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第一科举辅导师!
正文 技术嫁接
作者:腿毛略粗 时间:2018-05-19 09:04 字数:3066 字

  <br>  两人朝着路边走去, 众生望见, 停下脚步。<br>  <br>  “先生?”<br>  “旁边那位是……三殿下吧?”<br>  “他们怎会在一起?”<br>  <br>  众生朝两人致礼, 问好。<br>  <br>  前头领路的老汉, 看见宋问, 躬身拜道:“宋先生!”<br>  孟为诧异道:“你怎么会认识我们先生?”<br>  老汉:“多亏了先生劝导, 不然我们这些粗人, 怕是要闹出大事。”<br>  <br>  宋问摇开折扇笑道:“哪里哪里,我不过就是给他们出了两个主意而已。”<br>  <br>  那日清晨,宋问只是去城门前和他们说了几句话。<br>  “你们不应该让年轻力壮的人站在前面, 而应该让年老体弱的人挡在前面。”<br>  <br>  这就是数代人的智慧。<br>  跨阶级斗争的精髓。<br>  再加上现代人的精练整合——碰瓷。<br>  <br>  “有人来,你们就喊冤枉。越惨越好,别急着诉苦。这种时候, 表达心情, 比表述事实有用多了,明白?”<br>  <br>  百姓永远不能和朝廷硬碰硬。你来硬的, 你就是暴民, 你来软的, 你就是难民。<br>  他们的劣势, 与他们的优势, 是一样的。那就是弱。<br>  <br>  “那番说辞, 也是先生教我们的。”老汉连连鞠躬告罪,“实情已经照先生吩咐,同你们澄清了。迫不得己, 郎君们可千万别计较。”<br>  “是了, 多求求他们。”宋问沐风悠哉道,“这些人各个来头不小。你们跪死在城门,也不会有人同情你们。上告县衙,不如求诉他们来的有用。”<br>  <br>  冯文述道:“先生是故意的?骗我们的不是这群农户,是先生?”<br>  “哼哼哼。”宋问昂起头道,“一试便试出来了,是你们自己上钩,可不怪我。”<br>  学子回过味来:“先生是先骗我们,叫我们上心,而后再激我们,让我们来查清原委。”<br>  <br>  宋问道:“激你们是真。可我骂的也没错啊。”<br>  何况原委,哪是他们查的?他们只不过听一听而已。<br>  <br>  想到一切皆是算计,众人顿时有些忿忿。<br>  孟为粗声粗气道:“先生尽可直言,何必如此拐弯抹角。”<br>  宋问:“直言,有几人会在意啊?你不还说,此事与你无关吗?”<br>  孟为被噎的无言以对。<br>  <br>  宋问道:“他们确实有错,也错该当罚。但是,罚归罚,人却不该不管。若是无人重视,对他们来说,真是绝了生路。”<br>  几人看了眼唐毅,心道:不管不顾的人,正站在你的身后。<br>  <br>  “可先生也不该作假。”李洵低下视线道,“此非君子所为。”<br>  “那如何才是君子所为?同他们一起,在城门口哭诉陈情吗?”宋问抢先说道,“他们有苦却也有过。你只会说,此事,应当秉公办理,朝廷自有定夺。”<br>  李洵被一番抢白,又发现自己确实会如此作为。<br>  宋问道:“你是如此,别人也会如此。”<br>  <br>  宋问转身众人道:“诸位君子们,可有想到破解之法啊?”<br>  众厢沉默。<br>  <br>  唐毅见她要开始实地授课了,自己也插不上话,于是准备离开。<br>  “殿下且慢。”宋问叫住他说,“我说的,殿下可以听一听。如能推广,有利无弊。”<br>  <br>  众人便沉心听她说。<br>  <br>  “早春多雨,而西瓜根细,极易造成大面积的枯萎病。且今年种了西瓜,得了枯萎病,那根须还留在土里,来年一样会传染。这种时候,有种技术,叫做嫁接。”宋问挠挠头道,“具体原理我就不和你们说了。单西瓜来讲,可以把它的幼苗,和根系粗壮的葫芦接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西瓜的枯萎病,还可以提高西瓜的产量的质量。”<br>  <br>  众人面面相觑,如闻天书。<br>  冯文述道:“先生莫不是玩笑?怎么接?这西瓜是西瓜,葫芦是葫芦啊。”<br>  <br>  “葫芦播种后十五至二十天,西瓜播种后三至五天,在葫芦幼苗上划一刀,然后把西瓜苗插进去。