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第一科举辅导师!
正文 设身处地
作者:腿毛略粗 时间:2018-05-19 09:04 字数:3888 字

  宋问搭唐毅的马车, 进城便被丢了下去。<br>  她就慢悠悠的荡回家中, 好在宵禁前到了。<br>  <br>  第二日早上没有排课, 晚上熬了会儿夜, 到晌午的时候, 宋问才出发去书院。<br>  她次次来, 都能被傅知山给逮着。<br>  这次绕了个弯, 还是被看见。<br>  <br>  “宋先生!”傅知山怒道,“因你让学生外出,其他课业的先生都找不到学生了!这样下去, 如何赶考?届时书院颜面扫地,谁来负责?”<br>  宋问暗暗叫苦,谦卑交握着两手, 应声道:“我一定教育他们, 让他们好好上课。这群学生,简直是无法无天, 竟敢跷课!”<br>  “哦?”傅知山疑道, “不是你叫他们去的?”<br>  “冤呐!真与我无关。”宋问拍手道, “不过他们对时政倒是的确很感兴趣。我如何骂, 也骂不醒他们。做先生, 难呀。”<br>  “他们现在根本无心上课, 你怎能骂他们呢?”傅知山耳提面命道,“他们都是因为有想法的人,有想法是好的, 为人最怕是没有想法。但你要让他们明白, 轻重缓急。”<br>  宋问点头:“明白明白。”<br>  <br>  李洵在尽头处喊道:“先生,上课了!”<br>  宋问保持微笑。<br>  傅知山无力摆手:“去吧去吧。”<br>  <br>  宋问总算松了口气,往前跑去。<br>  李洵失笑道:“先生竟然怕傅助教?”<br>  “错了。我不是怕他,我是尊重他。”宋问道,“我不想刚来几天,就同他争吵。”<br>  <br>  宋问走到门口停住,李洵道:“那学生先进去了。”<br>  宋问点头,而后在外面听了会儿墙角。<br>  里面诸人在紧张讨论。<br>  <br>  “李洵,你再帮我看看。”<br>  “你是真的好了,还看什么?李兄帮我看看。”<br>  “不如我再添一句?”<br>  “哎呀,我这顺序,该调一下为好。”<br>  “我方才看了李兄的文章,文风大气,真是自愧不如。”<br>  <br>  李洵眼皮微抬,想起昨日父亲的话,未有开口。<br>  <br>  宋问抬脚向前,出现在门口,里面瞬间安静。<br>  宋问摇着折扇,心中哎哟哎哟直叫。<br>  坐到位上,喝了口茶,勾勾手指,示意他们都呈上来。<br>  随后一张张开始翻阅。<br>  <br>  众生挺直脊背,在下面仔细观察她的反应。<br>  <br>  各文章大同小异。<br>  大致是一通批,深得宋问精髓,将人说的一文不值。<br>  从百姓愚昧莽撞,营田使弄巧成拙,城门守卫的漠然处之,到县衙尸位素餐,再到金吾卫暴力执法,以及主管人三殿下的毫无作为。<br>  概括的倒是很全面。<br>  尤其是孟为、冯文述、李洵三人的文章。<br>  <br>  孟为粗狂直接,痛批到底。<br>  冯文述典故喻今,明嘲暗讽。<br>  李洵用词谨慎,较为内敛。<br>  <br>  宋问将纸都推到一旁,然后看向她的学生们。<br>  众学子顿感浑身不舒爽,挪动了一下屁股。<br>  这怎么看,也不像是高兴的样子。<br>  <br>  宋问提着戒尺站起:“可还有补充?”<br>  众生心猛得一提,四处顾望。<br>  略有犹豫,但实在想不出其他。便答没有。<br>  <br>  宋问冷下脸道:“若照你们所写,你们还漏了。”<br>  学子忐忑问道:“还漏了何人?”<br>  宋问字字政地有声:“漏了古今圣人,漏了陛下,漏了他们的父母,漏了这天下苍生,还漏了你们自己!”<br>  <br>  不知为何,被这样说后,众学子心中反而舒了一口气。<br>  竟有种果然如此的安心感。<br>  <br>  宋问眉毛一挑。<br>  怎么没有炸毛?<br>  <br>  冯文述起身求教:“请先生直言。”<br>  <br>  “这篇文章,若让我来判分。全部零分。”宋问提起李洵的卷子,到他面前道:“只有李洵,我会给你六分。”<br>  李洵接过:“学生自认,并无多少出彩之处。”<br>  宋问道:“不是因为你的文章出彩,只因为你是御史大夫之子。”<br>  李洵怒然起身:“先生,慎言!”<br>  “因为你是御史大夫之子,所以来日你前途无量。你只要开口,你说他们错,他们便是错。因为你官大,他们只能受罚。”宋问道,“所以你今日所写这篇文章,倒不全是空谈,尽是放屁。可如果,你和他们一样,那你的分,也会和他们一样。”<br>  <br>  李洵直接将纸撕了,丢到一旁:“请先生明示。”<br>  <br>  “明示?这事不需我去明示。我只要你们,做到‘设身处地’这四字。”宋问回身道,“若今日,你们是守城门吏,现有两条路给你走。一!违抗军令。不忠,不义。二!见死不救。不仁,不孝。现也有一群正义凛然的学生在后面催着你走,你们选哪条?”<br>  众生沉默。<br>  <br>  “孟为!”宋问点道,“你选哪个!”<br>  孟为沉默。<br>  宋问却不给他机会:“说!”<br>  孟为道:“学生哪个都不选。”<br>  <br>  “好!那因你未司其职,百姓硬闯入城,终被你同僚击毙于城门下。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你四个全占!你还累你的同僚也要担上不孝的罪责!”宋问指着他道,“无论作为还是不作为,那群学生都要将你们骂得狗血淋头,体无完肤!仔细想想,你做错了什么?执军令是错,还是心怀犹豫是错?”<br>  孟为埋头道:“先生,我错了。”