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莲妃江山
第1卷 援北之战 第13章 考校文武
作者:金抚玉 时间:2019-01-18 03:21 字数:3578 字

  黄莲跟着武王、贤王再次入宫,已是当日巳时一刻,三人直接被等候多时的太监公公,领进御书房面见皇帝钟德,同时,还有几位参政重臣也在。

  “你便是黄连?抬起头来。”钟德皇帝并未让黄莲起身。坐在盘龙椅中老眼犀利,注视案前端正跪着的清瘦少年,近距离将其重新审视。

  “回皇上,草民正是黄莲。”黄莲态度恭敬,说完缓缓抬起头,迎上老皇帝锐利的目光,强装镇定,面色惨白。

  钟翊代与钟翊秋退至一边,静观其变。

  见黄莲仍跪着,父皇没容许她起身,钟翊代甚是心急,担心她带病的身子撑不住。

  “昨日对代儿舍命相救的可是你?”皇帝明知故问,注视着黄莲的目光,其意味不明。

  “回皇上,草民深感惭愧,昨日只是误打误撞,才替贤王殿下挡了一剑,再说,草民身为贤王随从,保护贤王殿下,草民责无旁贷,不敢妄自居功。”黄莲一番回话滴水不漏。

  钟翊代一旁暗自庆幸,心底为其击掌叫好。

  钟翊秋与其他几位大臣一样不动声色,袖手旁观。

  “你有何能耐担任代儿的随从?”皇帝冷声刻薄质问。

  他并不满意黄莲巧舌如簧的回话,一个随从太圆滑世故,对儿子并非好事。

  皇帝如此一问,黄莲浑身一颤,半晌回答不上来。傻子都知道给皇子当随从,必须武艺非凡,而她,甭说非凡了,压根儿不懂武!

  未料到父皇会问她这些,没有提前编好谎话,钟翊代也着急该如何应对。

  而钟翊秋却仍旧神色平静,望着低头跪着的黄莲,眸底幽黑一片。

  良久等不到回应,皇帝正要发怒,却听见黄莲平静道,“回皇上,草民并不懂武,不知贤王为何会选中草民当随从。”

  你那个宝贝儿子要我当随从!关我屁事!问你儿子去!黄莲讨厌这种,被人逼迫到提心吊胆的局面。

  “黄连!休要倚仗着代儿看好你,便如此放肆!”皇帝极度不满黄莲推脱之辞,大声指责。

  黄莲一听这话,被气的平静了许多,心想我黄莲都如此卑躬屈膝,将自己放到最低姿态了,还被怪罪放肆?皇帝老子,逼人太甚可不好!

  “草民不敢,请皇上恕罪。”黄莲低头请罪,不论如何,她必须受着。

  钟翊代跟着一惊一乍,被吓得够呛,群臣在场都盯着黄莲,他也不好替她说好话。

  皇帝冷眼盯着黄莲许久,才再次开口,“既然你论武不成,想必定然文识过人吧,来人!笔墨伺候!”钟德态度强硬,命人迅速将笔墨纸砚在黄莲面前架好,不给任何借口敷衍的机会。

  “朕命你在一盏茶功夫内,动用文笔自由发挥,开始记时!”皇帝紧接着下旨,黄莲完全没有开口插话的余地。

  钟翊代此刻倒不担心了,他清楚黄莲文采不凡,深藏不露,前些日子,她还向他借了几本史录看呢。

  众人眼巴巴盯着黄莲,都想见识一番她的文采。不料她死盯着面前,木架上足够大的宣纸,迟迟不曾提笔。

  眼看一盏茶功夫将尽,钟翊代急不可耐,佯装咳嗽两声以示提醒,怀疑她是否身体撑不住,要晕厥过去了?

  黄莲似乎听到某人的着急,终于不负众望,拿起了价值不菲的金杆狼毫笔,随意蘸了些上好的墨汁,便抬手潇洒地在宣纸上写下大大两个字,‘黄连’。

  她书写的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然后,收笔放回原处,平静交差道,“皇上,草民写好了。”

  随之,周遭响起几声忍俊不禁的嗤笑,黄莲似乎毫不在意。

  钟翊代看着大白宣纸上爬着那惨不忍睹的两个大字,以袖掩面无地自容,她居然不会写字?!太不可思议了!可真会给本王丢脸!

  皇帝瞅着歪歪扭扭两个字,嘴角抽搐,半晌无语。她如此文不成武不就,何以担当一国重任?!这不是拿一国宏图大运开玩笑吗?!他开始后悔答应小儿子的恳求了!

  唯独钟翊秋淡定如初,看着黄莲平静苍白的面容,忽然开口问道,“你是不会用这种笔写字吗?”

