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家里只吃两顿饭,吃完早饭已经十点了。老姨准备带小涛和婷儿去中山公园看猴子,我计划去找落英阿姨学画画,姨夫要去浴池洗澡,正在大家准备各行其是的时候,一辆黑色小轿车缓缓地从路口驶来,停靠在院外的小路边。
从轿车里下来一男一女,男的三十来说,穿一身笔挺的中山装,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像个绅士。女的五十来岁,皮肤白皙,穿一身浅灰色的西服裙套装,肉色丝袜下是一双白色皮船鞋,乌黑的短发似烫非烫,像个小蘑菇似的扣在头上。他们沿着小夹道走进院子里,女人仿佛对这里很熟悉,指指点点地和男人说着什么,径直走到我家门前敲了敲半掩着的院门。
姥姥从屋里迎出来,见到女人先是一愣,随后礼貌地问:“请问,你们找谁呀?”
女人对姥姥深鞠一躬,“对不起,打扰您了,我叫明川千美,一九三四年我随父母从日本来奉天经商时曾住在这里,这里是我当年在中国的家,一别三十二年了,我很想念这里,所以借这次来沈城访问的机会特地回来看看。”
“哦!您就是明川千美女士,我刚搬来的时候,在小屋的墙上看到过这个名字,欢迎您回家。”姥姥做了个欢迎的手势,将他们让进屋里。
待宾客就座,穿中山装的先生先开口介绍说:“我是市文化局的秘书,姓张,负责接待日中友好访问团的。这位女士当年住过的这间屋里有一个地下室,她有一件物品放在地下室里没有带走,她这次来就是想取回这件物品。”
姨夫有些吃惊地问:“我们住在这里有些年了,没发现有什么地下室呀!在那个位置?”
明川千美说:“在小屋一进门的左侧。”
“屋里的地面都垫了好几次,水泥地面起码有5厘米厚,不是轻易就能刨开找到地下室的入口。”
明川千美听姨夫这样说,忙从手袋里取出一叠拾元的人民币放到桌子上,“实在不好意思,这一百元是给您的劳务费,里面的东西对我非常重要,拜托了。”
明川千美站起来给姨夫深深鞠了一躬,弄得姨夫有些不知所措,连忙摆手解释道:“千美女士,我不是这个意思,您的心情我理解,您放心,只要东西还在,我一定帮您找到。”
不等姨夫交代,站在一旁的小涛就跑去梅子家借来搞头,姨夫搬开写字台,在明川千美的指点下,用镐头将门后的水泥地刨开一块一米来长八十公分宽的地方,随着一块块水泥被翘起,里面露出一方青灰色的石板。
姨夫用毛巾擦擦沁出额头的汗珠对小涛说:“去隔壁叫你咏亮哥来。”
“不用叫,我不请自到,刘叔,你这是干啥那?发现财宝要分我一半哟。”赵咏亮边说边迈步进来,见到屋子里的客人,急忙住了口。
“哦,咏亮,这位是日中友好访问团的千美女士,来找东西的,赶紧帮我把这块石板搬开。”赵咏亮应声撸起海魂衫的袖子,两人一头一个嘴里喊着:一、二、三……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石板只扭捏地挪开一条缝。
“这样不行,卓玛你去把童飞和你萧叔叔找来帮忙。”待童飞和萧剑秋赶过来,四个男人齐力总算将石板挪到一边,一股凉气伴着发霉的气味直窜上来,石板下有几级台阶通往地下室,童飞用脚踩了踩顺着台阶下到地下室里。
地下室有一间屋子大小,中间摆放着一个堆满灰尘的物体,掀开蒙在上面的帆布,下面是一辆锈迹斑斑的脚踏车。童飞把脚踏车推到小院里,张先生转向名川千美,“千美女士,您要找的是这辆自行车吗?”明川千美点点头。
这是一辆老式菊花牌弯梁脚踏车,紫红色的车牌上还清晰可见菊花两个字。千美用手在座管下抚摸着,像是在寻找什么东西,终于她找到了一个镶在座管上的长方形铜牌,铜牌上刻着一个心形图案,在心形里面隐约可见两个名字文轩、千美。
明川千美缓缓蹲下,眼中已经噙满泪水,她呢喃着用中文说:“文轩,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看你了。”四十三年前的一幕幕宛如电影般浮现在她的眼前。
一九三四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严重萎缩,失业人数剧增,当下在名古屋一家纺织厂任高级技工的明川一郎,也没有幸免地加入到失业大军之中。
当时他的一位亲戚在中国东北开纺织厂,在他的资助下,明川带着妻子和十岁的女儿来到奉天。当时的奉天在东三省里算是数一数二的繁华都市,名川在日本商户聚集的春日町开了一家洋布店,并在离春日町不远的十马路买下了这套房子。房子是一九二八年由日本建筑师设计的二层外挂楼梯式筒子楼,一层带门廊,有储藏室和庭院。邻居是位出身中医世家的姓廖的医生,他的妻子是高等女校的教师,他们有个儿子叫廖文轩,比千美大一岁。
明川千美还记得第一次与文轩见面,文轩用日语问她:“你是日本人?你喜欢中国吗?”千美点点头,于是文轩用笛子给她吹了一首《樱花》让远离故土的千美倍感亲切,从此两人成了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同在千代田小学读书,后来又前后进入奉天第一中学,文轩喜欢吹笛子,千美喜欢唱歌,两人经常隔着木栅栏一个吹一个唱,他们最喜欢的是《送别》和日本民谣《竹田の子守呗》,这首日本民谣后来被改编为中国歌曲《祈祷》。
“过了中元节,保姆还是愁,天上细雨飘,娃娃哭不休。到了中元节,有啥好盼头,没有花衣裳,没有红腰带。这娃成天哭,欺负小保姆,只消一整天,愁煞小保姆。远远望见那,亲爸娘的家。”每当唱起这首民谣,千美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掩映在繁花中的名古屋城,细雨中的常滑烧古街道,还有撑着油伞,脚踩木屐的美人。
那时候大米是稀缺资源,为保障军队供给,日伪当局对稻米实行配额制,以降低日本平民的需求,而中国人则被严禁吃大米,违者以“经济犯”论处。有一次千美想送文轩一件生日礼物,文轩说,自己有半年没吃过大米饭了,很想吃顿大米饭,千美就节省下自己的口粮做了寿司偷偷带给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