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恨贼堕(duò)齿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19-10-20 04:21 字数:1615 字

张巡(公元709年—公元757年),唐朝邓州南阳人(今属河南),志气高远,记忆力强。唐朝著名的爱国官员,官至真源(今河南鹿邑县)县令。??

张巡身材高大,长着满脸的胡须。相传他发怒的时候,胡须根根竖起,非常吓人。他小时候就博览群书,而且记忆力特别好。他读一本书常常只要三遍,就可以终身不忘。后来他带兵时,手下的士兵只要见过一次,并问过姓名,日后再次看到时,他就能说出那个士兵的名字。他还熟读兵书,但是又不死搬教条,注意灵活运用。张巡很有志向,不拘小节,喜欢与人交往,但不乱交朋友,只和正派、高雅的人来往。后来张巡考中进士,在一个地方做县令,把当地治理得很好,很受人们的称颂。?

不久,安禄山在北方发动叛乱,声势浩大,黄河南北的许多州县,先后被安禄山攻占。张巡所在的县被他的上级长官献给了安禄山,然而张巡这个人赤胆忠心,一心报国,他不愿跟随上级投降,马上号召人民,组织起来讨伐叛贼,附近的人民纷纷响应,很快就有了一千多人。张巡随即与另一支军队合作,攻占了雍(yōng)丘(今河南杞(qǐ)县)。安禄山派投降他的令狐(líng hú)潮率领四万人来攻雍丘,令狐潮将一百架云梯架在城墙上,想让叛军士兵爬进城去。张巡命令士兵把一束束干草捆好,浸了油,然后点上火,去烧敌人的云梯,不少敌人被烧得焦头烂额,摔下城去。敌人怕死,吓得不敢再攻城了。令狐潮看硬的不行,想来软的。他第二天到城下来劝张巡投降,张巡站在城墙上痛骂道:“我是在为国家出力,即使死了,也不后悔。你贪图一时富贵,认贼作父,难道不怕遗臭万年吗?”?

叛军见软的也不行,只得重新攻城。四十多天过去了,敌人仍然没有攻破城池,但张巡发现城中的箭越来越少了,心里很着急。他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突然心头一亮,决定仿照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办法,用草人借箭。于是他命令士兵们连夜扎了一千多个草人,全部给穿上黑色衣服,到了深夜用绳子吊着草人往城下慢慢地放下去。敌人看不清楚,只见许多黑影在晃动,以为是守城军队要出城偷袭,于是拼命地向黑影射箭。过了不久,张巡估计差不多了,就命令将草人拉上来。只见草人浑身是箭,都像刺猬一样,士兵们大概数了数,足足有几十万支。事后敌人才知道上当了,后悔不已。最后,敌人见实在攻不下,只好撤兵离去。?

第二年,叛军又派十几万士兵进攻另一座城市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张巡马上亲自带兵去支援。由于张巡很有计谋,所以尽管敌人人多势众,却始终攻不下。慢慢地,半年过去了,由于被包围了,城里的粮草都用尽了,饿死了不少士兵,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士兵们没有吃的,只好吃草根树皮,后来又想办法抓天空中的鸟吃,甚至连老鼠也吃。到第十个月时,实在支持不住了,敌人终于攻进了城。

敌人俘虏了张巡以后,先把他关在地牢里,想用饥饿来逼他投降,张巡毫不动摇。敌人见没有效,把他从地牢里押出来,捆在老虎凳上,严刑拷打之后,又逼他投降,张巡张口大骂,敌人残忍地用刀在他嘴里猛捣,把他的牙齿几乎都弄掉了,只剩下三、四颗。张巡把口里的鲜血吐在审问他的人脸上,骂道:“我为国而战斗,死了绝不遗憾。你们叛变投敌,连狗都不如,你们的日子也长不了,有人会收拾你们的!”敌人疯狂地把他杀害了。?

张巡以数千人守城,抵抗敌人十几万,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竟能坚守十个月,真是军事上的奇迹!而他临死不降、威武不屈的精神,实在让人佩服!??

《新唐书·张巡传》

本篇成语解释:

1.【焦头烂额】:jiāo tóu làn é 本来意思是头脸被火烧焦。后常比喻十分窘迫难堪之状。

2.【遗臭万年】:yí chòu wàn nián 遗臭:死后留下恶名。坏名声一直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3.【威武不屈】:wēi wǔ bù qū 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在强暴的压力下不屈服,形容坚贞不屈。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