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且看红尘几多变
繁华过后,且看繁华 顺水推舟
作者:方如梦 时间:2018-05-18 03:55 字数:4340 字

  然而启德殿的皇帝程沂却笑不出来,与太后一起看着奉诏匆匆赶来的王宽远、萧凤鸣还有王机一干重臣。

  太后先开了口:“顾婉筠册封公主一事是家事,也是国事。如此大事,自当与各位商量一番才能定夺,烦劳各位跑这一遭。”

  王宽远施礼罢,看着御书房的太后。这是王宽远拜相以来第一次与太后这样面对面说话,不由得有些好奇。太后面容祥和,倒是不像平日里所想的那样蛮横,说话倒也娓娓道来,颇有章法。

  未等其他人说话,刚吃了五石散的王机擦了擦汗,率先开口道:“顾氏家业凋敝,婉筠无人照拂,太后能够封她为公主是一桩极大的美事,臣自然是支持的。”

  太后看着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王机,不由得叹了口气:“王机,不是我多管闲事,这五石散服食多了到底有害处,我每次见你,你都是一幅刚吃完药的样子,就不说这朝仪如何,到底对身体也有害处。”

  王机却是一脸如梦似幻般的微笑:“人生短短如白驹过隙,吃完五石散后,看山山更高,看水水更长,我这日子,却也另有一番精彩,太后就不必牵挂了。”

  太后无奈的看了看王机,不再提五石散,只是道:“我知道你老成谋国,册封顾婉筠当大正国长公主一事,你自然是赞成的。却不知其他人如何?”

  程沂漠然的看了一眼王机,眼中不耐一闪而过,目光看向王宽远和萧凤鸣。

  王宽远看了看启德殿内的五个人,皇帝太后再加上三个臣子。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沾亲带故,王宽远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这番朝议,是家事,也是国事。太后喜欢顾婉筠,想认作自己女儿,这乃是家事。然而太后收女儿简单,要将这女儿正式册封为大正国的长公主,就涉及到公主册封的各项礼仪以及公主汤沐邑封地之事,这些,就是国事了。

  王宽远想,早不封公主,晚不封公主,偏偏选在羽真司繁前来求亲的当口封公主,动机就很明白了,无非是要顾婉筠替代宁馨公主出嫁。

  所以此刻在这启德殿中商议的不但是国事,而且是国之大事。若是一切都顺利,两国结盟,倒也无话。若是不顺利,对内导致程澈离心,对外让羽真鲜卑不满,那真是败笔。

  王宽远看着皱着眉头的程沂,程沂的难处便也在此。

  王宽远心下盘算,启德殿上诸人的脸在他眼前一张一张闪过。

  太后这是一箭双雕之策,既保住了自己亲女儿不嫁给番邦,又把不希望娶做自己儿媳的顾婉筠嫁的远远的。

  整天服用完五石散便各种荒诞不经的王机则很简单,王机最近是毫不讲理的不喜欢皇帝程沂,只要是反对程沂的任何言论他都要赞成,因此若是太后和皇帝之间出现分歧,王机一定会坚定的帮太后说话,这也是太后眼下把王机叫来一起商议的根本原因。

  皇帝程沂对于封顾婉筠当公主这件事情自然是持反对态度。程沂与程澈一向手足情深,就算不看好顾婉筠,也不能公然伤了自己弟弟的心。

  想到这里,王宽远心中有一丝犹豫。

  抬眼看程沂,程沂貌似闲散的看着自己,眼中的神情却是有一丝奇特。

  王宽远微微笑了,心中豁然开朗,突然间明白了皇帝程沂特地叫自己来启德殿商议此事的真正意图。皇帝要让自己说出他不能说的话。

  太后与王机两个人赞成封顾婉筠为公主,下一步顺理成章的就是大正国长公主顾婉筠代替病势沉沉的宁馨公主出嫁。作为已经答应了要帮助程澈做媒的皇帝程沂自然不能公然赞同。而身为顾婉筠表哥与程澈好友的萧凤鸣,从立场上也必须和皇帝程沂站在一条线上,否则里外都难做人。

  两票对两票,剩下关键的一票就是自己的。

  不管王宽远怎样想,自己要说的话都已经没有选择了。

  王宽远轻轻叹了一口气。

  萧凤鸣在一旁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太后,虽说这事对于顾婉筠来说是好事,然而臣久已听闻信王中意于她,如今若是册封公主,一来显得天子言而无信,二来也伤了信王的心,臣以为不妥。”

  太后板着脸:“这番话是皇帝的意思吧。那凤鸣你自己呢?”

