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一点说明
“木铎”一词有点像是从《论语》里边借来的[1]。为此,我的两位恩师一直感觉惶恐不安,一再商量着如何回避一下。可是,谁让他们名字巧合,正好有这两个字呢?所以,我把这个内情说明一下,好让您的讥笑快点被风吹走。他们的地位尽管卑微,可也知道自守本分,不会糊涂到要和圣人攀什么亲戚去。这真的不能怪他们。
唉,说起两位恩师,我这心里感觉一直都很复杂。一会儿替他们高兴,一会儿又替他们难过。他们的寒怆处境,他们的高洁心胸,始终是我内心冲突的根源。他们看上去尽管不合时宜,可是却又真实可亲;他们那介然高举的人格,在同学们看来,真的是魅力四射,令人景仰。因此,请不要因为他们至今还是一个可怜的副教授而轻视他们。要知道,他们的尴尬处境,对于我们这个浅薄的时代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谴责。
我费心整理两位恩师的谈话,自然是出于一个崇拜者的狂喜与此生难遇的使命感。也许有人会说,“没名没姓,这种人的谈话,也值得我看吗?我从来不看当下中国人的东西!”我得声明,您这话也许有些道理。因为不瞒您说,对于这几次谈话,我的两位恩师,他们也自谦得令人疑惑,并不认为自己已臻佳境,已近完美。但是,我不但要为他们的授权发布心存感激,更愿意坚持认为,他们的谈话是极其深刻而严肃的,是具有非凡现实指导意义的。如果您要抱定这种高贵的、虚无主义者的洞见不放,那么,作为一个底气十足的推销员,我也只好带着挫折感赶紧走开,默默祝您好运了。
因为,我强烈地认识到,他们无意间开始的谈话,所涉及到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有关心灵成长的重大问题。其中作为重点考察的“三定论”,既可以扶正一个人的灵魂,更可以让他尽快找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的有效门径。因此,我私下里认为,这本书,也许就是您急于寻找的那本书。如果您有耐心,我敢说,你会发现,这个明显失当的书名,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根据的。
另外,我一直相信赠人一言,胜过珠玉千金。所以我还要提示说,那些在商业浪潮中准备随波逐流、致力于追逐现实生活利益的人们,或者说那些希望立竿见影、马上得到效益回报的人们,显然没必要浪费时间阅读这本书。因为我的恩师在谈话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期望您能找到此生真正的幸福,希望您能变得无所畏惧,并获得更加伟大的成功。
愿您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鞠躬致谢各位。
赵若果
2014年,铜川
[1]语见《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mùduó),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夏、商、周时期宣布政教法令时,常常用以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句中以此作比,意指孔子是历史选定的社会教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