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吴益生进京科试,三科下来,被皇帝钦点为榜眼。因吴益生相貌生的极好,头名状元又被皇上招了驸马,那探花之貌又不及吴益生,时正赶上相府欲从新科进士中为独生女儿择婿,吴益生又未婚配,且吴益生又攀上心切,那丞相的千金又生了一番美貌,因此吴益生便被丞相选中,择日便毫不考虑的与丞相的千金完了婚。并在榜眼府里,整日喜得如梦如醉。
这日,吴益生喜悦见官运享通之际,见四周无人,而不由忍不住喜悦的说连口句乐道:“我进京赶考绝处逢生有人救,左右逢缘处处遇见美女,进京一考得榜眼,丞相选婿看上我,我从此一步登天成了丞相的门婿,永华富贵从此伴随我,我从此真是喜交鸿运,前途无量,又喜得丞相的千金生的这样美貌,与我恩爱美满真无比,怎似那宋秀娥,不过一村女,怎能与我相配,她虽然救了我,但我娶了她能对我有什么好处?一不能帮我升官,二不能有钱又有势,从那一方面看,我怎能去娶这种女人,思想当初与她定媒约,我真是可笑可笑实可笑,象我这样的富贵命,怎么能随便于那种女人定媒约?必不能,宋秀娥,你休怪我,今日我不要你就对了,你虽然救了我,但那是天意,天的意思,是天不想绝我,似我这样的贵命怎么能随便绝吗?必不能,只不过是天借你之手用一用罢了。不对,也不是你的手,是你的一个下人,既是一个下人,那更不足提了,这事也更不值得我去想了。再见了,宋秀娥,从今以后我们最好再别见面,我们最好就此各自东西。”吴益生说着,更是喜的不能自控,又道:“我如今成了丞相大人的乘龙快婿,深得丞相大人宠信,要官有官,真是一步登天,这叫中官招婿双喜临门啊。”随将宋秀娥早已抛到了脑后九霄云外去了。
再说那宋秀娥,自从救了吴益生,赠银遣人将吴益生送进京,与吴益生分手道别回到家中之后,天天手捧扇坠,心里欢喜间,不免期盼着吴益生科后早已前来迎娶。其父亲宋士俊虽喜女儿与书生定下婚约,且当时又听到从京城回来报喜的家人说吴益生吴姑爷已高中榜眼,于是,不但女儿听了高兴,就连宋士俊心里也欣喜,并为女儿路上救书生之举而感到高兴,也为吴益生求婚女儿,女儿应允而感到满意,这样他认为可以为女儿放心了,他认为象这种情况下,吴益生以后一定会对女儿好,他也不用往后为女儿操心了。
可怜这对好心善良的痴心父女,他们想的虽然也在理,可他们又怎知道,他们遇见吴益生这种不在理的人,他们的想法又怎么能在理变成现实呢?他们在家里天天期盼着吴益生前来上门迎娶,就如听着乐曲打着小盹做美梦,一直做了一年,也不见吴益生上门迎娶,且又无书信到来,宋士俊心里就开始生疑,恐事有变故。于是,他就亲自往京城打探消息。
但谁知他进京一打探,便知道那吴益生已于一年前早与相府的千金完婚了。于是,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又亲自和下人去观看了,见这事确实是真的了,就为女儿的天天的痴心的期盼而落泪,而伤心的哭了,哭完,就死心了,领着下人心情沉重的返回了家乡,回到家后,又怕女儿闻听真相后伤心,疼不欲生怕生出枝节,就没有实说,而是暗中物色张罗着为女儿另择佳婿,期望女儿见了佳婿后而不至于过度伤心,也好便于极早的忘记吴益生。于是,宋士俊经过自己反复的考虑,和反复的观察筛选,终于给女儿许下一门婚姻,为不再生出偏差枝节,便择日要急着给女儿完婚。
宋秀娥知道父亲从京里回来,言看不中吴益生,便急着为自己另择婿,要急着为自己完婚之事后,就去找父亲,与父亲哭着闹着理论了一番,虽然她的父亲反复苦口婆心的劝说,但她始终不能改变同意父亲为她择的这门亲,而是心里老是想着吴益生,宋士俊又怕女儿受不了打击不敢实说,于是,宋秀娥仍然坚持等着吴益生,一心一意的等着吴益生前来迎娶。宋士俊见女儿这样坚决,这样痴情,心里就更不是个滋味,他就这么一个女儿,而又无儿子,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就怕女儿受不了打击有个三长两短,因此几次要说出真相,又怕这样不但无济于事,反而会火上浇油,让女儿认为他在撒谎,怕女儿一怒之下去寻吴益生,于是,他最后没法只好硬下心来道自己坚决看不中吴益生,不愿意让女儿远离家乡嫁给吴益生,宋秀娥听了更是责备自己的父亲怎么能这样自私呢?怎么会为了自己而不顾女儿的感受呢?但宋士俊看上去再并不听女儿的指责哭闹,而是强行更急着给要给女儿完婚。