  萧凤鸣低头:“这是臣自己的意思。天子说话,一言九鼎,事关重大,不易反悔。”

  太后怒道:“你别拿这些大道理跟我说话!你和皇帝从小在我眼前一起长大,你们两个人向来一个鼻孔出气,我还不知道你了?真是越大越让我生气,我册封顾婉筠难道就是为了我自己不成?真是往日白疼了你们两个了。”

  说着,太后不再搭理萧凤鸣,殷勤的看着王宽远,说道:“王令君,你是老成稳重之人,倒是说说看,该不该册封顾婉筠当我朝金阳公主?”

  已经想清楚了的王宽远不卑不亢的开口道:“顾氏婉筠册封金阳公主之事,臣认为可行。”

  程沂摸了摸下巴,王机眨了眨眼睛,太后却微微笑了,语调比对待萧凤鸣的态度要客气和蔼的多:“王令君,我嘴拙,纵然有道理,也说不过眼前皇帝和萧凤鸣这两个伶牙俐齿的人。你不妨将这其中的道理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常侍,赶紧拿笔墨来,好好记下王令君说的道理。若是日后谁有不服,就将王令君今日在启德殿说的这番话给他看看。”

  宽远哭笑不得的看着一旁的常侍拿起笔墨,抬眼看了一眼程沂,程沂依旧不动声色,然而脸色平和并无不愉,王宽远清了清嗓子:“陛下,册封顾氏婉筠为大正国长公主的事情,太后为的是多一个女儿膝下承欢,然而在臣眼里,册封公主并非仅仅为了天伦之乐,更重要的,是对我大正国和鲜卑的联姻有莫大好处。”

  说着,王宽远看了一眼萧凤鸣:“萧尚书,你方才说的失信于信王的事,的确是册封顾婉筠为大正国长公主后不可避免的事情。然而凡事有轻重缓急,眼下迫在眉睫的大事,并不在信王婚事,而是我大正国与羽真鲜卑结亲之事。

  羽真鲜卑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不为别的,乃是形势所迫。一来东西两边卫国与铁昌眼下正谈婚论嫁有意结成姻亲联盟,这件事情对他羽真鲜卑也好,对我大正国也好都颇有压力,二来我大正国目前并无可靠有力的外交盟国作为支援,外交上孤立无援的状况急需改变。所以结亲之事,上下同心,原本并无异议。

  然而此时结亲,却有一番无法逾越的的困难,困难在陛下胞妹宁馨公主这里。宁馨公主自从年初生病以来,迟迟未愈,朝廷上下本以为公主是受了风寒之类微恙,所以才有可与我国公主议亲之话传出。然而自从鲜卑人来到我国境内,宁馨公主的病势突然加重,臣昨天刚看过太医脉案,实在是病势沉重,恕臣直言,这病恐怕一时半会也难以痊愈。

  臣这几日与御医们连日研究宁馨公主脉案,太后对于公主远嫁鲜卑草原的忧虑实在不能一味的看作是宠溺公主的缘故,而是公主身体确实太过虚弱。宁馨公主眼前大事乃是保命要紧,婚姻之事只能暂时搁置一旁。这是昨日臣召集给公主看病的各位御医所得出的共同结论,御医们的奏折在此,还请陛下过目。”

  说着,王宽远从袖中掏出一个薄薄的奏折,轻轻递给站在程沂身边的常侍。

  程沂接过奏折,看了一眼,却是浑身一震,抬眼看王宽远,王宽远默默的点了点头,程沂放下奏折,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王宽远继续说道:“除了宁馨公主,在正阳城的各位公主们不是已经字人,便是年龄尚幼。随诸王藩镇的公主们,此刻就算此刻急招入京,路途遥远,怕也是来不及了。因此册封顾婉筠当大正国长公主作为宁馨公主联姻的替补之策,也是正大光明替各人着想之举。就算是羽真司繁,与其娶我们病势渐沉的宁馨公主,倒不如娶身体健康能够为两国联盟起到积极作用的长公主。这便是太后册封顾婉筠当大正国长公主的深意所在,宽远认为也不必遮掩,毕竟也是实情。”

  萧凤鸣道:“王令君,我且问你,临时册封公主就在羽真司繁眼皮子底下进行,让羽真司繁作何感想,他原本求配的是有皇室血脉的公主,最后给他临时册封一个并非宗室的女子?更有甚者,这番举动置信王于何地?”