<br>  宋问:“认错,认错抵消不了你对他人的中伤。”<br>  <br>  学子弱弱道:“莫非就没有第三条路走?”<br>  宋问转向他:“他不过一小小门吏,何来第三条路?你说,你倒是给他指条明路!”<br>  那学子别开视线:“暂未想出来。”<br>  “那很好啊,暂未想出来,先给他们打了罪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是吧?”宋问骂道,“你以为你谁啊?公理,律法,还是圣人,天道!”<br>  <br>  班内再次沉默。<br>  他们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br>  觉着她不对,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br>  飞速在脑海中,给自己整理思路。<br>  <br>  宋问望着一众黑压压的脑袋,喊道:“都抬起头来!盯着桌子做什么?”<br>  众人不情缘的抬头。<br>  看着她的脸能有做什么?<br>  <br>  宋问:“骂的还尽兴吗?你们是否想过,哪怕一个念头,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br>  冯文述终忍不住道:“门吏人微权轻,所以无从选择,进退两难。方能理解。那金吾卫和县令呢?难道他们也没错吗?”<br>  <br>  宋问过去:“那我问你,金吾卫的职责是什么?”<br>  冯文述起身,答道:“守卫皇城和京师治安。”<br>  “奉谁的命?”<br>  “陛下。”<br>  “为何要清道拓宽?”<br>  “因为道路太窄,马易受惊,踩伤行人。”<br>  “该不该做?”<br>  “该。”<br>  “他们可有收受一金一银?”<br>  “未曾。”<br>  “可有权利越过县令向户部追讨税赋?”<br>  冯文述声音越来越低,直到后面已经含糊不清:“没有。”<br>  宋问:“那你指望他们能做什么?他们做的最错的事,是将陛下和太子的话,放在心里,处置事件速度太快?还是没能自掏腰包,给那群百姓赔还摊费?”<br>  <br>  宋问:“你以为金吾卫的权责是什么?你以为各级官员的权责是什么?你以为各司其职是为何意?”<br>  <br>  众生已经一派萎靡。无人搭腔。<br>  宋问摸摸下巴。<br>  觉得自己这次还没说什么严重的话,怎么这群愤青就偃旗息鼓了?<br>  不至于吧?<br>  <br>  “像冯文述这样的便很好。有问题,就大胆问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况我是你们的先生,问我,是理所当然。”宋问夸赞道,“如有异议,自然可以提出,互相探讨。像冯文述,孟为,李洵这三人,就做的很好。有自我的见解,所以他们的文章,也最为出众。”<br>  <br>  众生同情看去。<br>  是了,所以这三人也是被批得最惨的。<br>  <br>  想他们先前也配称得上风流才子,作出的诗赋,广受吹捧。<br>  遇到宋问之后,方觉一切皆是飘渺。<br>  作得好诗,却做不好官。<br>  此次已是下了心力,再难找到借口。<br>  治国之道可以侃侃而谈,付之实际却漏洞百出。<br>  已不知该如何正视,“所学为何”这个问题了。<br>  <br>  一而再,再而衰,衰而竭。<br>  以防有变,他们还是先竭着吧。<br>  <br>  没人再给宋问牵引话题,宋问只能自己往下说了。<br>  他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的发挥。<br>  咳了一声,掩嘴道:“我知道你们还想问什么。还有长安县令嘛。”<br>  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情凝望着她。<br>  “收缴的款项已列入账目,呈交户部。收支也照常支取,你让他从何处抽出一笔钱来?你让他如何去与户部,把所交的银钱再取回来……”宋问顿了顿,说:“县令这人,确实有些无耻。我也不是很想替他推脱。”<br>  众生:“……”<br>  <br>  她重新过去看了眼文章,道:“说明你们也没全错,这次可以给你们个半分。”<br>  众生:“……”<br>  就不能凑个整?一分也成呐!<br>  <br>  “在你们笔下,所有人都是错的,所有人都是自私的。的确如此。但,也远没有你们想那么罪恶。”宋问淳淳教诲道,“我不是要为他们推脱,他们的确有错。善恶,就跟对错一样,原本无绝对。怀善意,也会行恶事。但无论是何时,何人,何事,我都希望,你们能看的多一点。不要被自己的冲动和怒火所蒙蔽,不要忽视他人的立场。你可以指责,但在指责的同时,要先全面看清整件事情,这样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br>  <br>  “这世间,有几个愿意,去做遭人谩骂的恶人?”<br>  “这便是官场。人生在世,多是身不由己,而官场尤甚。上下同级,皆有联动,难能独善其身。为官为官,便也是寻的诸人相处之道。”<br>  “只要但凡,你们不将自己的地位放的那样高,便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志高身下,敏事慎言。”<br>  <br>  叫人窒息的寂静。<br>  宋问:“……”<br>  <br>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