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br/>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br/>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br/>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br/>曹操这首《蒿里行》写的是东汉末年诸侯并立,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一个混乱悲惨世界。后世之人每每读之,仍不禁悠悠断肠,沧然涕下。虽道是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千古亦然。但万事皆有个因果,那些皇统继承者不知继往开来,承上启下也就罢了,却偏偏把祖上兢兢业业打下来的江山混为儿戏,大肆挥霍,横征暴敛,到头来直弄得国破家亡,天下纷纷揭竿而起,兵匪横行,遗尸遍野。<br/>自古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时东汉已亡,历经魏晋,天下之势更为混乱。先是“八王之乱”后又五胡十六国割据。一时之间,好好的锦绣江山直弄的支离破碎。<br/>却说燕言十里之遥有个小镇,小镇西去三里有小渔村,叫做孙家村。孙家村却并非全姓孙,东头住着一家人,便是姓刘,叫做刘大河。原本是北川一带有名的人物。年少之时得名师传授,武功甚是了得,仗剑江湖,嫉恶如仇,因此得罪了一些仇家,却也奈着他身手了得,一时奈何他不得。直到有一年他师父八十大寿,别了妻小自去与师父贺寿。被仇家逮住这个机会,一口气杀两了他妻儿及高堂老母之后远遁天涯。遭此惨变,他悲痛欲绝,在老母坟前自断一指,誓杀仇人报此血海深仇。从此,浪迹江湖,遍寻仇人踪迹,直到他四十岁那年才寻着最厉害的那个仇家,一场恶斗,终于手刃仇人,自已却也身受重伤,割下首级血祭家人之后,便远走他乡。途中遇着一群强盗谋财害命,打劫一对大户人家夫妇,夫妇重伤不治,遗下一个十来岁的孩儿呱呱悲恸,刘大河见其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心,便携了在这孙家村居住下来。<br/>那孩子本姓石,父母取名和平本是期望天下和平之意,可是乱世之中哪里又有甚么和平世道呢?父母偿命,家破人亡,若不是刘大河巧着正赶上,这才从刀口救下他来,那里还有他的一条性命。那孩子也甚是聪明伶俐,虽是锦衣子弟,父母双亡,生活杂计烧火做饭,劈柴挑水倒也样样能干。刘大河甚是喜欢,闲暇无事,便传了他一些拳脚,几年下来,迢迢的少年已长成了浓眉大眼的青年,刘大河一身功夫便也传了十有八九。<br/>这日,师徒两人在院子里练了一趟拳脚。石和平使了一招“钟鼓齐鸣”力道使处,虎虎生风。刘大河见势威猛,背靠大树无法可避,逐使招“天王托搭”化拳为掌举招来架。石和平初使这套拳法,打的性起,那里还记得眼前与自己对拆的是师父。师徒二人拳脚相交,刘大河毕竟年岁大了,气力哪里还比得上当年。这招“钟鼓齐鸣”本是五禽拳中的厉害招数,还好石和平初学会还使的不太纯熟。饶是如此,刘大河身子一晃,双臂一阵酸软。石和平心下一惊,顿时醒过神来,急忙抢上前去扶住师父,随即跪倒在地,惶恐地叫了声:“师父,徒儿该死。”魏晋以来,甚重礼法,虽处乱世之中,亦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理。石和平这招可说甚是无理,若是伤着刘大河那可是大逆不道的大罪,因此心下惊惶不安。