸾美人之外,也常常有些住得稍近一些的七子、良人随着丫鬟来探望两国和亲的太子妃。

不久在合欢殿四周,梧蓂稍稍熟识了几位七子之后,日常往来亦有趣许多。炽磐白日里皆要与秦国旧臣有所商议,梧蓂便与她们几人游玩宫中,时而论几句不可说的闲话,倒也乐得自在逍遥。

不过梧蓂与鸾美人一起时,总会避开几位七子、良人,因虑及鸾美人的身份与七子、良人相距甚远,若是让她与其他人倍感言语尴尬,叫人瞧见亦是不好,于是常常主动上门去探望鸾美人,而与几位七子、良人便随去随迎,不纠葛什么规矩,只像自家人似的嬉闹玩耍,后宫之中最缺的,便是这样毫无争端的情分。

隔了几日,渐渐适应寒冷之气,梧蓂身子骨便再是闲不住,直往几位七子、良人哪儿奔去。

这几位七子、良人当中,位份较比而言,属一位名唤袁云缦的七子位份最为尊贵,她的父亲颇爱诗词礼乐,择了一句“卿云烂兮,乣缦缦兮”用予命名。

其余一位七子是入选时便封为七子,姓司徒,名单字“华”,熟识的人总爱谐音叫她“花儿”,花儿的名字像男子,性格亦大大咧咧、常不拘小节,自个儿在家中时便被父母唤作“花儿”,如今入宫后,亦喜欢别人这般称呼她,分外觉得似家里的温情切切。

另外两位良人,分别是宗正丞的女儿,唤作夏寅椿;大司农丞家中的女儿,一位唤杜招娣。这两人进宫之初便是好友,性子皆不似染尘之人,心底纯良的如孩童一般,连进宫这般的头等大事,亦是商量约好了一同进来,幸运是皆选上了良人的位份,至此两人似乎比孪生姐妹要更加亲近几分,不求争宠夺位,只天天腻在一块儿作乐子。

袁七子与司徒七子初相识之时,甚是有一段渊源巧合。梧蓂因这事在袁七子的寝宫中待到深夜,才听完她与花儿二人之间的趣事,欲告辞时袁七子早已为梧蓂增添一床褥子,夜风刺骨便留下梧蓂同宿一宿。袁七子甚是体贴,会照料他人。

后来听袁七子说,她的父亲是朝廷廷尉右监,主管刑法以及监狱审判案件,虽秩俸中一千五百石,亦不过是个小官。如今袁七子能立于七子之位,全凭父亲有些门脉,再加之自己会些女人家的绣技,绣了一幅春风十里山水图,才得了凉王片刻的欢喜,侍寝总不过只有三回,封号七子实属不易,后来日子长久了,凉王得了恩宠经久不衰的鸾美人之后,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雨露均沾,后宫中人皆恨极了鸾美人。

梧蓂与几位七子、良人齐聚一堂,解下披风搭在一旁,与她们围着火炉子坐,又在一旁听着不免觉得奇怪,问道:“为何独宠鸾美人,我听闻宫中甚有几位婕妤容貌不陋,家中更是朝廷重臣,大王为何贪恋一位普通的应选女子,而将其他佳人弃之不顾?”

袁七子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在深宫之中久居,于这些事宜亦颇有些见解。梧蓂见她微微叹息一声,将玉脂般的手掌贴近取暖的铜火炉,腕上系着一条镶嵌玉珠子和金银丝的腕带,顺着圆滑的胳膊垂下来甚是光彩奕奕,璀璨夺目。袁美人慢慢翻转手心,道:“这后宫之事,蓂儿不懂得也是寻常。大王的心思在四海升平,在河清海晏,在子孙后代的教治之上,永远不会在一个女子身上。”

她的声音掺着几分哀怨,却又无可奈何的如花随流水远去一般平静自然,仿佛言及之事事不关己一般,看来苦楚之事亦感受颇多,方才这般安静无奈。

梧蓂似乎了解三分,目光垂落进红彤彤的铜炉里,失神望着火苗突突地上下点窜跳动,火星子腾腾地冒起来,还来不及飞出来片刻,便在炉顶消灭殆尽了。

梧蓂轻轻揉了揉眉头,火光暖身便滋养出一些乏困,她喝下一小口袁七子私酿的桂花蜂蜜羹,然后竖着耳朵听袁七子徐徐道来:“大王不愿对待那些重臣之女极好,是怕她们恃宠而骄。若某人再不明事理,牵扯至其家族,大王亦不便治理与朝堂牵扯不清的后宫之事。他将恩宠全施予一介草民的鸾美人身上,不过拿她当做挡箭的草人,唉!虽教人眼红,却谁也不敢坐上她的位子呐。”言罢,袁七子将耳垂上的金坠子解下来随时掷在案上,轻轻捏揉耳垂,舒展缓神。

梧蓂没想到原这深宫之中的勾心斗角,却是全全依附于大王行事。她曾通读诗书史记无数,向来只知道书中记载后宫之事皆是由一些狠毒的妇人所为,却不料如今袁七子一句话道破实情,青史不可信。

原来这天下在谁手中,后宫便在谁手中。

江山一刻不曾松懈放过,只是被人故意推脱了名义,将狠毒之词皆授予普通女子身上,任由其恶名万古长存,然保自身高枕无忧。梧蓂仅仅想了想,若是自己要无端背负恶名,遭世人唾骂遗弃,墓葬无子孙供奉,便觉着背后愈发凉气袭人,委屈的恨不能含冤化六月大雪。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