  王宽远摇头:“茂弘,你若是那远道而来的鲜卑人,让你娶大病未愈,若走远路性命随时不保的宁馨公主,还是娶我大正国出身豪门贵族,人品教养眼光都远在他人之上,更被太后从小养大视如己出,正儿八经受朝廷册封品轶食邑的长公主?”

  萧凤鸣皱眉,没等说什么,王宽远又道:“要说信王,据我所知,信王并未朝顾婉筠正式求配,而顾婉筠也当着太后皇后的面亲口答应了册封公主之事,此乃其一。更若顾及人情,天子当时虽然答应帮信王求配,然而婚姻之事,毕竟要父母之命为重,如今太后先就不赞成这桩婚事,从道理上讲这桩婚事也不堪再提,此乃其二。所以信王与顾婉筠两个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根本不存在任何约束。”

  王宽远对着众人道:“对顾婉筠本人来说,封为公主不失为一件好事。说起来顾氏虽然是江北望族,然而家中现今只剩下顾正则一个男丁。承蒙陛下照拂,顾正则受封为明光殿侍卫,但是到底年纪太小俸禄有限,是以家业难振。顾婉筠若是受封,顾正则有个当公主的姐姐做屏障,境况要比现在好很多,其他王孙贵族等闲也不敢轻慢顾正则。顾家自此机缘重振家业,对顾家来说这才是长久的大计。”

  萧凤鸣听了这话,沉默许久,只是转头看着程沂。

  程沂想了想:“道理是这番道理。不过正式册封公主,就需得有汤沐邑为封地,才是正经册封,恒之有无想过公主汤沐邑之事?”

  王宽远拿出一张地图来,指着一地说道:“大正国金阳城,此地物产丰饶,作为公主汤沐邑那是再恰当不过的地方了。”

  太后侧身看着地图,微有些惊叹:“金阳城这么大!”

  王宽远安安静静的说:“金阳城若是不大,怎能体现我大正国长公主的尊贵?”

  太后听了这话,倒是有些犹豫,看着皇帝。

  程沂皱着眉头看着金阳城:“金阳城虽然物产丰饶,岁入颇多,若是当做公主食邑,的确显得我大正国长公主的册封并非敷衍了事。”

  王机咋舌道:“何止敷衍了事?我大正国公主的食邑从来都没这么大的地方。有这么大的地盘做陪嫁,是不是皇室血脉,有谁还会计较?”

  萧凤鸣沉思道:“要说金阳城,却也有道理,金阳城地处大正、东鲜卑与贺兰召国的边界,虽然是我国城池,然而东鲜卑和贺兰召国垂涎已久,时而派兵劫掠骚扰。如今干脆当做公主嫁妆给了羽真鲜卑,羽真司繁自然会派兵驻扎守卫,对金阳城的百姓来说却也是一桩好事。”

  程沂转头看看太后。

  太后叹了口气,温言道:“皇帝,但凡公主出嫁,哪个能没个嫁妆?两国结盟,我们临时换公主,总也得做出些补偿的措施,方才能显示我们泱泱大国的诚意和实力。”

  程沂苦笑道:“既然各位都这样想,朕也没什么可多说的了,金阳公主册封仪式,还得烦请各位费心了。”

  施礼罢,王宽远慢慢走出御书房。这御书房里面的五个人所想的都是一回事,然而话却得由自己这个外人说出口。呈堂证供,记录在案,是福是祸,日后也就是自己一个人担着。

  王宽远皱着眉头,回想那御医所写的奏折,奏折千言万语,最后汇成了一句迫不得已的话,宁馨公主的病已经药石无灵,只待时日。

  王宽远凝视着皇家的大门,这扇门里面每个人的命运,谁能自己掌握?御医说,宁馨公主是一心求死,自己断了自己的生机,御医就算是有回天之力,也留不住一个存心求死的人。王宽远叹口气摇了摇头,看着肃穆的宫墙,慢慢走了出去。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