<br/>刘大河原是习武之人,贯走江湖,于这寻常人的礼节看的可没那么重要。见到徒儿这招威力使得不减自己当年,心下大是高兴,哪里还记得责怪徒儿。连声说道:“起来,起来,那读书人的礼节,咱们哪计较的那许多?跟你说过多少回了,我们习武之人,直来直去,那些俗礼都免了,你偏是不省得,嗯。甚好,这套五禽拳你总算使得了,便也不枉这些年我教你一场,只是你拳法劲道虽足,临敌变化却是不够,五禽拳讲究‘威武刚猛,灵动自如,攻中有守,守中有攻,’你终须牢记。”说罢,往大树下坐了。<br/>师徒两人又练了了一阵拳法,直到日落西山,夜色黄昏。石和平忽听得村口似有马蹄之声,片刻院子外传来悉悉的声响,接着又是“扑嗵”一声,似是重物坠地的声音。便出得院门去看时,不由“啊”地的声惊叫。原来院门之外,伏着一个浑身血迹斑斑的汉子,背上插着三四支羽箭,浑身血肉模糊,却不知是死是活。路口之上,倒卧着一匹高头大马,也是插了不少箭枝,看来似是至此力尽而亡。刘大河抢步上前,伸指在那汉子手腕脉搏处一搭,但觉脉息微弱,几不可触。当下师徒二人把那汉子扶进屋去,但见他全身上下大小伤口不下三十余处,尤其背上那箭深及入骨。饶是刘大河见多识广也不禁惴惴,用金疮药给他包了,却不敢去拔那箭,知道他已然重伤在身,失血过度,如果这一强拔,只怕立刻性命不保。<br/>石和平拿碗倒了水托住他的脖子灌下去。片刻,那人手指动了动,慢慢的苏醒过来。呆他看清时,明白是两人救了他,待想起身道谢,却那里能够,反而牵动伤口,剧烈疼痛让他冷汗都掉了下来,面色苍白。刘大河道:“阁下重伤在身,不可乱动。”那人喘了口气说了声:“多谢,我快不行了,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是……有件大事,还要……还要牢烦恩公……”一句话还未说完,又是了一阵喘息,咳出一大口瘀血。刘大河知他此时已是回光返照,无药可救了,只是心愿未了,强自一口气撑着,只消他这句说完,性命也须完结。心下甚是难过,当下点了点头,说道:“阁下有话但说无妨,力所能及之事,在下自当义不容辞。”那人听了,惨白脸上闪过一笑容,嘴角动了动,声音甚是微弱。刘大河凑到他嘴边去听,却听他说的是:“燕言将军府……告诉,告诉参军高径直高大人……玉将军,玉将军他……他已然被害了,叫他……叫他保护小鲍子速……速速离开,追兵……追兵就要……就要到了……”<br/>刘大河心下大惊,问道:“你说的玉将军,难道便是司马大人,江州刺史玉道进飞将军?”那人双唇启动,刘大河却一个字也听不到。心下大急,待看他时,只见他双目低垂,已然死了。手无力地从胸前滑下来。“啪”地一声,一卷物事从他怀里落在地上。刘大河颤抖着拾起展开一看,便觉如五雷轰顶,蹬蹬蹬地连退五步,手上无力拿捏不住,那卷物事复又掉在地上。石和平顾不得那上面写些甚么,急忙抢上去扶住师父。<br/>半晌,刘大河长叹一声,老泪纵横道:“苍天无眼啊……”<br/>石和平茫然不知所措,拾起那物事展开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原来那黄色的绢书竟然是一道诏书。当下心下忐忑地向下看去,只见诣书上所写曰:“玉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听,彰于远迩。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繁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镇军将军王仲德,往年入朝,屡陈此迹,朕以其位居台铉,预班河岳,弥缝容养,庶或能革。