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韩非子传奇
正文 第四章 疲秦之策(郑国韩府谈水利)
作者:吴越 时间:2019-10-20 04:27 字数:3184 字

自从韩非用了吕关根当记室,他书房内的书(竹简),明显增多了。靠窗的“书案”,也由原来的一张而变成两张。此外,房内还有一张琴案,一张棋枰,放着琴棋之类。

现在,韩非和吕关根各自坐在案前写字。

吕关根抄写了一段文字,不由得放下了毛笔,感慨地说:“公子,您的这篇《孤愤》,分明是您多次上书韩王,不被采纳之后的牢骚嘛!”

韩非抬起头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权力’这个东西,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如果奸佞当政,必然会是权力越大,祸害和损失越大。”——可惜呀,韩非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继续“突破”,想到要把“权力”这个东西,抓在自己手里。

吕关根似乎不同意韩非的看法:“张相只是保守无能而已,还不能说他是‘奸佞’吧?”

韩非也放下了笔,打算辩论几句:“任用保守无能之辈,不图发展振兴,让他无所作为或者胡作非为,不等于是奸佞么?”

吕关根指着正在抄写的文章:“您说:‘智术能法之士……远见而明察、强毅而劲直’,能够‘烛重(zhòng仲)人之阴情、矫重人之奸行’,所以他们和‘当涂之人’有‘不可两存之仇’。这个‘重人’和‘当涂之人’,不就是当政的‘重臣’么?您虽然没有点出姓名来,谁看了,都知道这是说的张相和您自己。”

韩非摇摇头:“不点名,这也是无可奈何。从本心上说,张相也不想卖国、祸国。他只是无能而已。所以我在文章中指出:‘当涂之人擅事要……内外为之用’, 他们不但蒙蔽君主,还迎合君主。所以他们能够受到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而我们法术之士不但不是君王的亲信,处于劣势,而且无朋无党,还要得罪、指摘这些‘当涂之士’。所以‘法术之士’,是一定斗不过‘当涂之人’的。其结果,不是被公开处死,就是死于暗杀。”

吕关根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又用安慰的口气说:“公子也不必过于忧伤。不管怎么说,国王总是您的哥哥。您这一表上去,他也许会有动于衷的。您又忙了一天,我也把表文誊清了,咱们都应该歇一歇了。您是听我弹琴呢,还是咱们俩杀一盘?”

韩非先站了起来:“行,换换脑子,咱俩先杀三盘,谁输了谁弹琴,怎么样?”

吕关根跟着站起来:“理当奉陪。”

两人走到棋枰旁边,各自席地而坐,开始“对杀”起来。

这时候,韩非府大门外,郑国和姜文身背包袱,风尘仆仆地走到了大门前面。郑国见门房内坐着一个老头儿,就拱手招呼:“请通报一下,水工郑国求见。”

看门的李老头儿立刻站了起来,笑容可掬地说:“您就是郑先生啊,我们闻名已久了。这位是?……”

郑国介绍:“这位是姜文姜先生。”

李老头儿“哦”了一声,忙说:“‘神算子’姜先生,是我们‘二总管’的父亲,更加仰慕已久啦!请在门房稍候,待小人进去通报一下,看在哪里接待二位。”

韩非和吕关根正在书房下围棋,李老头儿进来:“启禀公子,郑国郑先生和姜文姜先生求见。”

韩非先站了起来:“两位先生终于来了,快请到客厅待茶,我随后就到。关根,随我去见见这两位先生。这可都是天下奇人哪。”

吕关根也笑着站了起来:“这两位,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就要大获全胜的关键时刻来到,这不分明是‘搅局’么?”

韩非不服地说:“棋子儿放着别动,咱们回头接着下!别看你连吃我三子,还不一定鹿死谁手呢!”

韩非和吕关根刚到客厅,李老头儿也把郑国和姜文带进来了。韩非先拱手迎接:“两位先生辛苦多日,是不是水渠工程,已经完成了呀?”

