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柳宰相敢说敢为 ?
作者:冯梦月、丁卉 时间:2020-05-15 04:09 字数:1522 字

柳浑(公元715年—公元789年),字惟深,号夷旷(kàng),汝州梁县人。性格奔放旷达,口才好,善属(zhǔ)文。为人正直,敢说敢为。官至宰相,死后追赠谥(shì)号“贞”。??

柳浑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一个巫(wū)师对他叔父说:“这个孩子面相不好,命很贱,要送到寺庙里做和尚才能保住不死。”他叔父当真准备照办。柳浑死活不肯做和尚,因为他想读书,想成就功名,干一番事业,所以他说:“我绝对不去,要逼我的话,我就去死!”他叔父没办法,只得随他去。?

这之后,柳浑读书更加发愤,后来考中了进士,做官一直做到宰相。?

他从来都是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和地位。他还非常节俭,据说他做宰相期间,没有自己的官邸(dǐ),竟然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

当时,唐朝西部的边境非常不安宁,经常遭到少数民族吐蕃的骚扰(sāo rǎo),而皇帝唐德宗不去考虑如何抗敌,却一味沉溺(nì)于求和。?

对此,许多大臣都不敢说什么,怕得罪了皇上。但柳浑却与众不同,凡是他认为皇上做得不对或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他都要向皇上提出自己的意见。?

有一天,唐德宗在大殿上宴请朝廷大臣。席间,他对大臣们说:“现在吐蕃已经与我们国家结了盟约。从今以后,我们边境上将是一派和平宁静的局面了。这真是一件大好事,来,让我们为此干杯!”还有人趁机恭维说:“是的,今天一结盟,可以保证一百年没有忧虑了!”

但柳浑头脑却很清醒,他认为没有这么简单,于是他站起来说:“皇上,我认为还不能高枕无忧。吐蕃人毫无信用,说变就变,他们说的话根本不能相信,所以,以为结了盟就安全了的想法,我觉得还为时过早!”?

听了柳浑的话,唐德宗大为震怒。他瞪着双眼,手指着柳浑,大声斥责道:“你书生一个,又不懂军事,怎么能凭主观臆(yì)断、胡说八道呢?”大臣们看皇上发火了,都吓得不敢作声。可是柳浑却不畏权势,他坚持己见,并再三提醒说:“千万不要过于乐观!”?

说来也巧,就在这天晚上的半夜,突然从边境传来了紧急情报,说吐蕃方面已单方面撕毁了盟约,并对边防前线发起了突然袭击。唐军伤亡惨重,吐蕃军队已兵临城下。?

唐德宗一听情报,赶忙从床上爬起来,研究对策。第二天一早,就调兵遣将,派了一支大军去抵御吐蕃的侵扰。?

唐德宗又想起了昨天柳浑讲的话,觉得柳浑真是个人才。他心里想,柳浑是一个文弱书生,却能料知万里之外的边防军事,很有先见之明。从此,他对柳浑特别敬重。?

然而,这引起了一些朝廷中的奸佞小人的妒忌,其中有一个人叫张延赏,他特别见不得柳浑比他强,于是他自恃资格老,风言风语地对柳浑说:“柳宰相,你也别太得意了,你应该多积积阴德。以后你如果在朝廷上再啰里啰唆,说不定哪一天你的宰相位置就保不住了!”

柳浑听了,义正言辞地说:“谢谢你的关心,但要想封住我的嘴巴,不让我讲真话,是绝对办不到的!”?

后来,柳浑还是受到了一伙小人的排挤,但他至死不后悔。因为他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光明磊落的,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的。??

《唐书》(卷142)

《旧唐书》(卷125)

本篇成语解释:

1.【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说话不符合事实,或没有道理,瞎说一阵。

2.【调兵遣将】: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调动兵马,派遣将领。引申为调用各种人力。

3.【先见之明】:xiān jiàn zhī míng 明:指眼光,眼力。有预见事物发展的眼力。形容有预见性。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