而乃长恶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寝疾,规肆祸心。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具悉奸状,密以启闻。夫君亲无将,刑兹罔赦,况罪衅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事止元恶,余无所问。特诏!”<br/>玉道济,那不是统领江州兵马的大都督玉道进飞将军吗?石和平从小就听师父和村里人谈论有关他的种种传说。他早年随武帝刘裕征战南北,战功卓著。武帝死后,文帝继位,升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仍统江州兵马。元嘉七年,他奉旨率军北伐,时北魏统一北方势力正渐,以逸待劳。玉道济率军奋力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破魏军,收复西安、虎牢大片失地,并乘胜追击魏军于山东历城。魏军大军来援,偷袭粮草,以致宋军军粮断绝,无力再战。玉道济乘夜命军卒唱筹量沙,以少数米粒覆盖于沙上。魏军误以为宋军仍有余粮,不敢再追,只是集结于宋军四周。玉道济又命军卒披甲执锐,自己却乘舆便服,谈笑风生,泰然若定,引军徐徐而还。魏军见宋军威武雄壮,井然有序,疑有埋伏,不敢进逼,反而后撤三十里,玉道济便趁机率军安然无恙的返回京城。<br/>从此,魏军闻说江南玉道济,无不悚然动容,不敢再下江南一步。因此,这几年来南北才刀兵相罢,相对缓和。<br/>玉道济一直兵镇燕言,只是闻说文帝身体欠恙,才奉旨回朝随君侍驾。他的的名字可说是无论南北,妇孺皆知,历时三朝,功高盖世。甚么空怀疑贰,猜阻滋结?难道就凭这些捕风捉影之词就诛灭朝中大将?可是这圣旨却哪里是假的。石和平瞬间冷汗涟涟,玉道济一死,北人挥军南下,将又如何呢?他于朝庭之事,虽知不多,却隐隐觉得不妙,到底那里不对,他又却说不来。<br/>刘大河顿时醒悟,急道:“快,立即去燕言,迟了怕来不及了。”石和平应了一声,转身往外跑,只听师父又喊道:“站住,拿着这个,去孙二家借了马匹,一定要赶在钦差之前赶到燕言。如果……如果事情无法换回,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小鲍子,唉,玉将军一生忠勇,到头来却落得这个下场。”<br/>石和平接过师父手时的诏书往怀里一塞,径去孙二家借了马匹,翻身上马而去。孙家村离燕言也不过十多里的路程,若从水路却是更近。石和平怕误了时间,所以一出得村子,快催马疾行,放开四蹄,不消半个时辰的工夫便到了燕言城外。<br/>远远的望见城门紧闭,天还没黑,城上却兵士往来如织,箭拔弩张,气氛大异寻常。石和平暗叫了声“苦也,看情形只怕钦差已到了,这却如何是好?”还没等他近到城门之下,就听城门之上喝道:“站住,城门已闭,禁止通行。”石和平抬着看去,但见哪守兵甚是陌生,他平日里经常进出城门到集市上换取物品,因此,守城的那些兵士早都有了印象,一见这人就知绝非燕言的守城兵士。<br/>“还楞着干甚么?再不走放箭了。”那兵士作了个手势,一排弓箭立即转过来对着石和平。“军爷,小的家住孙家村,只因老父突然病痛发作,无法可忍,因此来求东胡同的胡大夫,求各位军爷行个方便吧?”石和平连连作揖,只盼能混了进去。<br/>那兵士喝道:“呔,不要说你老子,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今天也不能开门,快滚……”石和平苦还要哀求,刚说了“军爷”两个字。那兵士手一挥,城墙上箭如雨下,纷纷朝石和平射来。