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盛宠摄政王妃
正文 第十五章随军北上,前世今生
作者:水果酒 时间:2018-05-22 16:33 字数:2200 字

  皇宫内外,戒备森严。轻瑶一定要出去,随他向北方。

  灯花啪啪作响,和月色交相呼应。莫轻瑶在窗前被烛火晃得有点困倦,朦胧中那些前世旧梦翩然而至,许多未历经的片段,逐渐变得清晰:

  眼前的人由远及近,由模糊变得清晰。直到走近了,才发现这是真定国的村落。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帐篷搭建的帷幕,却也不乏县邑小吏。真定国征兵的队伍整齐划一,井然有序。所到之处,先至官府,不扰民,不伤及百姓一丝一毫。

  为首的官兵身着真定国军服,手里拿着朝廷刚刚下发,曾曾传达下来的官府通告:一、凡满十五岁的男子,必须进军营历练四年,而后可以选择返回家乡或者考取仕途,倘若在军营表现出色的可提拔为百夫长,甚至下士,上将,最高可至将军。当朝的大将军就是从士卒做起;二、若家里没有适龄的男子则征粮,充当打仗行军所用;三、若家里没有男子、亦没有粮食则自荐女眷随军学习医术和烹饪,作为备用。通告的后面有一着重的叹号:此时皇上下旨讨伐燕国,呼吁曾经在军营返回的士兵将士返回军营,为国效力。

  朝廷来的官兵一行数人皆被请到郡县长官请到家里作客,莫轻瑶心里想着,这和燕国有何分别,朝廷来的一草一木,腐朽流萤皆要奉为高座。接着看下去,一切却大不相同。不似燕国那般歌舞助兴,杯酒满怀,美人相拥,女眷相随。

  县邑奉上已准备多时的牛奶,请几位官兵满饮,卸去一路疲劳。

  没有上官与下属,只有好汉惺惺相惜。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征兵了,虽然征兵的人年年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县邑从小生长在这个村落,中途考取了功名在朝廷做了几年芝麻官,不是宫廷明争暗斗,而是依然想着回到自己的故土效力。

  县邑准备了饭食,荒原上的烈酒和新仔的牛羊。小絮片刻便可用餐。

  郡县长官说着:好汉此次前来,朝廷可是有什么风波?

  尽管征兵的人不过是士兵中下士,县邑依然毕恭毕敬的问,丝毫没有怠慢的意思。

  征兵首领一口饮了牛奶,以袖口擦拭残留的乳汁,说着:皇上要攻打燕国,所以征兵。

  记得上次交战,倾国之兵力时,县邑仍在求学,如今一晃数年以后,自己已建立家室了。

  征兵首领继续说着:近来村落可好?

  国泰安康,百姓平顺。几个字便道出了真定国百姓安居乐业之现状,没有衙役欺压百姓,也没有朝廷苛捐杂税,只有共同效力,为了国家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语罢,准备用膳。县邑还请了附近德高望重的长者,居说这个长者几次参军,每当国家有难之时,从未袖手旁观,皆自动请缨,为国效力。

  进门后,长者居高位。依次而坐的是朝廷下来征兵的长官和远道而来的客人。马奶酒摆放在中央,每个人的盘子里皆有新炖好的上好鲜美的牛羊肉。长者已年迈,却精神健硕,侃侃而谈。语气中不掩昔日征战沙场的刚毅正派之气。

  长者端起酒杯,缓缓起言道:昔日我随你一般大小的时候,皇上伐成国。我作为第一批进入成国地界的官兵,心中充满了豪情万丈。上头用兵打仗,运筹帷幄。下面执行命令,一马当先。第一次入成国真是九死一生,身边的兵将都倒下了,我还在苦苦支撑。刀剑无眼阿。我本不想入朝为官,心怀理想抱负,用征战沙场作为阶梯,向上攀登。只是从小自由豪情壮志在心间,国家有难,皇上有令,就当效犬马之劳。后几年,皇上伐燕,朝廷征兵的官员过来。县邑问我是否要去,大家都以为我经历了第一次的生死之险,这次会退缩。但是我毅然决然的动身:去!为何不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征兵的将士听完无不感叹佩服,最底层的士兵异能如此,国家怎能不繁荣昌盛?这也是真定国为何敢动不动就起兵宣战的原因之一。

  在县邑住处休息一晚,没有软糯的床榻,依旧是帐幕来屏幕风沙,不过在真定国出生长大的男儿们早已习惯,倘若醉卧温柔乡,反而不习惯。

  一日清晨,征兵令开始挨家挨户的走。其中县邑和郡县的衙役也参与了朝廷的征兵,扩大了征兵的人数,减少了朝廷官兵的脚力。

  衙役敲开了一家门,里面只有老妪和老翁为伴,儿女远行在繁华的城池,只留两位老人停驻在遥远的村落。

  老翁商量着,不若自己与衙役前去,为国效力。老妪眼泪婆娑的劝慰道:你已年迈,且不说上阵杀敌,连行走都十分困难;我们去前线,不仅不能为国出力,反而连累众人;而我一人在家也实则难留,不仅生活有困,也会日夜挂念与你,命不久矣。老翁不再坚持,走去柴火房,查看家里剩余的粮米。实则不够朝廷要求的粮食,不过已经将自家的米缸最后一碗米用切开的葫芦做瓜瓢,盛满了放入衙役的口袋中。衙役并未与老翁为难,拿了粮食讨了一碗水喝之后便去往别家。

  县邑亲自起身,去到百姓家里。有一家门上贴着灿若红彤的双喜字,当县邑来到之时,一家老小便已知道一切。县邑不拘小节,往榻上一坐,说着看茶。村民没有见到达官贵人一般献媚惊恐之色,老者点了烟袋,一边吸着烟嘴一边说着:去年未来征兵,以为国事太平,今年亦不会,随犬子娶亲,明日即送邻村的姑娘上门。如今可如何是好?

  县邑笑着,满脸横肉却没有丝毫违和感:不妨将老人的长子顶替,反正也相差无几。

  老人大怒吼道:不可!欺君事是小,失节事是大。都去,今日便叫小儿和老大老三都去入军营,老二前年上山砍柴摔断了腿便在家中缠绵床榻。唉。说着不经擦拭眼角。

  待到明日启程,村口站满了人,挥手依别。准备为新妇的姑娘,不顾未出阁的含羞之情,也来相送。与未过门的夫君耳语几句,便跑到未来夫家的亲人身边。一路目送,真定国小小的村落亦是如此,又何况整个朝廷。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