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凭母贵论出身  尸骨未寒谈婚事(上)
作者:汉风HF 时间:2018-05-18 03:31 字数:3260 字

  福临人还没到,司乐坊的乐师们已踩着节点开始奏曲。

  在喜庆祥和的乐声中,福临下了御辇,慢步踱进乾清宫。

  待他升座,等候多时的后宫诸人,立即躬身行跪拜大礼。她们一个个低眉顺目,态度全都恭敬极了。福临见状,很是满意。只见他笑着环视一周,仔细审视片刻后,才略略点头,赐众人平身入座、宣布开席。

  众人坐定后,承应宴戏便上场了。

  教司坊的伶人们,其实早已集结多时。他们天刚擦亮就到了偏殿去彩排演练,已预演了不下十次,早已烂熟于心。如今只等皇上一声令下,便可以登台献艺。在喜庆隆重的丝竹声中,只见她们姿态婀娜,伴着舞乐、挥动着彩衣,翩然而至。一曲霓裳羽衣舞,宛若仙子、翩若惊鸿,引得众人一片赞叹。舞蹈之后,又有婉转悠扬的戏曲传奇上场。今日除夕,为了讨和吉祥口彩,福临钦定了明人王世贞的传奇《鸣凤记》。

  众人一边听戏一边进餐,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御膳房在内务府的调度之下,按着次序上菜。先上汤盅,再上奶茶,最后才是正式的酒宴。

  酒宴开始之前,福临叫停了演出,举起酒杯向众人进酒。众人见状,立刻起身离座,向他行了跪拜礼。三叩九拜之后,福临才赐了平身,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开始说话。

  “诸位太妃,你们是长辈,今日家宴,就不必如此拘礼了。”福临客套地对着众人释出了善意,说罢,又转头对着陪宴的姐姐妹妹们寒暄道:“许久不见,皇妹们都长高了不少,十三和十四真是出落成大姑娘了。如果朕没有记错,十二姐要比朕年长一岁吧?”

  “皇上好记性,咱家十二的确是比您早出生一年。”十二格格的生母阙氏闻言立即笑着应答道:“如今十二都十五岁了,臣妾还求皇上和太后能给咱许个好人家。若是如此,我这个做母亲的,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阙氏话里话外都透着谦卑,福临听了,也生出些许怜悯,觉得她们孤儿寡母在宫中生存十分不易。此时再看十二格格,更觉得她生得楚楚可怜,像朵娇弱的蔷薇,需要旁人的呵护。

  “十二姐自己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若是有,不妨直接说与朕听。”此时,他是真心实意地想去帮她谋一门好亲事,因此态度温和极了。

  “皇上说笑了,她一个姑娘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哪能知道这些?还要求皇上在前朝替咱们物色个好人家。倒不一定要多荣耀的人家,只要人好,能对咱们十二真心实意的,就足够了。”阙氏自知地位低下,不敢奢求太多。

  宫中讲究子凭母贵,母亲的出身直接决定了儿女的地位。阙氏地位低贱,因此女儿也只封了个乡君,想凭这样的封号、地位,嫁给朝中显贵或宗亲望族,其实并不容易。就算侥幸嫁得显赫,门不当户不对的,也恐怕难得幸福,到头来多少还是要遭人轻视的。

  先帝子嗣不少,光有封号的公主就有十位之多。十二虽然出落得聪慧漂亮,但由于出身平平,因此长期受到冷落,直到十五岁,仍迟迟没有受到指婚。为此,阙氏也是忧心不已。如今福临竟然愿意亲自过问这件事,让她怎能不为此感激涕零?

  孟古青在一旁听了阙氏的话,并不理解。她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阙氏不求皇上为自己的女儿指一门好亲事。天下的父母,难道不全是像她额祈葛一般的么?她在心中默默发问,实在参不透这其中的缘由。

  “如今,咱们宫里未嫁的皇女,也就只剩下十二、十三和十四了。这三个丫头,哀家都是看着长大的,就如同是我自己生的一般。如今,十二既然到了年纪,咱们自然要为她许个好人家才是。”孝庄见阙氏说得卑微,忍不住要劝她:“再怎么说,十二也是皇女,婚事自然要讲究门当户对,可不能随便!”