石和平慌不迭的拔了马头,狼狈地跳了开去。突突突,那箭全射在他刚才立足之地。城墙之上传来一阵哈哈哈的轰笑声。<br/>石和平心急如焚,进不了城,那却如何是好?拔了马头任由马慢慢地往回走着,隐隐之中似乎听得远处有人在叫自己名字。凝目寻去,但见远处大树之下一个人影在向自己挥手。奔进了去,仔细一看却原来是师父。大吃一惊道:“师父,你怎么来了?”刘大河道:“事关重大,我不放心便跟来瞧瞧,现下城门已闭,只怕凶多吉少啊……”<br/>“师父,是弟子没用,连城都进不了,里面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只是瞧着守城兵士只怕不是寻常军将?”刘大河点点道:“岂止是寻常军将,他们都是羽林军。”羽林军,石和平惊道:“那不是保护皇上的吗?难道皇上来了燕言?”刘大河哼了声道:“羽林军不一定便是保护皇上的,只怕是刘王爷亲自来了吧?唉,难道他们真要赶尽杀绝才省心吗?同室操戈,自毁长城啊,唉,谁做那皇帝又打甚么紧,受苦的可还不是天下百姓。”说完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br/>石和平自然知道师父口中的刘王爷是谁,他便是当今皇上的弟弟,鹏城王刘凯康,近年来,文帝一直久病缠身,每况俞下,因此朝中大权多半便由他把持操控,端得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天下皆知。<br/>师徒两人舍了马匹,避开正门从侧边悄悄地掩到城墙之下,绕过护城河。但见城头之上防守便没正门那么严密,只有三个持枪的兵士来回巡逻。石和平望着城墙,心中叫苦,这城墙少说也有七八丈高,刚才走的匆忙,没带攀城用的鹰爪绳,燕言城高墙厚,无一着手之处,却不是他能攀的上去的。时间紧迫,这可如何是好?<br/>还在他焦急手无足措之际,却听刘大河轻喝了一声:“看好了”,四肢伸展,贴着城墙像一个壁虎般轻盈的爬了上去。这就是“壁虎功”吗?石和平大为心折,心中想道:师父这等到身手,不知我何时才能练到他老人家那样。还在他羡慕之中时,刘大河已爬到了城墙头上。一名兵士刚好走近,但觉得眼着黑影一晃,还没叫出声来,心口已被刘大河跃上城头翻身一脚踢中,身子晃了两晃软软的倒在地上,眼见不能活了。<br/>另一名执长枪的枪兵听得响动,刚回过身来,刘大河已一个虎跃串到了他的身前,掌心一翻,一掌结结实实的打在了他的胸前,哼也没哼一声就此毙命。刘大河在电光火石之间连杀两人,那一人待明白发生了甚么事,正要放声大叫,刘大河那里给他机会,抢过那名枪兵的长枪,双手用力一掷。长枪飞起,其势如电,不偏不僻,正好插入那兵丁的咽喉。却未立即丧命,只听他喉中嗬嗬有声,两目狰狞,双手拼命挥动想要抓住枪尖把长枪拔出来,却不知那枪兵枪尖上镶有倒钩,这一拔顿时割破颈内血管,血如泉涌,兀自拼命挣扎。刘大河心中不忍,本无深仇大恨,何苦让他多受痛苦。叹了口气,手腕一扬,掌心发力,印在他的胸口,那兵丁吃他这一掌才萎缩倒地,临死仍双手紧紧地抓住长枪。<br/>刘大河撕下兵士衣服,结成索条,垂下城来,将石和平拉上城来。石和平见到兵士尸体,心下甚是惭愧,本想自己一人就能救出小鲍子,那料到靠着师父才上得城墙。刘大河却那知道他在想些甚么,还以为徒弟第一次看到死人心中害怕。当下说道:“今晚之事,非同小可,将军府里必然戒备森严,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他们是官兵,人多势众,必不会与我们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天意如此,无可挽回。