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摔跤。——仅以此篇,悼念米高。
自打孩提时候起,就经常由爷爷牵着小手,步行去给亲戚朋友的老前辈祝寿。
潮汕的风俗也怪,一般不上六十不摆酒,并且是挑家里族里最老的过生日。所以我们都不兴过生日。
小时候饿肚子,那时穷,找个名义要吃的,最多就多一个蛋,鸡蛋鸭蛋或鹅蛋,并在跟白糜(粥)或饭一起煮熟,再在壳上面涂上一点红涂料,表示好意头。仅此而已,生日添一个蛋。吃蛋是重大喜事才有的高级待遇,比如第一天上学等等,同时夹有一些或间或繁的仪式。
不上寿的大人过生日,没见过!
于是乎,大凡摆酒祝寿,邀得亲朋的,没有上百也有八九十岁!特殊的除非家里族里就他最老,那时六十几也可祝寿。
潮汕的宗族辈序相当严格,最牛的,是客居暹罗(泰国曼谷)的同乡人,据统计,我们乡里人口1.8万,华侨两万多,出去创业繁衍的太多了!
怎么着?大宗祠内,众乡亲聚会议事的地方,一个毛头小伙单腿曲起,坐在长条凳上,叹功夫茶!而一个驼背的七八十岁阿公,斟茶递水扫地当仆人!但他们都是乡会里的诶?小毛头那农村人的粗糙形象,咋看也不像领导啊?却听阿公称呼那小伙“十八叔”!
哦,原来是辈份!可能是老人的父亲或祖父生的孩子多,于是大子的孙子比最小儿子的儿子,还大许多,就如上面的小毛头和老阿公!听他们介绍,挨饿时,大辈份的小毛头叫那个小辈份的阿公,出去“讨赚”(广州话找食,赚钱)回来供养,阿公也得遵命,非则吃顿皮肉餐也正常!
可见,本乡的风俗虽没保存得这么完好,辈份还是极其看重的!比如族里有人大过你,你却过生日祝寿,就有人嫌你不敬,那问题就大了!聚族而居,乐趣雍然!每个大辈,都有权有责管带好小辈,这样邻里街坊,老弱妇幼,互相看护;有什么好吃的,互相递送,安居乐业,倒也其乐融融;遇有邻里纠纷,偷摸过份的,族里大辈或族长一主持,立马烟消云散,也不会积聚到杀人报仇这样的极端境地。现在城市有所回复,大凡财力够的,一般父母兄弟姊妹同栋楼聚居,有个热闹照应。
族居就像大狼群,作战起来,威力可大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祝寿,那是给同村老叔的母亲祝寿,那时应该八九十岁了!老态龙钟,十点来钟,在众女眷的拥扶下,步履蹒跚出得房门,坐于大厅正中,供众人问候祝福。来者甚众,一般也就各房各户男丁长辈,都上六十的,才有资格够过去报到、叫一声!估计担心老寿星疲劳,应付不来,不用半小时也就结束问候了,给老寿星喝水休息。
那时刻,我们这些小朋友,就算如何猴子活跃调皮,也会被众大人训得一声不吭,立正垂手,注目微笑,呵呵!否则,饭后大家一评比,某某仔(叫人习惯连其父名)最没礼貌,某某仔最不听话,那可耻辱大了!相反,某某仔最有教养!于是那家的爷爷父母,荣光死了!
呵呵,家族荣耀,不得不争,就算是忍了一裤尿,也得争!
乡里的男人贼会煮饭,一般五六十台的饭菜,也都这些民间厨师,临时搭配组合而成。也有见过大世面的,出过国去过大都市回来的。一揭盖,什么菜式都有,甜的、香的、翠的;大汤、寿面、菜鸡鱼,还有很多平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菜式,这可乐了从四乡六里走过来拜寿的小朋友,眼福口福,一个个眼碌碌,流口水,就等身边的长辈授意,动筷!
家乡多爱甜食。一小碗莲子汤圆,还有一半碗甜寿面,已经让我们这些小肚七七八八了。有些小子笨,主人家又客气,一再追问:“欢欲啊勿(还要不要)?!”一碗过一碗,等到正餐开盖,饱眼福是可以,让傻小子再动筷子,已经心有余而“肚"不足了,呵呵!于是,有经验者就不会盛情难却了,谢绝了,留着点肚量装好东西!
在广州第一次吃自助餐,我就把孩提时祝寿的“留肚量”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上什么新菜我都有得尝,羡慕得父母兄弟姐妹干瞪眼!
甜品,比过年时每家每户自炸的油角等等,不知多了几种,数不来!因为干渴顶肚,只有欣赏,不敢尝。
每一桌的菜式基本一样。但是桌与桌是有长幼尊卑之分的,长者上桌那几围,按辈分逐级向下。而每桌的尊者就着上流位,一般厨师来菜的流水线方向。那时人多,所有的八仙桌多拿出来用,不够的再补圆桌。八仙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拜老公”(祭奠上祖爷)和“请人客”需要,一般配上长条凳,八个人没问题,应该是取义“方方正正,四平八稳”的寓意。
有一菜式,“凉拌皮蛋”,那时第一次见过,都不知蛋也可“生吃”的!七几年就有,会不会是家乡人刚发明的?因为隔后不久,就听说另一老叔,在潮州开厂腌制咸菜,极有创意,后来居然出口了,估计南洋一带的华侨喜欢。为什么会有腌制品?我觉得应该和罐头的来因一样,物产丰富了,有时滞销,有时已过了满足玩多、有的时刻,就想玩新鲜刺激、精巧的,于是就有意无意发明了腌制或者罐头。
我们那里的海鲜腌制品最多,全国各地也多不接受这种文化。估计欠缺文化包装而已,我想和马奶酒以及烤全羊没分别!
乡里的男人都贼会琢磨、贼会煮菜,但不知什么起因?听介绍,我老爸也牛,我没见过,外婆家摆酒,他不动声色,临开饭个把钟头,他才开火,劈里啪啦,多锅齐起,没一会,各种菜式全部上齐,而且刚刚上炉,热,好吃!(吻合了“茶菜,热;酒,辣”的经典。)就是厨房脏乱了点。二叔更牛,后来干脆开起大排档,听说乡里独一家,宴席摆酒啊什么的也多。现在当红的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其祖上也是潮汕人,但未知蔡先生的厨艺家传与否?而其对于“味在潮汕”的透彻理解又是如何?
喝的功夫茶,食的大海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饮食里面,就有深不可破的世情文化。有人说文化出于“坟”,我倒觉得出于“饮食”的成分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