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谈话第三(4)
木:这个,我可以慢慢理解。可是,你知道我明白了什么吗?
铎:谁知道呢?我没听出什么名堂,呵呵,只知道你诗兴大发。
木:你以为我借题发疯吗?根本不是!其实,我找到了一种路径,一种感觉;——不,会闹笑话,还是不说的好。
铎:谁会笑话,我吗?
木:不,是我自己还没有信心。题目太大,风听了,怕也要讥笑一阵子的。
铎:到底是什么?你说说看吧。——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抓住又没抓住的东西吗?
木:对了,我忽然想起,新近的例子,也多的是。
铎:什么例子?
木:你比如,熊十力早年,也有过这样一段冥思苦想的经历。他的那段“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如雨下”的表白,其实说的,就是你的这种思考、顿悟过程。
铎:对,这个当然。其实不光是他,包括西方现代哲学,这种影子,随处都有,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对不对?每次看到这些,我总是感到深度的契合。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引导我一路探索,倍感津津有味。
木:呵呵,好,不错。——你看还有,梁漱溟先生。当年,梁漱溟先生也多次谈到过这种生命体验。他一再强调说,那是一段痛苦的记忆,为此,也甚至想到了出家。可是,你看,他后来因此上升到了多么高的境界!我认为,在新近的几位儒学大师中,梁先生可谓是气魄宏大,立意高远第一人了。他既是一位哲学家,更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早年,他自信说自己不能死,因为中国需要他。你知道,说这种话,那该需要多么雄浑的底气!
铎:唉,时代造人,从来如此。梁先生的悲剧,无疑就是没有与时代精神契合、合拍;他搞的什么《人心与社会》,远不应该是他要找的东西。
木:好,好,慢慢说吧。真的,分享知识,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铎:对,世间没有其它事情,可以与此相提并论。
木:绝妙的对答!
铎:刚才,你怎么不谈“三观”呢?你不觉得也有关联吗?
木:这个——,当然。可是,你要知道,无意中,我们给这三粒灵丹注册了商标,贴上了标签,掺杂了过多的淀粉,嗯?好药不治病,有什么用?
铎:我非常规赞同!
木:好得很。——这天气,起来活动一下筋骨。
铎:穿堂风可真舒服。——老兄,我想知道,你愿意皈依什么哲学?
木:这个,不好回答。一个人,在形成自己的思想之前,他只能是个大杂烩,知道吗?就说我,相信唯物主义,相信进化论,相信人类遇到了最急迫的问题,不做出回答,精神就没法得到安顿。同时,我是一个中国人,喜欢佛教,喜欢老子。我主张宗教不可废,又承认没有什么灵魂的存在。哎呀,真的不好说。不过,我找来找去,最后把思路放在了“善”。是的,正是“善”,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节点。可是如何解释,还没有满意的答案,我也正在犯愁呢。你的提示,其实在这个方面,帮我打开了大门。
铎:哈哈,你终于说出来了。
木:对,说出来了,但并非全部。——慢慢谈吧,也许思路会清晰起来的。
铎:来,紧紧握手。
木:不,我喜欢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