  福临闻言也跟着点头,道:“是啊,皇家嫁女,总要嫁个王室才行,这件事情朕自会放在心上。”

  阙氏闻言大喜过望,立刻拉着女儿跪倒在了孝庄母子面前,再三拜谢。其他几位太妃见了,也纷纷陪谢,连连称赞皇上英明宽仁。孟古青见状,不免有些同情这些太妃,觉得她们活得实在卑微可怜。

  孝庄坐在席上,见儿子如此得人心,心中也很高兴,于是便招呼众人平身、重新入席。待众人坐定,她才望了望福临,笑着说:“皇上,咱们宫里也许久没办喜事了,也该好好热闹一下才是。依哀家看,不仅你十二姐要嫁,皇上大婚的事情,咱们也该提上日程才是。”

  孝庄的话说得自然极了,她看看福临,又看看孟古青,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她与吴克善心照不宣地互望了一眼,兄妹俩满心以为这回大婚之事,是水到渠成了。谁知,福临闻言却立刻打断了她:“十四叔才刚出殡,此时谈论大婚,岂非太过凉薄?若朕如此无情,岂不是要叫天下人唾弃!依朕看,这件事情,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

  福临吃准了孝庄舍不下多尔衮,知道此时拿他来堵她,再合适不过。果然,孝庄一听“多尔衮”这几个字,脸顿时垮了下来,方才的喜色荡然无存。吴克善见状,知道这会儿再去坚持,也断然讨不到好处,于是干笑了两声,道:“也是,也是。还是皇上想得周到。摄政王尸骨未寒,大婚的事,的确不能操之过急。”

  孟古青听见自己的父亲这么说,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方才一听姑姑提起婚事,她的心口就突突直跳,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她知道此情此景之下,断然不是提出悔婚的好时机,因此心里虽着急害怕,却不敢表现出来,只是压低了头不作声。后来听见福临自己提出要推迟婚事,她的心中倒对他生出了一份感激,感激他愿意为自己解围。

  “是啊,姑姑,这些事情,咱们过些日子再商量也不迟的。”孟古青抬头望了福临一眼,才跟着附和道。

  孝庄见双方意见一致,也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于是叹了口气道:“你们倒是一个个的都对睿王爷情深意重,反倒显得是我小气了。罢了罢了,既然如此,那大婚的事就过些时日再说吧。今日除夕,咱们就不提那些个故人往事了,还是喝酒吧!这酒,倒真是个好东西……”说罢,便一仰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众人见太后先干了,哪里敢太慢,也立即举起酒杯跟着将一杯杯热酒灌下了肚。娜木钟见孝庄神色悲怆,面上虽然没说,其实心里却幸灾乐祸到了极点。为了进一步刺激她,她故意叹了口气感慨道:“今天这顿团圆饭,可是真热闹。摄政王虽然不在了,可席上的人数倒是不减反增。不仅有亲王大人,还有咱们未来的皇后。你们瞧,就连我家的小博果儿也上了席面,这个,我倒是真真没有想到。”

  “许久不见襄贝勒,可真是长高了不少。自从他搬出宫去单过,我还没再见过他哩!今日一看,一下子竟没认出来。私心里还想着,哟,这是哪家的小哥,竟能长得这样俊俏!”淑太妃见娜木钟有意去提多尔衮,连忙岔开话题,想借此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颜扎氏听了,也忙跟着附和道:“是啊,襄贝勒是越长越俊了,瞧这大眼睛,真是和贵太妃一模一样,怎么瞧怎么漂亮。等将来成了亲,只怕妻妾们肯定要抢破头咯,哈哈哈……”说罢,便忍不住笑了起来。

  “贵太妃姐姐,你这个婆婆,将来恐怕是难当咯!”

  “是啊,清官难断家务事,后院争宠,向来最难处置。”

  众人听了,全都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她们纷纷拿她打趣,气氛终于轻松了起来。博果儿坐在席上听了这些俏皮话,只觉得有些害羞,反倒是孟古青听后,脸上羞一阵恼一阵的,闹起了不痛快。

  娜木钟听众人夸她儿子生得漂亮,心中自然得意。只见她大笑起来,好半天才止住笑意,对这众人道:“我这儿子,素来老实。老姐妹们快别再拿他说笑了,一会儿他该不好意思了。”

  孝庄听了这话,却不以为意。她笑着摆了摆手说:“老姐姐这话就错了!你家博果儿,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给他订下一门亲事了。今天叫他一起出席,为的就是这个事情。”

  “哦?听太后这话里的意思,可是已经有了人选?”娜木钟闻言,心中已猜出了七八分,知道孝庄是要旧事重提,将自己弟弟的女儿硬塞给他们。

  “嗯,我心里的确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孝庄点了点头,接着说:“这个人,我以前也跟博果儿提过,就是我胞弟达尔汗亲王的掌上明珠、我的亲侄女琪琪格。那丫头比博果儿小些,他俩相配正……”

  “太后,儿臣心中已有心仪的对象,此生非她不娶,还请太后成全!”孝庄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博果儿起身打断了。此前,他一直沉默寡言,谁都没有想到他会突然提出异议。大家闻言纷纷转头望向他,为他这突如其来的勇气感到惊诧。唯有孟古青一人心里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