我们只要找到小鲍子就行了,切记不可凭意气用事,坏了大事。”<br/>石和平应了声“是,”待要说话时。刘大河摆了摆手,道:“走罢。”<br/>这时天已黑,两人于这城中街巷最为熟悉不过了,避开官兵,东绕西绕,专拣僻静的地方走。不消片刻便到了将军府弟胡同口。但见正门之外,灯火通明,被一拔官兵围的水泄不通。<br/>两人又悄悄折出,从旁边的民居绕到将军府后宅。师徒二人一见又不由暗暗叫苦,但见后宅亦有十来个兵士执着兵器将门团团围着。想要强行闯入亦非难事,只是如此一来势必惊动大队人马,二人只想救出小鲍子,打草惊蛇反而不美。纵目四顾,但见不远处一棵大树参天挺立,枝繁叶茂。师徒二人心中一动,避开守卫视线攀到大树之上,居高临下,整个将军将尽收眼底,只见府弟之内火把照的犹如白昼,到处是横冲直闯的羽林军驱赶着府里的丫环婆子,走的慢了,立即遭到一顿拳打脚踢,更有甚者,抡刀就砍,举枪就搠,四下里哭声震天,死伤不计其数,真是一副人间惨剧。石和平心头火冒,不由想起自己的父母。此时,这些官兵的行为与盗匪何异?<br/>正要冲下,忽觉身子震动,却是刘大河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石和平看到师父轻轻的摇了摇头。“小不忍则乱大谋。”<br/>“是,徒儿险些坏了大事。”<br/>刘大河点了点头,“看看再说。你要记住习武之人最忌好勇斗狠。”他这话是有感而发,想当年自己处处争强好胜,终于惹下无数仇家,最后害得家人被累。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心里却总也不能释怀。<br/>正院之处火光尤浓,二人从树底透过浓密枝叶看下去。但见大院正中,站着老少男女不下百人,前后十多个玉家心腹之人手执兵器将众人护在中央,四周全是盔甲闪亮,杀气腾腾的羽林军。院子外面十步一岗,五步一哨,防守之严,让刘大河也暗暗惊心。此时的将军府已不亚于龙潭虎穴,要救出小鲍子只怕如登天般难。<br/>正在他心中惴惴,暗自思量的时候,却听有人说道“顾大人,你这是何意?你们要拿的玉家老小全都在这里,那些婆子佣人都是些不相干的苦命之人,跟玉家全然没什么关系,你又何必枉杀无辜。”声音高亢,充满悲愤,刘大河看的明白,说话的正是玉道济的第十子玉宇。玉家共十一子,其中有八子在朝为官,只有三子跟随玉道济左右。这次玉道济入朝,三子未曾随行,但终未能逃过这一劫。紧随玉道济余在朝八子皆诸孙被杀之后,朝廷又派尚书库部郎顾文妍,建武将军冒里领兵来燕言搜拿玉家三子及其心腹诸人。虽得忠良之人得知消息拼死杀出要来燕言报讯,又怎奈天命难违,垂死走至孙家村,虽托付刘氏师徒二人。却因伤重反让追兵走到了前面。<br/>那为首身穿官服之人,正是尚书库部郎顾文妍,旁边一人却是建武将军冒里。刘大河心里道:我还道鹏城王亲自来了。是了,玉将军及其朝中八子已死,大势已去,余人皆不足虑,派出两位钦差又有这么多羽林军相随,自可万无一失。外面传说皇上寝疾累年已经病入膏盲,这样的时候他又岂会轻易离开京城。<br/>却听那顾文妍道:“皇上所命,捉拿玉府要犯不得走脱一人,凡有抵抗逃逾者格杀无论,下官也只是奉旨行事罢了。老夫人,玉公子请恕下官得罪了,依下官良言相劝,便请自缚了,以免荼毒生灵……”老夫人,那不是玉道济的夫人向氏吗?刘大河凝目看去,果然见众人中拥着一位雍容华贵慈眉善目的老妇人。虽在如此境况之下,仍然仪态端庄,站在那里自有一番威严。<br/>他还待再说,建武将军冒里却冷笑一声,道:“顾大人,你虽与太子舍人有八拜之交,可是你的好心旁人却也未必理会,你难道忘了,玉府上下可是你亲自监斩的。”太子舍人玉混正是玉道济第五子。