眼看着要完婚的日子一天近似一天,可怜痴情女宋秀娥,天天还手捧扇坠,望眼欲穿,眼里顶着泪,苦苦盼望着吴益生能够来迎娶。完婚的日子越近,她心里盼望吴益生的心也越发急切,但却一日复一日,仍不见吴益生的影子,又见完婚的日子越发一天近似一天,就心乱如麻,急得天天就似热锅上的蚂蚁,焦急而心内苦悲不堪言。
最后完婚的日子将至,逼得她实在没法,无奈又无路可走,又不甘心,就只好和丫鬟小青一商量,夜里偷偷出了门,欲进京去寻找打听吴益生的消息,期望此行能够找到见到吴益生。
二人离开家乡,一对女子,为了路上方便,就被迫路上女扮男装,一路上整日提心吊胆,风尘仆仆,带着一颗迫切相见吴益生的心,行了不知多少时日,终于来到了京城。
来到京城后,他们主仆二人又换上女装,就整日打听吴益生的下落,吴益生乃丞相门婿当朝尚书,谁人不知,那个不晓,一打听,听到吴益生已成了当朝尚书,宋秀娥不免为吴益生高兴。主仆二人就打听到吴益生散朝之后,路途必经过的地方,就去等待着吴益生,期望着给吴益生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但她和丫鬟小青等待着吴益生的官轿来了之后,主仆二人心里又害怕紧张起来,又害怕紧张的不敢去见吴益生,眼见着吴益生的官轿要来到跟前,丫鬟小青怕失去机会道:“小姐,眼看着吴相公就过来了,我们从家里千里迢迢都来了,难道今日要见到吴相公了,小姐你就没有勇气了?想想我们路上千里跋涉受的苦,和你离家来京的决心,如今只差相见了,难道小姐就要羞却了?”宋秀娥闻小青之言,再想想自己被迫离家,和小青千里迢迢一路上受尽奔波之苦,如今吴相公就在面前,她又怎能怕羞而不见呢?于是,想到这里,见官轿来到眼前,就鼓起勇气,含羞上前拦轿道:“前面官轿停停,我要见吴益生。”
吴益生在轿内听到有人要见他,且还叫他的名子,就纳闷,就心道:“这是谁如此大胆,光天化日之下喊让停轿,还敢喊我的名字。”就忍不住让停轿。轿停下后,前面开路的家将来报道:“禀报大人,前面有两个女子要见大人。”吴益生没寻思上宋秀娥主仆二人能千里迢迢来京城寻他,就连想也不想的道:“将那两个女子带过来。”
于是,宋秀娥主仆二人被家将带到了轿前,吴益生一掀轿帘,一见到宋秀娥主仆二人,一下子惊呆了。
宋秀娥一见到吴益生,如今果然为官了,就含羞脸红的笑道:“相公,你认不出我来了吗?”吴益生一听,一下子反应过来,猛然变了脸色的大怒道:“来啊,这时何处疯女,竟敢来搅扰官轿,给我轰到一边去。”宋秀娥见了,立刻紧张的再不敢开玩笑了道:“相公,我是宋秀娥啊,难道你认不出来了吗?”吴益生又一愣道:“你胡说些什么?你不管是什么娥,我都不认识,来啊,此为何处疯女,竟敢在大街上疯疯癫癫,来言什么娥,来搅扰官轿,是何用意?是不要行刺本官?来,来啊,给我将二女打死,且莫放过。”
小青一听,连忙着急道:“老爷,你难道果真不认得小姐了?小姐就是一年前救你的宋秀娥啊,我是丫鬟小青。”
吴益生这次好似没听到,又大声道:“来啊,你们听到没有?怎么还不动手?”下人都见这两个女子那象刺客,况且这人命关天之事,那能说随便打死就打死呢?就迟迟不敢动手,期望着吴益生能真同女子所说的想起来,认出来,但吴益生又道:“你们怎么还不动手?”下人道:“老爷,看此二女子,并非刺客,不如将二女子轰走吧?”吴益生道:“那还不赶快轰走?”下人连忙道:“是,是老爷。”于是,就来轰赶宋秀娥二人道:“你们都听到了吧?老爷并不认识你们,走走走,你们快走,别自找麻烦,快走。”说着,就一齐都来推宋秀娥主仆二人。宋秀娥忽然发怒道:“吴益生。”这一喊,惊得那些下人都忙住了手,站在那里都惊呆了,就见宋秀娥手里拿出玉扇坠来道:“你还认得这玉扇坠吗?你不认得人,难到连你自己送给我的信物也不认得了吗?”一看玉扇坠,吴益生又一愣,又立刻道:“下人,将玉扇坠拿来我看。”下人连忙去接了玉扇坠,呈给吴益生,希望吴益生能认出来。但吴益生接了玉扇坠稍微一看,就又立刻大怒道:“何处疯女,竟拿这么个破玩意来戏弄本官?”一下子将玉扇坠摔于地上,摔碎,道:“轰走,起轿,再休理这等疯女。”随之,起轿扬长而去。
