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上车,继续前行。
说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49年,即秦庄襄王元年。秦庄襄王,姓嬴名异人,后来改名楚,是秦始皇的父亲。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继位刚刚三天,突然中毒而死,子楚在吕不韦的操纵之下登上了王位。子楚继位后,拜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执掌朝政大权。当年,东周君趁秦国一年中接连换三个国王的动荡时机,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吕不韦得到消息,立即派大将蒙骜①统领十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七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今河南省临汝县西)。东周王朝终于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南下,攻打韩国的成皋(又名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和荥阳。这里虽然是韩国的边关,可是离韩国的国都郑城,还不到二百里路。大批难民,流离失所,逃到了郑城。
韩非的车子来到郑城的南门外,高大的城楼下面,围着一帮男女老少。城门虽然洞开着,但是有武士持戈守卫,不让这群男女老少进去。只听见卫兵头目在大声吆喝:“快走,快散去,大王有令,所有难民,一律不得进城!”
这时候韩非的车子正好到达,见是这样的情形,吩咐停车。听见难民甲在诉说:“我们的家乡被秦兵占领,房屋夷为平地,我们无家可归了,行行好,让我们进城去讨点儿吃的吧!”
卫兵头目继续大声喊叫:“大王就是因为你们进城去沿街乞讨,有碍观瞻,才不许你们进城的。快走吧!”
难民乙上前诉求:“城里有我的堂房哥哥。我进城去,不沿街乞讨。让我进城去吧!”
卫兵头目无可奈何地说:“你说城里有你哥哥,谁给你证明啊?你说你进城不要饭,到时候没人收留你,还不是要上街乞讨?抓住了,倒楣的可是我!”
这时候韩非走下车来,帮着卫兵头目解释:“既然大王有令,你们也不要为难门吏了。”
卫兵头目赶紧吆喝:“快闪开,这是韩非韩公子。”
众难民听说是韩非来了,不但没散开,反而围了上来:“韩公子,救救我们吧!”
在这样的时刻,韩非的心情十分难受,但是说话却居然很流畅,一点儿也不结巴:“国难当前,大家只能分头想办法。从这里往南走,大概六十里路吧,那里正在挖渠,缺的是泥瓦木匠。你们中有会瓦匠、木匠的,可以到那里去耍手艺,至少有吃有住,多少还可以挣几个工钱。没手艺有力气的,也可以去挑土,工钱不多,饭总是能够吃饱的。那里的头目叫郑国,你们可以去找他。哦,对了,你们中间,有没有人会算账?”
一个难民大声回答:“怎么没有?这个姜文,外号人称‘神算子’。他有一块算板,算账又快又准。”
韩非忙问:“哪位是姜文姜先生?”
姜文从人丛中挤到韩非面前,躬身施礼:“小人姜文,给韩公子请安。”
韩非问:“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姜文回答:“小人是赵国邯郸人氏,祖传一块算板,精于算术,一向给我们东家东郭先生管账的。东郭先生在荥阳开了一家珠宝店,这次秦兵突然杀来,珠宝店被抢,慌乱中我们失散了,也不知道他如今在哪里。”
韩非继续问:“你家祖传的算板,是什么东西,可带在身边?”
姜文答:“这是小人的衣食饭碗,又是祖传的宝贝,丢了性命,也不能丢了它呀!”
韩非说:“拿出来我看看!”
姜文从背着的包袱里取出一块雕刻精致的木板,分上下两格,每格各有许多条凹槽,上格每槽放一颗珠子,下格每槽放四颗珠子,另有一块带槽的薄木板覆在上面,使凹槽里的珠子只能上下滚动,却掉不出来。他把算板递给韩非:“公子请看。”
韩非接过去把玩良久,却不得要领,只得问:“怎么用?”
姜文指着算板说:“其实很简单。这些珠子,根据它们上下左右的地位,表示不同的数量。从右向左数,下格第一槽中的每一颗珠子,表示个位数一,四颗珠子相加,等于四。再加一,用上格的珠子,表示五。加到九,无法再加了,就向左进位。右边第二条槽中下格的珠子,一颗表示‘十’,上格的珠子,一颗表示‘五十’。如此不断进位,依次表示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直到无穷尽。”
韩非点点头,说:“早就听说过,赵国有人会用算板,没想到原来是这样简单的东西,真叫‘神’了。我考考你看。一千二百三十四,加两千三百四十五,是多少?”
姜文拨动算板上的珠子,立刻报出答数:“三千五百七十九。”
韩非心算之后,点点头:“再加三千五百七十九!”
姜文拨动算板,立刻报出:“七千一百五十八。”
韩非再次心算,并加上按手指头,高兴地说:“完全正确!行,果然是神算,名不虚传。这样吧,你赶紧到南面的水渠工地上去找郑国,就说是我说的,让你去帮他管账。”
姜文欲言又止,最后鼓起了勇气:“禀公子,不是小人不愿去挖渠工地,其实是还有一个下情,不敢说出。”
韩非鼓励他:“无妨,请尽管说!”
姜文说:“小人一家三口,本来都在荥阳东家的店里居住。这次遭遇兵燹,本来就想到郑城来投奔公子。听说公子门下有许多食客,心想总会需要一个管账的人。不幸贱内走到半路,禁不得饥寒劳碌,抛下我们父女,先走一步了。如今只剩下一个十六岁的小女菱儿……”
韩非问:“现在在哪里?”
姜文指着身边一个女子说:“这个就是。”推他女儿上前:“菱儿,给公子磕头。”
菱儿上前半步,行蹲身礼:“拜见韩公子。”
韩非看了看菱儿,又想了一想:“我懂得你的心思了。女儿娇嫩,不适宜到工地上去。可是你不知道,我外出三年多,今天刚回来,我府上可是连一个食客也没有了。再说,工地上急于要一个管账的先生。这样吧,让你女儿到我府上去,让她跟着我夫人,总可以放心了吧?”
姜文大喜过望:“若能如此,公子就是小人的再生父母,也是菱儿的福气了。”
韩非说:“事不宜迟,我也不叫你到我府上去了。有什么话,你再给菱儿交代几句,就让菱儿跟我进城去吧。”
姜文再次躬身行礼:“也没什么话要交代的。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不再挨饿,就十分满足了。菱儿要是不听话,请公子、夫人从严管教就是。”
姜文背着包袱,往南走去。众难民也纷纷走散。菱儿跟着韩非上车,进城去了。
① 蒙骜(?—前240年)——齐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名将。秦昭王时代从齐入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蒙骜为秦将,率师伐韩国,夺取中原要地成皋、荥阳,置为三川郡。二年,攻赵国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三年,攻魏国,取高都汲邑,又攻占赵国重镇晋阳,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领兵攻韩,取十二城。前247年,蒙骜率军东向攻魏。屡败魏兵,后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联军击败,取有诡等两邑。五年,秦闻魏公子死,又使蒙骜攻魏,取长平等三十城,置东郡,使秦国国土与齐国相接,对韩、魏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因屡立战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前240年),赵悼襄王六年秦长安君及大将军蒙骜率军十万攻赵,赵将庞煖领军十万抵抗,斩杀秦军大半,并射杀蒙骜。赵国因此国威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