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韩非子传奇
正文 第四章 疲秦之策(水工该行当间谍)
作者:吴越 时间:2019-10-20 04:27 字数:2321 字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三年,魏公子信陵君联合五国兵马,共同攻打秦军,在河外打败了秦军。但是同年,王龁(hé核)却率兵攻打韩国的上党,连下数城,置为秦国的太原郡。韩国上下,人心惶惶。就在这时候,郑国从关中考察回来了。

韩非把郑国让到客厅里坐下,关心地问:“郑先生奔波半年多,旅途劳顿,辛苦了。但不知考察关中,结果如何?”

郑国把关中水渠图摊开:“不辱使命,总算把关中渠的草图画出来了。公子请看。”

韩非一面看图,一面说:“请详细说明。”

郑国边指点边说:“以前路过关中,也曾草草察看,只知道那个地方可以修渠,开发农田水利,未曾仔细计算。这次专程前去,大体上测量了一下,情况和我以前想象的还是有些不一样。由于关中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如果把东西方向的总水渠修在靠北边的高处,‘水往低处流’,不但水渠渠水可以自流,往南灌溉,也完全可以自流。这一判断,绝对不会错。但是这次仔细考察,发现西水东流,有好几个地方的落差很大,如果不在落差大的地方筑坝,水流无法保持平稳,因此……

韩非问:“因此工程量大了,是么?“

赵国答:“正是。”

韩非问:“大约要建多少座水坝?”

赵国答:“水渠总长三百里,至少要建八九座水坝,而且是底座五十丈、坝顶三十丈的大坝。不然,水流过激,根本无法使用。”

韩非问:“换言之,十万人工,不够用了,是吗?”

赵国回答说:“不但人工要增多,资金要增多,工期也要延长。”

韩非进一步问:“你估计完成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多少人工?多少资金和工期?人工不怕多,你实话实说就是。”

赵国说:“我原来估计,要用十万人;现在看来,没有三十万人工,恐怕无法完成。至于资金和工期嘛,这个不是我所长,如果真要开工,还要请姜先生帮我去实地测量后计算。”说到这里,郑国有些明白过来了:“我奇怪的是:关中水渠,离韩国很远,公子怎么会对秦国的水利工程感到兴趣呢?而且还说什么‘人工不怕多,越多越好’!——莫非公子想用关中水渠多用人力,来牵制秦国的兵力么?”

韩非惊讶地说:“先生果然明察。先生当然知道韩国面对秦国的进攻,节节败退,现在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最近王龁又占据了我上党郡。照这样下去,我们韩国很快就要被强秦所灭。所以我的意思,是想请先生以水工的身份,去游说秦国赶紧开挖关中渠,从而牵制秦国的人力,至少可以减轻对韩国的压力。”

郑国说:“这个问题,自从公子要我去关中考察,我就想到了的,只是不敢细问。不过我也反复考虑过:像这样清楚明白的事情,连我这样愚鲁的人都能够想到,秦国有那么多聪明人,会想不到吗?”

韩非诚恳地说:“所以这件事情的成功失败,就全看先生能不能说动秦王了。请先生再好好儿想想。如果先生肯去,我派姜先生给你做助手。计算方面,他是个大能人。”

郑国点点头:“对我们水工来说,想办成一件大工程,从此造福一方,是主要的。我以这样的心思去游说秦王,估计有可能成功。不妨让我去试试看。”

韩非说:“好,暂时先这样决定。我立刻进宫,向大王进言。只要大王答应了,不但计划成了官的,就是经费,也可以从国库中开支一部分。”

韩非来到王宫内廷,外廷太监看见了,迎了上来说:“大王召集廷臣,正在商议对敌之策呢!”

韩非说:“我就是特地来献策的,快去通报。”

这一回韩桓惠王倒是很痛快,吩咐快请。韩非刚走进去,韩王就说:“秦军略我上党,我们正在商议对策呢!”

韩非问:“可有良策?”

韩桓惠王摇摇头:“暂时还没有。张相的意思,敌强我弱,无力还击,上党失守,已经无力挽回。为今之计,只求秦军不再南下。”

韩非又问:“可有阻止秦军的对策?”

韩桓惠王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张相的意思,是派人贿赂秦国权臣,下令王龁,据有上党之后,不再南下。王弟可有更好的良策?”

韩非坐了下来,慢慢地说:“要想治本,必须改革朝政,走富国强兵之道。可惜王兄没有这样大的决心。为今之计,只有减缓秦军继续南下,当然仍是治标,无法彻底解决。我有一个半治本、半治标的办法,就是让秦国自顾不暇,无力发动战争。请看这张《关中渠地理位置图》。如果让秦国开工修建,需要投入三十万人工。这就能牵制住秦军,至少三五年之内,无力他顾。这叫‘疲秦之策’。我们再在这三五年之内,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先求保住目前的国土,再图逐渐收复。不知王兄以为如何?”

韩桓惠王似乎还不相信:“这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秦王能这样听话,听你的调遣?”

韩非说:“只要王兄觉得此计可行,游说之事,自有韩非独力承担。”

韩桓惠王征询众大臣:“众卿以为此计如何?”

张平已经黔驴技穷,只要有人出主意,他当然不会反对:“反正此计不费我韩国一兵一卒,不妨姑妄试之。至于成与不成,只能听天由命了。”

众大臣互相交换了意见,也说:“臣等也是这个意思。”

韩桓惠王只好表示同意:“那就任凭王弟姑妄试之。张相那边的贿赂之计,照行不误。王弟这边,如果需要礼金,也可以从国库中开支。两边只要一边成功,就能换来几年的安宁。”

韩非见韩王点头了,最后关照一句:“关于此事,请求各位大臣一定要缄口。一旦泄密,我们派去游说的人,可就有性命之忧。”

张平摆一摆手:“这个自然。大家务必慎言。”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