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浪潮曲
正文 第二十三章 迎舂曲
作者:王颖、李荣德 时间:2020-05-15 05:07 字数:2171 字

覆盖在梯田麦垄间的积雪刚刚融化,那金灿斑烂的迎春花就开放了。人们看到这生机盎然的金色花朵,无不喜形于 色:七十年代又一个春天来到了丨

看啊,青春的枝条在东风里,在阳光下摇曳着,画出了万紫千红、绿茵铺地的春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在这朝气蓬 勃的春天里,展开了新的一年的瑰丽画卷。

我这样激情满怀地歌颂迎春花,还因为我们大队里有位下乡女知识青年也取了这个响亮的名字——迎春。

你看,在被雪水滋润的黝黑的土地上,在红光闪烁的 “东方红”拖拉机上挺胸而坐的就是我们的迎春!她双手紧握 方向盘,精神抖擞地望着前方,丰满的脸膛上浮动着青春的活力。

一九六八年,迎春高中毕业后,来到我们大队插队落户。 当时,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曾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取了这个 名字? ”迎春回答道:“听我妈说,她在淮海战役接近胜利的时候生了我,为了迎接一九四九年的春天,迎接祖国人民翻身解放的春天,爸爸给取了这个名字。”

啊,“迎春”,这个名字多么富有战斗的诗意啊!她在战 火纷飞的岁月里诞生,又在火红的年代中成长。—九六八年,她已经是十九岁的姑娘了,高中一毕业,她爸爸毅然把她送 到了他当年闹革命的根据地——沂蒙山区来插队落户。

如今,迎春已经在我们大队扎根六年了。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大队的团总支书记,也是我们大队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驾驶员。根,越扎越深;路,越走越 宽。在“农业学大寨”的金光大道上,她高歌猛进,迎来了一 个又一个灿烂的春天。

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有坎坷也有荆棘,有激流也有漩涡。而我们的迎春同志总是胸怀朝阳,笑迎困难,昂首阔步向前进。她刚刚来俺大队那阵,一个反革命分子像苍蝇似的嗡嗡乱叫:“师长闺女进山坳,兔子尾巴长不了。”而迎春却在社员大会上响亮地回答:“请大队党支部和全体贫下中农考验我,这沂蒙山是当年革命的根据地,也是我继续革命的 战场,我要在这里干一辈子革命,学一辈子贫下中农。”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广大贫下中农为她作证, 我们的党支部书记、队干部为她作证。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她的双手打起了累累血泡,她的双肩磨起了层层老茧。她领着青年小伙学大寨人,造大寨田;她带动青年妇女横扫 “四旧”、移风易俗;在严峻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她又 领着共青团员向刘少奇、林彪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猛烈冲杀,向破坏革命和生产的反革命分子发起主动进攻。贫 下中农疼她,爱她,而阶级敌人却把她看作眼中钉,千方百 计想把她挤出我们大队。迎春识破了阶级敌人的鬼胎,她向党支部坚定地表示:“这里就是我的大学,就是我的战场:

 

阶级敌人企图动摇我的脚跟,休想! ”

又一个考验来临了。迎春的妈妈有位老战友,在省会的一个工厂里工作,他瞒着迎春的爸爸妈妈,给迎春写来一封信,劝她离开农村回到城市,并说要在广子里给她找个工作。 迎春读着来信,心想:“好糊涂的李大叔哟,你这是打的啥主意? ”于是,她又打开了日记本,默念着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 念着念着,她力量倍增。她铺开信纸,心潮起伏地给李大叔写回信:

“李大叔:

“听我妈说过,我是在淮海战役的炮火中诞生的。后来,妈又背着我过了长江。现在,我已经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孩成长为一名青年了。今天,在我的面前,也横着一道滚滚的‘长 江’。我们全县的粮食产量要跨过‘长江’去,全县贫下中农都发动起来了,这场战斗虽然不像当年那样炮火连天,但它和第一次过长江一样波澜壮阔。大叔,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能不满怀激情和大伙一道前进呢!

“这几年的斗争生活,使我和山村的贫下中农,山村的山 山水水凝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是贫下中农手把手地教我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是党组织呕心沥血地把我培养成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我怎能舍得离开养我育我的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呢!

“李大叔,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运动中,在农业学 大寨的伟大变革中,在我们第二次跨越‘长江’的伟大战斗中,你作为我妈妈的老战友,应该带领我、激励我、鼓舞我朝着党和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进。”

她那充满革命激情的书信,使那位李大叔看到了毛泽东思想哺育起来的年轻一代的高大形象。后来,迎春又把这个情况写信告诉了妈妈。妈在回信中说:“迎春,你以结结实实的步子走过了六年,你没有辜负党和毛主席的期望,你做得对,妈妈支持你。”迎春读着妈妈的信,脸上泛起欢畅的笑容,真像那盛开的迎春花一样。

看,她驾着拖拉机开过来了,开过来了:在盛开的迎春 花的衬托下,人们热情地向她打招呼:“迎春啊,春来了,你准备怎样迎接崭新的一年呢? ”

迎春满面春风:“还是先从我的名字上理解老一辈革命者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吧!我们要迎接的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整个共产主义的灿烂春天!”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