郑国急忙躬身道谢:“多谢公子惦记和全力支持。工地上自从来了姜先生,不但来往账目清楚,所有出工人数,后勤供应,也都一目了然,所以工程才能提前完成。如今参加挖渠的难民有的就地落户,有的投亲靠友,大都有了着落了。按照公子的吩咐,我们两个结清了账目,就赶紧过来,听候差遣。”

姜文也躬身道谢:“得知小女承蒙不弃,协助夫人管理府上账目,诚惶诚恐,但不知可曾发生差错?一定要请夫人从严教导,千万不可姑息呀!”

韩非夸奖地说:“菱儿聪明伶俐,自从来到我府上,合府上下,没一个不喜欢她的,人人都叫她‘二总管’,连家母都这样叫她呢!‘大总管’更是一天也离不开她。你尽管放心。以后你就在我府上,督促、协助令爱管理我食邑的来往账目,不知肯屈就否?”

姜文听见表扬他女儿,又留下自己,大喜过望,一躬到地:“能为公子效劳,乃是姜文此生大幸。”

韩非请两位坐下,又吩咐“献茶”之后,这才说:“请郑先生来,是想请教先生有关水利工程方面的一些问题。”

郑国问:“莫非公子想说动大王从国库拨专款为韩国再修几条水渠?”

韩非摇摇头:“大王哪有这个心思?我是想仔细问问你关于水利方面的事情,想长点儿知识。你从事水利工程,已经多少年了?”

郑国说:“小人祖上,代代相传,都是水工。少说也有五代了。小人自小就跟随先父、先祖四处开渠挖河,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韩非问:“除了韩国,你还走过哪些地方?”

郑国答:“小人跟随先祖、先父考察江河,开发水利,不说走遍天下吧,至少也走过三五个国家了。”

韩非问:“依你看,天下水利,以哪个地方为最好?”

郑国答:“当然是蜀地灌县宝瓶口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啰!”

韩非问:“咱们韩国,有什么巨大的水利工程可建么?”

郑国答:“大河横贯韩国,不是没有水利工程可建,只是黄河奔腾,工程不免过于巨大,想要开发黄河水利,大概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胜任的。”

韩非问:“那么别的国家呢?”

郑国答:“据小人观察,只有秦国的关中地区,可以建一条巨大的水渠。那里基本上是一片平原,如果西引泾水的支流东注洛水,渠长可达三百余里。”郑国用手指蘸茶水在几案上边画边说:“泾河从北部群山中奔腾而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此平原东西长数百里,南北宽数十里。平原的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如果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的最高地带,不但能够控制整个灌溉面积,而且可以形成全部自流的灌溉系统,可灌农田四万余顷。这一工程的技术不太难,成本也不太高,也可以采用分段建设的方法,收益甚至可以超过都江堰,只是至少要动用一二十万人工,工程巨大,工期也长。秦国连年征战,一时间大概不会想到这件事情。就是想到了,也不会动用如此巨额的人工、费用的。”

韩非沉思良久,这才说:“这件事情,你暂时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我的意思,是想请你到关中去实地考察一次,初步画出位置草图来,我有用处。所有费用,都由我承担。”

郑国虽然不知道韩非的心思,但是叫他保密,他还是习惯性地回答:“谨遵台命。”

韩非这才向两位介绍吕关根:“这位是我的记室,姓吕。”又对吕关根说:“你带他们两个去见菱儿,让菱儿算一算,给赵先生支一笔来回关中大约半年的费用。再告诉菱儿,让姜先生就在她的小院子中居住,反正以后他们父女都是我韩府的管家。郑先生么,暂时就和你住一屋吧。不是没有房子,为的是让你可以就近向郑先生请教。以后你们也许还有合作的机会呢!”

吕关根说了一声“遵命”,就起身把二位带到账房间去。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