吴益生回府之后,将那颗已经颤抖的心一静下来一想,再想到宋秀娥大街上拦轿向前相认之事,心里不免又有点着慌,就惟恐宋秀娥不知难识趣而退,将事情闹大,又怕此事传扬到夫人耳朵里去寻宋秀娥对照,更怕让夫人和岳父丞相大人知道后对自己看法不好,又恐此事传扬出去惹得满朝官员会笑他无情无义,恐丞相大人会认为他丢了相府脸面,想到此,就在一番惊恐之后,随亲自换上便衣,出府沿原路去寻找宋秀娥和丫鬟小青。
在河的桥上,吴益生终于寻找到了正在手持碎扇坠,而伤心难过又无盘费而进退两难而难以自拔的宋秀娥主仆二人,就一反常态的向前装作痛苦不堪的样子好言而语道:“秀娥啊,我终于找到你们了,没想到你们会在这桥上。”丫鬟小青一听,认为吴益生是回心转意了,是来给小姐赔礼道歉的,本想吓一吓吴益生,便生气道:“如今的吴大人已成了官了,怎比得上往日,小姐千里迢迢来京寻你,一路上吃尽了苦,你却把往日之事忘得一干二净,还把小姐一直带在身上视若珍宝的玉扇坠摔碎了,令小姐伤透了心,正在这里要投河自尽呢,你即将扇坠摔碎了不认,还来做什么?”吴益生一听宋秀娥要投河自尽,本来他想要来劝退宋秀娥,说明他如今已是当朝相府的女婿,已身不由己,让宋秀娥知难而退原谅他吧,但一听宋秀娥欲投河自尽,心知恐自己三言两语难以劝退宋秀娥,难以让宋秀娥不声不响的知难而退,这样若人看见知道传扬出去,恐对自己不利,尤其在这四处是耳目的京城,他更不能大意,于是,他见四周人稀,趁人不注意之时,歹念杀心一生,就猛向前将二人推下桥落于河中。由于桥高河水浅,可怜宋秀娥手里还拿着碎扇坠,和丫鬟小青二人落水头碰河底撞石而死。这时,吴益生见人都去瞧河面上忽然出现的惨状,在一阵愣怔之后,连喊:“快救人呀,有人投河自尽啦。”于是四周的人都一齐围拢上来观看,也有人下河去救者,但人已早死,吴益生见人确实已经死后,便这才悄悄的从人群中溜走,溜回了榜眼府,才似一块巨石落了地似的放了心。
第三天,由吴益生出面,将查无京城居处的两个落水女子的尸首,由吴益生自出了银子,买了两口棺木,在西郊将宋秀娥和随身丫鬟小青的尸身埋葬了。
这样在吴益生看来,这也是对死者生前救他一命的一点报答吧,也从心理上对他多少有一点平衡吧。但他的这一举动,不但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反而被那些阿贡奉承讨好丞相的官吏言为美谈,在京城四处以壮举美谈而流传起来,那些阿贡奉承的官吏四处为丞相祝贺,纷纷在丞相面前夸赞阔论丞相得了这样一位才貌品德双全的门婿,吴益生的善举实在令人钦佩,堪称人之楷模,善美的化身。
当时皇上听说丞相的门婿吴益生的这番善举后,也为之感叹,当即给吴益生又升了官职。吴益生的这番举动,不但没有给自己带来麻烦,反而又为自己带来了荣誉和升官的好运。
事后,他心里更是为之高兴,心道:“那宋秀娥看来就是来天生救我和让我鸿运大开的人。我的举动不但没有招来人的责备,反而还成了我升官的善举,如今满朝文武官员谁不对我另眼相看呢?就连皇上也对我刮目相看了,更不用说我的岳父丞相老泰山大人了。”想到此,那吴益生更是天天趾高气昂,得意非凡,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但此事不久,那宋士俊却又跟着寻女儿来到京城,但不知做贼心虚的吴益生见了宋士俊主仆二人后又会怎样,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