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单骑退敌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19-10-20 04:21 字数:1836 字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朝中期杰出的将领、军事家。长期担任执掌全国军、政要职,官至中书令(相当于最高立法长官)。??

郭子仪年轻时身材魁梧,体格强健。因在一次武艺竞赛中崭露头角,被推为武举人,从此开始戎(róng)马生涯。由于他立了很多军功,升迁很快,成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将军。当时,郭子仪所在的部队中,有另外一位声名显赫的将军,叫李光弼(bì),他带兵有方法,在作战中常常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因此恃才傲物,很是瞧不起郭子仪。由于两人都互相不服气,所以关系很僵,有时候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只拿眼睛斜视对方,从不说一句话,好像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

后来,郭子仪担任了朔(shuò)方(今宁夏灵武县)节度使(军区总司令),成为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害怕郭子仪报复,心里很是害怕。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朝廷命令郭子仪负责镇压。郭子仪准备任命李光弼为大将,带兵出征。李光弼认为这是郭子仪“借刀杀人”,对他实行报复,但他又无可奈何,因为上级的命令只有服从。临出发前,他对郭子仪说:“我个人死了没关系,只是希望能让我的妻子,儿女活下去。”郭子仪一听,激动地一把抱住李光弼,流着眼泪对他说:“你说的哪里话?现在国内大乱,叛贼猖獗,需要我们齐心平定叛乱,我怎么会记私怨呢?”李光弼听后非常感动,两人相对一拜,于是两人尽弃前嫌,握手言和。李光弼出征后,英勇异常,率兵很快平定了叛乱。从这里可以看出,郭子仪具有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泄私愤,胸怀宽广的高风亮节。?

国内的叛乱还未完全平息,国外的少数民族吐蕃(tǔ fān)和回纥(huí hé)又联合起兵侵犯唐朝的边境,甚至一度打到了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在这紧急关头,朝廷思来想去,决定任命郭子仪为元帅,领兵退敌。这时他虽已68岁高龄,退休在家,但二话不说,接到命令立即赶赴前线。

当时,吐蕃和回纥之间由于争夺军队的领导权而出现了矛盾,两家的军队已开始互不信任,且分开扎寨。郭子仪决定乘此机会拆散两家的联合,利用原来与回纥的良好关系,说服回纥军队与唐朝军队联合起来,击败吐蕃。郭子仪先派手下一名将领去游说,没有奏效。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游说。他说:“现在敌人强大,我们人少兵少,打是打不赢的。从前,回纥首领跟我们感情很好,结过盟约,不如我前去把他们说服,希望能免去战争,换取和平。”但手下将领认为这样做很危险,不让他去。他儿子郭暧(xī)更是拦在马前劝阻说:“他们是一群恶如虎狼的人,爹爹您是军队的统帅,怎么能轻易地拿自己的生命去赌呢?”郭子仪用马鞭狠抽郭暧的手,喝道“走开”,只带着几名骑兵,向回纥军营奔去。?

来到敌军城下以后,他大声传话道:“郭子仪前来拜访!”回纥人听说郭子仪来了,都不相信,因为早有谣传说郭子仪已经死了。他们原准备把城下人用乱箭射死,但只见最前面一匹马上那人跳下马来,脱了盔甲,扔了长枪,只身朝城门阔步走来。如此勇武之人,不是郭子仪是谁?回纥人这才相信来人就是郭子仪,立即出城迎接。郭子仪拉住回纥首领的手说:“你们曾为我国立了大功,我们待你也不错,为什么要帮助吐蕃进攻我们呢?我今天单身到这儿,是劝你们悬崖勒马。当然,你们可以把我杀掉,但我的将士一定会跟你们血战到底的”。回纥首领药葛罗听了这番话以后又惭愧又后悔,当即决定同吐蕃决裂,恢复同唐朝的友好关系,并带罪立功帮助唐军攻打吐蕃。在双方军队的联合进攻下,吐蕃军队大败,一溃(kuì)千里,从此长安稳定。?

一位年龄已达六十多岁的老将,为了国家的安危,竟然只身一人前往敌营劝降,并获得成功,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识?!郭子仪也因此以“单骑退敌”而名垂青史。公元781年,郭子仪病重去世,终年85岁,成为历代名将中寿龄最高的一位。??

《新唐书》?

本篇成语解释:

1.【崭露头角】:zhǎn lù tóu jiǎo 崭:突出的样子。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2.【恃才傲物】:shì cái ào wù 物:指众人。自恃才高、傲视他人。

3.【不共戴天】:bù gòng dài tiān 不愿在一个天底下生活。比喻仇恨极深。4.【借刀杀人】:jiè dāo shā rén 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