现在开始播种葫芦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去找野生的,或者去别处收。”宋问简略说了一遍,道:“总之届时,我会来做指导。如今虽然已经过了立春,但仔细一些,应该还能有所收成。”<br>  <br>  李洵怀疑道:“这……能行?”<br>  孟为呼道:“闻所未闻啊!”<br>  <br>  “你除了一句闻所未闻还会说什么?所以我让你多学一些,谁让你那么愚钝。”宋问面上嫌弃,嘴上吹大话道:“在江浙,这技术都已经量产成功!今年入夏,让他们运进来给你们尝尝!”<br>  她相信牛二一定不会让她失望的。<br>  嗯。<br>  <br>  孟为多次被她痛批,终于学乖了,不再和她抬杠。<br>  <br>  唐毅犹自思索。反正他是不相信。<br>  这事若是真的,早该引起轰动。<br>  哪有切一苗接另一苗上还能活的道理?<br>  难道将一个人的手接到另外一人的身上,也能再长出来?<br>  无稽之谈。<br>  <br>  唐毅再次深信。<br>  此人,果然有病。<br>  <br>  众学生却是半信半疑。<br>  主要是未得事实佐证之前,他们不想被骂了。<br>  <br>  宋问叮嘱道:“还有,把你们堵着的那孔给通了。”<br>  老汉道:“早便通了。”<br>  <br>  众生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情况。<br>  “那……”孟为试探道,“若是田地一事得解,这事也算是完满了?”<br>  虽然究竟解没解,还是一个迷。<br>  <br>  “这便完满了?”宋问恨其不争道,“查缘由查缘由,查出便好了吗?你考试考试,难不成审完题就算答完了?”<br>  <br>  唐毅直接离开。<br>  是,他应该忙得很。他还有许多事亟待处理。<br>  <br>  宋问眼一斜,忙追过去道:“诶,殿下!殿下别走!殿下你得把我顺回去啊!”<br>  <br>  宋问走了。<br>  孟为笨头笨脑,还在原地懵道:“题是什么?题不就是……这个吗?”<br>  李洵解释道:“先前先生问的是。‘若风调雨顺,却颗粒无收。朝廷尚未查出缘由,暴民却聚众闹事,打伤官吏,该当如何?’这分明是以朝廷的立场问的。你我皆是应科考生,来日难免也会面对这样的问题。证明暴民非暴,查清枯苗缘由,不过只是第一步而已。尚未处置,如何算解?”<br>  众人如醍醐灌顶。<br>  随后又一阵疲惫。<br>  连日奔波,该不会……还只是一个开始?<br>  <br>  李洵敛袖:“走吧。事已分析清楚,各人回去用心写篇文章,明日交予先生。别再让她小觑了。”<br>  众生精神一震,热血重燃。<br>  是,的确该让她明白,他们苦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br>  <br>  李洵回到府中,就钻进书房。开始查找过往文书,随后参照判案。<br>  几番提笔,多次思量,总算写完一篇。<br>  又拿着细细看了几遍,稍做修改。怕叫宋问找出一丝瑕疵来。<br>  <br>  不知不觉天色已暗。<br>  <br>  “洵儿。还不用饭?”御史大夫李伯昭推门进来,说道:“听闻你最近对城门一案诸多关注。今日还出城了。”<br>  李洵起身喊道:“父亲。”<br>  李伯昭抬手虚压,走到他桌旁,问道:“有何看法?你觉得谁对谁错?”<br>  <br>  “村民出手打人是真,县衙不听民诉也是真。各执一词,皆不可全然取信。”李洵垂首道,“双方各有苦衷,然,无一方是对。”<br>  “哦?”李伯昭有些高兴,“你既有这样的见解,说明你是的确上心了。”<br>  李洵实诚道:“多亏先生提点。”<br>  李伯昭:“先生?哪位先生?”<br>  李洵道:“书院新从江南请的先生,名宋问。”<br>  <br>  李伯昭:“你写的什么?”<br>  李洵两手呈过:“略微见解而已。”<br>  <br>  李伯昭拿起,阅览了一遍,颇有意味的笑了笑。<br>  李洵不明所以:“父亲?可有问题?”<br>  “写的已是不错。”李伯昭道,“你拿去问问你们先生,让他看看,可有问题。”<br>  <br>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