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敢死队
作者:金曾豪 时间:2020-02-14 04:45 字数:1935 字

在父母的监视下,小鹰开始练习飞行。

按照父亲的示范,小鹰从鹰巢所在的崖口起飞,降落在对面山崖的一个小豁口里。小豁口要比崖口低四五米,即便翅膀控制不好,小鹰也可以靠滑翔安全降落在豁口。到了豁口,小鹰可以扇着翅膀沿着一道石棱子向上登到崖上一个凸出处。这个凸出处反而比鹰巢高,小鹰可以从那儿起飞,回到巢中。

这是飞翔的起步阶段,有了这样的预习,几天之后,小鹰就可以真正飞上天空了。

这天是个多云的夏日,碧蓝的湖面上飘着云影;东南风挺有劲,水边的芦苇和蒲草随风摇曳,一片欢欣。三只鹰并肩站在鹰巢所在的崖口上,神情庄重、铁铸一般凝定不动。

今天,小鹰要做生平第一次真正的飞行。

站在父母之间,小鹰和父母在外形上已难以区分,能区别的只有两处,一处是眼睛,另一处是脚爪。雄鹰爪牙尖显然比小鹰的长,而且左右爪的爪尖并不对称,这是经历过创伤脱落和再生过的缘故。雄鹰的眼睛射出一种能刺痛人的光芒,孤傲而镇定,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沧桑。小鹰的眼神同样是锐利的,但总有些闪烁不定,还有一种未曾弄脏过的清澈。

雄鹰长唳一声,展开翅膀,稳稳滑向湖面。它的翅膀并没有扇动,完全借助拳头崖前上升的气流。雄鹰在湖面上滑了一个优美的弧,回头又长唳一声——儿子,展开你的翅膀吧!

毕竟是第一次,小鹰还有些紧张,向崖外伸出脖子,试探着气流。

母鹰回头看儿子,目光闪闪——儿子,展开你的翅膀吧!

小鹰展开翅膀,扇动几下,双爪一蹬,离开了崖口。它稍稍踉跄了一下,就找到了平衡,感受到了气流对它的托举。学着父亲的样子,小鹰稳住翅膀,向湖面滑翔而下,然后扇动翅膀,让自己上升,上升……

在湖面上做了几个盘旋,做了几次升降,小鹰就找到了飞翔的感觉。

啊,啊,原来飞翔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哇!

小鹰在水天之间发出了它第一声酣畅的长鸣:驾,驾……

小鹰成功了。

小鹰每天在湖上练习飞行,一天比一天飞得矫健,一天比一天飞得优美。

到第四天,雄鹰和母鹰不再陪在儿子身边,双双远行狩猎去了。自从有了孩子,它们总有一个守护在巢内,由另一个独自担负养家糊口的重责。单只鹰出猎,成功率大大低于两只鹰的配合,常常忙碌一整天没有像样的猎获,只能屈尊逮一只青蛙什么的回来喂养幼鹰。

老鸦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是的,这只胆大包天的老乌鸦竟然一直在酝酿着袭击空中霸王。

乌鸦是最聪明的鸟之一,很有群体意识。小乌鸦长到一定时候,它们的父母就会把它们托付给鸦群里最强大的、最老练的公鸦去集训。我们已经熟悉的这只老鸦就是这个山谷最老练的鸦老大。它现在正是临时集训队的总教练。今天,老鸦要把它的集训队临时整编为一支“乌鸦敢死队”,向练飞的小鹰发起一次突然袭击。老鸦没指望有多大胜果,只是想发泄一下长年郁积的怨怼。由于鹰的空中优势,它们鸦族的日子过得太憋屈了。

小鹰在湖上一会儿盘旋滑翔,一会儿做折返飞行,一会儿压翅爬高,一会儿敛翅俯冲……小鹰的飞行技术已经越来越熟练,它现在缺少的就是实战经验,比如遭遇强敌怎么办,遇上风暴怎么办,比如怎样发现猎物,怎样把握出猎的时机……

再过些日子,父母会带着小鹰一起出猎,到那时,父母会在实践中教会小鹰全部的生存技能,培养作为鹰应该具备的战斗精神和强者气概。

可惜,这头英俊的小鹰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乌鸦敢死队在小鹰贴水滑翔时突然发起了攻击。鸦群在高处形成一个网状队形,一下子向小鹰压下来。除了总教练老鸦的口令,敢死队员都默然不语,因为它们口中都叼着一颗石子。

遭到突发的围攻,毫无实战经验的小鹰慌了神,不知该如何应付,不敢高升,继续贴着湖面滑行。乌鸦敢死队就是要逼着小鹰这么做,在老鸦的指令下,像一片黑云似的向下压迫。在低空,尤其是贴近地面或水面的滑翔是无法长时间持续的,小鹰很快发现自己快触水了,而且滑翔的动力已经耗尽。无路可走的小鹰不顾一切地拍动翅膀,力图向上冲开乌鸦阵。

小鹰已失去了机会。老鸦一声令下,敢死队员一齐张嘴,把石子儿向小鹰投掷。

双方都在快速飞行,投掷的命中率不高,但小鹰还是身中几弹。有一枚石子恰好击中了小鹰右翅的关节。这一下,小鹰失去了飞行的平衡。

在鹰的面前,每只乌鸦都怀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投弹之后,敢死队不敢恋战,立刻四散逃散。

小鹰忍着右翅的痛楚,艰难升空,朝着拳头崖方向摇摇晃晃逃去。

小乌鸦们都逃散了,但老鸦还没罢休,拼命把自己的位置保持在小鹰的后上方,一边随飞,一边恫吓性地嘶声吼叫:“哇哇!哇……”

对小鹰来说,这摆脱不掉的吼叫声比翅膀上的伤还要厉害。小鹰张皇失措,完全乱了方寸,飞近拳头崖时居然把崖口常有的上升气流忽略了。

小鹰惨叫一声,一头撞在山石上,随即向深渊坠落,在崖底水面上的一块礁石上变成了一朵鲜红。

波浪一波一波地涌上来,只几下,便无情地把这朵鲜红的花抹掉了。

这个后果是老鸦没想到的。在威严的鹰巢之下,老鸦未敢出声,慌忙向湖对岸逃去。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