<br/>他这一句真犹如晴天霹雳,惊的老夫人及玉家众人魂飞天外。“甚么?你说甚么?”老夫人颤巍巍的抢出来,众儿孙忙不迭的抢上去扶着。<br/>顾文妍不敢直视向氏,避开她像剑一般的目光垂下头,道:“老夫人,下官虽然与五公子曾有八拜之交,可是皇命之下,下官也是身不由已啊……不错,至将军以下玉府三百余人已并戳于市”这一句话犹如睛天霹雷,老夫人双手指天,一个趔斜昏了过去。下面顿时哭声震天。“爹,娘……”哭声惊天动地。<br/>许久,老夫人在众人一片哭喊着的呼唤声中缓缓地醒了过来。环顾玉家众儿孙道:“将军临去之时,老身曾道‘震世功名,必遭人忌。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将军却言‘诏敕中说有边患,不得不赴,谅来亦无甚妨碍,卿可放心!’如今果然一去不回。将军一世英雄,精忠报国,想他泉下目睹今日之事,亦不容你们对钦差大人刀兵相向。”话未必,众人皆抛下兵器哭着一团。<br/>老夫人点点头,道:“很好,很好。顾大人,你这便缚了,老身随你进京吧。”说罢,双眼一闭,流下一行泪来。<br/>玉氏儿孙哭声震天动地。冒里却早等得不耐,手一挥道:“全部捆了,押解上京。”立即跑出一队兵丁抖着铁链便向玉家众人身上缚去,老夫人首当其冲,两名羽林军一甩铁链往她头上套去。却听十一子玉邕喝了一声:“滚回去”但见他一手拿了一人远远的抛了出去,他出招迅捷异常,那些羽林军虽然无一不是京中百里挑一的好手,却被他如鹰捉小鸡般拿住,出手之快,让刘大河也吃了一惊。<br/>“要造反吗?”冒里喝了一声,手一挥。所有羽林军刷刷围了上来。<br/>老夫人惨然一笑道:“自古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邕儿,你这又是何苦?你爹爹一生忠心为国,出生入死,为将不能战死疆场。却落得这样的下场,你难道还要千古之后让你爹负上一个不忠不孝的骂名吗?”<br/>“娘……”玉家三子顿时泣不成声。<br/>“嘿嘿,到底是老夫人识实务。”冒里使了个眼色,羽林军立即围上来拿人,不过谁也不敢去拿玉邕。老夫人哼也不哼一声,任着羽林军铁链缚了。玉邕仰首凄然一笑道:“罢了,罢了!”羽林军一涌而上,众人知他身手了得,甚是畏惧,亦怕他立时悔悟动起手来无人可敌,顿时浑身上下锁链重叠,手镣脚链绑了个结结实实,便如大棕子一样。<br/>玉府众人见老夫人和十一公子已然捆了,男女老少再无一人抵抗。顷刻,全被羽林军捆了个干干净净。冒里见顾文妍面色苍白不发一言,心中暗暗冷笑,道:“顾大人,玉家上下全部缉拿在此,你看看可曾有少?王爷那里复命的可是大人你啊。”<br/>顾文妍点点头,道:“一切仰仗将军了,既然圣命已完成。夜长梦多,不如即刻上京吧。来人,传令下去,备齐人马即刻上路。”手下将官答应一声,正要出去传令。<br/>“且慢”冒里道。顾文妍面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如常。虽只是一丝细微的变化可也没逃脱冒里的双眼。“茅将军,你有何话说?”<br/>冒里心中冷笑,口上却不紧不慢的道:“顾大人,你难道没有发现还少什么人吗?”说完,一双眼睛转也不转的盯着他,似乎要看透他的心里此刻正在想些什么。顾文妍却好似什么也没看见,依旧缓缓说道:“这次所有兵员调动全是由将军指挥,下官倒也未曾觉得少了谁。”<br/>哼,这个老狐狸。你倒打的好算盘,把指挥权往我身上一扣,出了差错便也由我负责吗?冒里心中暗骂了一句。临去之时王爷就曾嘱咐我要小心,你暗中放走报信之人,难道我便不知是你做的吗,京城之大,又有谁敢暗通玉府。