  他细心看出来,她写字笔顺熟练,意态端雅,唯独连握笔的手法都不会,如何能写出规整的字迹。

  “回武王殿下,草民的确不会用毛笔写字。”黄莲惊讶他过人的眼力和细腻的心思,仍旧跪着恭敬回话。

  “那你可通文识字?”钟翊秋一句话点醒众人,再次齐齐看向黄莲。

  “回武王殿下,草民略通一二。”皇帝再次对黄莲滴水不漏的应对引起注意,或许他是深藏不露?!其他重臣或多或少皆有此想法。

  钟翊秋见好就收,问话恰到好处。钟翊代暗自在心里赞赏二哥一番巧言。

  “朕问你两个问题,回答好了,活!回答不好,明年今日便是你的忌日。”钟德皇帝也不想再浪费口舌,直接拿出杀手锏考验黄莲。

  “朕问你,昨日你可是从宫里偷走半口袋大蒜?你作何解释?其二,你认为北冰国与西沙国此番战端,如何处理为好?你可要想清楚再回答,朕给你三日考虑。”此话一出,众人惊呆了。

  黄莲愣怔半晌才反应过来,随口便说,“回皇上,草民昨日确实从宫里带走半口袋大蒜,草民认为皇上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不吃亏。”大蒜之事黄莲并未推卸责任给钟翊代,也未承认是偷,避重就轻巧妙作答。

  “所以这事,您定然不会与草民计较。至于两国战事,草民实在惭愧,不敢……”岂料她话未尽,就被皇帝疾言厉色打断。

  “黄连!你可要想好了再回答!君无戏言!”皇帝心思相当矛盾,既满意黄莲的圆滑,又厌恶她的精明,就怕生性善良的小儿子着了他的道。

  “……回皇上,草民……三日后准时答复您。”黄莲怕死,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皇帝淫威下。

  “你是何方人士?”钟德终于想起,早该问清楚她的底细。

  虽是听儿子简略提及一些,还是想听黄莲亲口说,说出来的便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日后若有何变数,黄莲必须为自己的话承担后果。

  “回皇上,数月前,草民不幸跌落山谷昏迷,醒来后却是失去了之前全部记忆,只记得自己名唤黄连。”黄莲平静地背出事先与武王、贤王拟定好的说辞。

  “草民逐渐发现自己能文不能武,之后凭此四处求生,巧遇贤王好心收留,便当了随从。”说这番话,她毫无压力,而她眼皮却压力甚大。

  她觉得心慌气短头晕脑胀,眼皮重的拉不起来,听到的声音也觉很遥远。她用力眨眼睛,试图让自己清醒些,绝不能此刻倒下,不然皇帝找来御医,就前功尽弃死到临头了。

  钟翊代发觉黄莲满头大汗,摇摇欲坠,立即站出来替其开脱,道出她昨晚遇刺之事。

  且说出黄莲因连连惊吓,加上淋雨后伤口发炎,所引起严重发热,今日带病前来面圣体力不支,请求提前告退,待身体好转,再前来请罪叩见。

  钟德意味深长的看了小儿子半晌后,终究一语未发,疲惫的挥了挥手,习惯性的随了钟翊代的意。

  黄莲腿脚麻木,用尽全身力气,才勉强谢恩后站起来,却无力迈步。钟翊代懒得扭捏,心急如焚,过来扶着她手臂,将其扶起来就走。

  黄莲临出门时仍旧模糊听见,钟德指责钟翊秋,怪怨他昨日清晨,为何不与钟翊代一起进宫,兴许他的代儿就不会遇险了,而对于钟翊秋昨晚更为凶险的遭遇,同进被几路暗势力围杀之灾,只字未提……

  面圣之后回到武王府,黄莲持续两日缠绵病榻,不断发热,直到第三日病情才有了起色。

  钟翊秋每日都会来娇玉阁一次,了解黄莲病况。

  而钟翊代则天天守在黄莲床榻前,寸步不离,与她同吃同睡,不辞幸苦日夜操劳。

  申时末,钟翊代缠着几日未出门的黄莲,出来王府花园里散步。

  茂盛的珍奇树木奇花异草,皆被打理修剪得整整齐齐,身处鸟语花香之中,使人心气舒畅为之沉醉,流连忘返。

  见黄莲大病初愈,气色还不错,人也精神不少,钟翊代甚是欣慰。

  黄莲发现武王府里的下人,都换成了新面孔。问钟翊代得知,武王为了掩饰她女扮男装的身份,便将府里下人都换掉了。

  现在府里只留下郝管家与随从高守,都是钟翊秋心腹。至于武王的四位妾室,她从未谋面,之前听那些下人嚼舌根说,武王不允许后院四房妾室,踏足前院半步,否则严惩不贷。

  待两人回来娇玉阁东厢房时,发现钟翊秋居然等在这里。

  他深邃的目光,盯着俊美非凡的一对男女,良久才开口,说皇上宽限的时日已到,明早进宫,问黄莲可有想好了如何答复皇上。

  黄莲低头沉默半晌,平静道,“想好了。”才想好的。

  她最近两日从钟翊代口中,简单了解了一下,时下各国之间国政状况,西沙国与南林国狼狈为奸,欲将征战北冰国共同得利。

  十二年前,西沙国新帝席究登基时,改国号为远政。因其当时国力较弱,新帝执政手段不成熟,便千方百计对邻国示好。

  最终,与相邻三国,即南林国、中安国及北冰国,分别签订了三十年不交战契约,为求得一份心安与保障,有利于新朝政稳步发展。

  岂料西沙国在席究极具魄力,十余年兢兢业业治理下,迅速发展壮大,国力日新月异,使得野心勃勃的远政帝开始不安分。

  故而,西沙国屡次使出阴招,肆意在西北两国交界处挑起事端,越闹越凶,有意激怒向来安分守己的北冰国,迫使其出兵,作为开战的理由及火引。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