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昭回身望着踏雪而去,渐渐隐没在大雪里的背影,紧抿薄唇,未吐一字。
“七哥?”颜暿连连扯了几下宁昭的袖口,见宁昭的脸色不是很好,默默地站得远了些。
七公子宁昭的性子微妙难以琢磨,面容虽精致温柔,却性情冷清且带着一股子不容忽视的淡漠。
他十三岁便随镇国公上战场,十五岁时已是战功显著。
可是三年前,松云关长水一役,七公子宁昭手下三千将士几乎全军覆没,让燕国沉寂半年之久。然而,或许那一战太过惨烈,七公子九死一生地回来之后并未得到封赏,甚至连牺牲在战场的烈士也未得到任何封赐!
那一战,七公子亦是身负重伤,从此缠绵病榻再未上过战场。
今日若非要迎娶漠涟格桑公主,七公子定然不会出府。
大宁的皇嗣,出身的时候都不姓宁,但是自扶苏帝以来,这千百年来的陈规,在宁昭身上打破了。
宁昭生来就姓宁。
宁昭无母,这是全天下都知晓秘密。
当今帝君年轻的时候常喜欢微服私访,有一年深冬,也是如今这般大雪的天,柏家宗主亲自送来一个襁褓中的男婴,那孩子眼珠子一转,望着帝君便笑起来,帝君细看之下,便赐予宁姓。
其间原委各说纷纭,有人揣测,此子乃是宫外贱民所生,因未得见帝君,是以只能将此子送与柏家,尔后柏家将他送到了帝君手里。
也有人揣测,此子乃是帝君与柏家某女子所生,因柏家女子誓不嫁人为妾,是以终不能与帝君相守,只能将此子送与帝君。帝君疼惜那柏家女子没有名分,便将这初生下来的婴孩赐“宁”姓,以弥补自己的愧疚。
此两种传言,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相信后面一种,毕竟这些年宁昭基本是在柏家养成,无形之中便也成就了后面一种说法。
只是可惜,柏家自鬼谷先生谨谦之后,便再也不参与朝堂政事,世代享爵奉医,在政事上终也帮不了七公子宁昭半分。
柏家虽说不与政事,却也是老字号的帝师之家,当年鬼谷先生谨谦便是扶苏帝的授业老师,有这个身份放在那里,加上出生便得了宁姓,多多少少也会有人捧着。
另外两位宁姓公子,一位是皇后所生的嫡长皇子宁暄,皇后是姜国的长公主,如今姜国国主的嫡亲姊姊,身后扶持自然不言而明。
另一位则是宠妃萧氏所生的十五子宁映,因为萧氏受宠,萧氏一门在朝占据要职,身后势力与皇后姜氏、以及故去的镇国公颜氏形成大足鼎立。
当年镇国公夫人怀有身孕之时,在一次家宴之上,帝君指着那迟迟不肯出生的腹中孩子,玩笑说,若是生了男孩,他日他定指一位公主下嫁,若是女孩定是要嫁于皇家的。
当时,宁昭四岁,却已有色心,只捏着父君的衣角求道:“父君,将那妹妹嫁给孩儿吧,孩儿喜欢那肚子里的人儿,和她说好了的!”
惹来帝君嗔怪:“昭儿怎就知是个女娃儿,指不定跟你一样是个男孩子!”那个时候,镇国公府上只有颜战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希望能够再得一子,女儿绝非大家心中所愿。
“我跟她说好的!”小宁昭红了脸,气鼓鼓的,眼神相当认真。
这一下惹来镇国公夫人的笑颜,童言无忌,这素来不多话的小人儿竟然会突然如此执拗,那认真的劲儿委实是惹人怜爱的。
“她是怎么跟你说好的?”颜夫人摸着自己已近十二月的肚子,笑得眉目慈祥。
“妹妹说她要嫁给我做妻子的!”虽然还不知“妻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忍不住红了红小脸,但是眼神依旧很认真。
“哈哈哈……”镇国公笑起来,“陛下,若是个女娃儿,就依了七皇子如何?”老国公当时是真高兴,一眼便就相中了这个未来的女婿,也顾不上自家夫人肚子里面的究竟是不是女娃,这就便是先答应了。
自是不能驳了老国公的面子,何况本也有此意,帝君一笑,道:“既然两娃儿都说定了,国公也无异议,朕自然无异议了。”
此事便就这样成了,被七公子宁昭一语中的,颜夫人果然生了个女儿。
只是,当时大家都自动忽略了,将来若是这婚事不成了,七公子宁昭还得唤这十二月才出生的女娃儿一声“姑姑”,而非“妹妹”!
“七弟,这宗室小姑姑的性子倒是冷傲得很,你的这个决定看来不错。”那厢,五皇子颜暐(wei第三声)嘴角噙着略略的笑意,随风送过来冷然的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