嘿嘿,你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哼哼,回去王爷那里有你的好看。心中主意打定,阴阴一笑说道:“北人都曾言,将军账下有两人勇冠三军,有万夫不当之勇,比之三国张飞关羽亦有过之而无不及,顾大人,你可曾见过他们?”<br/>顾文妍吃惊不小,他自然知道冒里所说的便是玉道济账下的左右参军高径直与薛彤。他曾有意放走玉家的心腹让他回燕言报信早做准备,照玉府众人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京中之事却是毫不知情,必是事情泄露,送信之人已被他们除去了。这件事虽然自己做的极是隐秘,料想也瞒不了冒里,一路之上,他就对自己监视甚严,一定是他从中阻挠。再想到他是王爷之人,瞬间不由冷汗直流,茫然失措。<br/>冒里心中冷笑,道:“来人,仔细搜”众人轰然一声,领命去了。片刻,一队队回报全府搜遍了也找不到一个人。冒里心中大怒,高径直、薛彤是玉道济心府之人,这两个漏网之鱼王爷甚是看重,非同小可。顾文妍不识好歹,自己断不能为此赔上全家性命。<br/>想到此,喝了一声:“带上来。”羽林军立即押了玉府十余名女眷推上来。<br/>“说,高径直和薛丹苍在哪里?”他满含杀机的目光从众女眷的身上一一扫过,却无一人理会他。“哼,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休要不识好歹。”仍是无一人理会他,有一人甚至把头别过一边去。他恼羞成怒,刷地拔出身边一名羽林军的佩剑,掣剑在手往那女子心口刺去,长剑透胸而出。抽出剑来,顿时血如泉涌,那女子晃了晃翻身摔倒。<br/>“哼,说是不说,她便是你们的榜样。”众人仍是一言不发,看也不看他一眼。<br/>“好,叫你嘴硬。杀了”羽林军各执刀剑,瞬间十余来人倒在地上,无一活口。<br/>“嘿嘿,还是没人知道吗?玉公子?老夫人……”他缓缓走到老夫人及玉家三子面前。老夫人闭着睛,仿佛对眼前之事陌不关心。玉邕骂了一声:“小人。”他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冒里也不怕他,只是嘿嘿不住冷笑。他最后在老夫人面前站定,挥了挥手。几个羽林军抢上前来,将老夫人从人群里拿出来。<br/>“你要干什么?奸贼,快放开我娘。”玉家三子大急,拼命挣扎。可是手脚被缚那里使得出丝毫力道。<br/>“放开夫人,我们在这里,你不可对夫人无礼。”一声断喝声,从厅门缓缓走出两个人人来。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威武。冒里自然识得他们便是玉道济的左右臂傍高径直与薛彤,在两人的盛名之下,他下意识的退了两步。<br/>这时,一个莫约五六岁的小孩儿叫着:“奶奶,爹爹……”从高径直与薛彤身后冲了出来。二人大吃一惊,叫道:“不可……”话还没说完,小孩儿已冲到了老夫人身前,抱着她大哭起来。玉邕面色苍白,叫了声“孩儿,你……”便不在言。<br/>冒里哈哈大笑,道:“好,好,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高将军,薛将军这可得多谢二位了。使了个眼色,左右已将小孩拿住了。<br/>冒里用剑指着那小童心窝道:“二位大人,这可不用我动手吧。”说罢冷冷的看着两人,只待他们一有任何举动,他手中的长剑往前轻轻一送便可要了这小孩的性命。高径直与薛彤两人互望一眼,心如死灰。两人本立意保住将军唯一血脉,没想事情却反而坏在自己身上。高径直缓缓道:“茅大人,便请你高抬贵手放那小孩儿一条生路吧,我们二人愿任由大人处置。”<br/>冒里嘿嘿冷笑了一声,心中寻思:这世上哪有那等好事,这孩子在我手上,你们投鼠忌器自不敢轻举妄动。