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此处的你,他处的我 第六十二 章 冬天 的诗
作者:心悦2833497706 时间:2019-11-08 12:52 字数:1676 字

  “田书墨同学,请你来读一下你的作业。”孙老师让班委把同学们昨天交上来的课堂作业发下去以后,看到大家已经端坐整齐等待他的授课以后,叫起了这位同学。

  田书墨有些意外,有些紧张,不过,他还是很快就镇定地、认真地读了起来。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

  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

  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那背甲。

  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方式,

  那些被伤害的并且想生活的人的方式:

  呼吸,感知他人,以及等待。

  没有任何人在经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等待与期待后能够想到第二天的语文课,一上课会是用朗读这样一首诗来开始。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的作品。刚才我让昨天用这首诗作为作业的田书墨同学为大家朗读了这首诗,它的名字叫《冬天的诗》”。

  “田书墨,我很高兴看到你的作业是一首诗、而且是这首我特别喜欢的诗,请你再为大家说说作者吧。”孙老师用欣赏和鼓励的眼神等待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

  是的,他知道这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他了解到他心中对诗歌的热爱,更是很意外这么小的年纪会读这么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好奇这个学生为何喜欢这类作品和这位作者,而他自己第一次读到时已经是大一了。

  “这首诗的作者叫做罗伯特*勃莱,是美国“深度意象派”的代表诗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并随后发展成当代美国文学的一股重要力量。

  他试图坦诚探究人们心灵的惶惑与疑虑,把握生命与灵魂的诗意。他以个人孤独、隐居的方式把美国中西部的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带入到诗歌中,为了实现自己深入情感的诗歌理念,以理性而非煸情的笔调深入到所描写事物的本质层面,带给读者沉潜、冥思的冷意。

  这个冷,是读者深入到诗歌的入口。就像冷是冬天的敲门方式一样。我也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位学院院长对这位诗人与他写的诗的评价。

  勃莱关注人的精神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主题是关于“孤寂、黑暗、影子以及沉思”的内容,诗人认为这些内容是人意识内涵中最深层的部分,也最能使人获取最大的创造力并最能揭示人性的本质。

  作为超现实主义诗人,勃莱并不是如某些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是“逃避主义者”。相反,他坚持,诗人不应该脱离现实。其代表作品获得国家诗歌图书奖的《遍体灵光》就是一部典型而且很具有说服力的诗集。它证明,诗人应承担起社会建设的责任。该诗集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通过叙述者深层意识的叙说,作品表达了战争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摧毁着人类世界,而后者更具有杀伤力。某种意义上说,勃莱是位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者。”。

  田书墨说完以后,开始停住了语言。

  沉默,也是他最习惯的存在方式。

  孙老师已明白,他是不再有话要说了就抬手示意他坐下。

  “同学们,你们的作业我都看过了,无论你写或者画的什么甚至交的白卷,我都想说:谢谢你们,用这样真诚的方式让我了解你们。”

  孙老师其实从昨天拿到吴念收上来的作业,用了一个下午与一个晚上认真地了解这一学期他所带的这个班的每一个学生。

  他想着他们的音容笑貌,想努力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喜恶爱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兴趣是教学的基本方法,而了解却是通往学生内心的路径。

  “我很想能够了解你们,也希望你们不用为了考试而学习。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就连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学而》开篇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只要你们的心真正喜欢学习,考出好成绩就是自然的事。因为过程创造结果。

  我也会努力与你们一起渡过一个学与乐、诗与歌的中学生活,还有人生中唯一的、美丽的青春岁月。”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