当下说道:“你们还不肯束手就缚,可休怪我剑下无情了。”说罢,手腕微微使力,剑尖已刺入了小童肌肤。<br/>高薛二人知他所说丝毫不假,相顾惨笑,不敢抵抗任羽林军绑了。<br/>“哈哈哈……”冒里眼见二人一举成擒,大功告成,心下甚是激动,这事办成,王爷那里可是大功一件,正在他喜形于色,得意忘形之际。忽然凭空飞来一团黑糊糊物事“啪”在打在他手腕之上,这一下出其不意,他手中长剑顿时脱手。一条绳索悄无声息从丈外大树之上飞来,拦腰卷住那个小童拉了出去。<br/>原来,紧急关头,刘大河急中生智将鞋子当作暗器。他手上力量使的极到好处,又是在冒里得意忘形之际,因此得手。当下抄起小童往怀中一抱,道:“快走。”师徒两人身影双双弹出扑下大树,落在数丈开外。<br/>一切突如其来,冒里看到的只是地上那只破鞋,直气得他暴跳如雷。“快追,给我追。”<br/>外面的守军已然发觉,提着刀向两人围了过来。石和平劈面一拳砸在一名官兵的刀身上,打得那人身子踉跄,腰刀脱手。他斜眼再看师父时,却见师父一手抱着小童,一手迎敌,不过两招便打翻了身前的三个官兵。石和平暗叫了声“惭愧”。<br/>“快走。”<br/>刘大河轻喝一声,趁着羽林军大队人马还没有追过来,一推石和平的肩头,师徒两人几个起落跃过正向这边冲来的官兵,将他们远远的抛在身后,抢身扑上城头。刘大河将衣服一兜迎风鼓起,便犹如一只鹞子一样飞了出去直向城下坠去。石和平依瓢画葫,借着风力落下城头。还没站定,城上已经箭如雨下,腿上肩上已经中了两箭,火辣辣的钻心的痛,情急之中也不知这箭上有没有毒。<br/>刘大河将衣服舞成一团劲风,箭枝射到衣服上便纷纷被拔落。石和平心里更是惭愧,自己当真是一点用也没有。若不是师父,不要说救人,便是进城都很难了。<br/>“走。”眼见箭势大减,刘大河将衣服一抛,把小童往石和平怀里一送,然后托着石和平的腰一使力。石和平不由自主的抱着小童如腾云驾雾般飞了起来,直落在丈远外的马背上。<br/>“师父……”<br/>石和平上了马背,却怎么独身逃去。城门的吊桥已放到一半,追兵很快就要出回来了。<br/>“你先走,师父引开他们随后就到。”<br/>审时度势,刘大河没有多说。踏住地上一枚石子,飞起一脚踢出,石子飞出击在马背之上,那马聚然吃痛,受惊之下一尥撅子,放开四蹄向前奔去。<br/>等到城门大开,吊桥放下,大队的官兵冲出来时,石和平已然去得远了。刘大河哈哈大笑,故技重施。手中扣住几枚石子,甩手一扬,石子去势如电打在马腿之上。这劲头比之刚才击打石和平的马匹那劲头何止大了一倍。马腿立即折了,去势不减,将马背上的羽林军狠狠甩了起来抛在地上,直跌得哭爹喊娘,更有甚者被马匹压在身上,顿时筋骨折断,鼻涕横流。<br/>可惜这些羽林军平日于深宫之中,平地上的功夫倒也扎实了得。可这马背上的功夫却是稀松得紧。刘大河将他们戏弄的够了,见他们再不敢骑马出城。这才哈哈一笑,大步飞奔抢到几十丈远外的江边,一头扎下,消失在江水里。<br/>冒里在城头之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气得火冒三丈。大队人马顺着江边追了下去,一去三五里也没见着人影子。另一路去寻找石和平的人也回来告说马蹄到了两里之外除了死马便无迹可寻了。<br/>石和平当然没那么笨,到了不远处的江边,便将马匹击毙,泅水而走了。<br/>师徒两人怕官兵查来不敢回孙家村,自抱了小童投奔安全的地方去了。<br/>冒里寻不着师徒二人,又怕夜长梦多,多生事端。次日天明便点齐兵马押玉府老小进京复旨去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