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言情 > 浪潮曲
正文 第二十七章 牙山金秋
作者:王颖、李荣德 时间:2020-05-15 05:07 字数:3041 字

重阳九月,胶东的山川林岭,重峦迭翠,山明水秀。由烟台开往栖霞的汽车,奔驰在绿复荫浓的山间,绚丽多姿的山川田野,使人胸怀分外开阔。进入牙山山区,公路沿溪谷而上,山溪水满,林带倒映,牙山主峰巍蛾地矗立在胶东腹地。

牙山,是座革命的山。在烽火弥漫的战争年代,有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冲破敌人的重重 封锁,从海、莱、招平原,从蓬、黄、掖山区,投向她的怀 抱。牙山,用她的宽阔胸怀,抚育了无数勇敢征战的英雄儿女。

那时候,她贫瘠,她偏僻。但是,爱国军民热爱她,在这里战斗,在这里生活。深谷山洞是战斗的营房;丛林河涧是坚强的阵地。在制造枪弹的山村里,战友们曾指着片片荒山憧憬着未来:“解放了一定要把它变成花果山!”报警的枪声又响了,他们静悄悄地从山怀狭谷里迂回出去,巧妙地迎击敌人。就这样,他们在这荆棘遍野的山冈上,遥望着延 安,用自己战斗的双手,开辟了通往解放的大道……

翌日清晨,我们登上了这座光荣的山。看吧,艳阳普照,金谷灿灿,原野溢红流彩,一片金碧辉煌。在梯田起伏之

 

处,塘坝棋布,镜子般的水面上映衬着一座座扬水站,一条条清水渠,将周围山村打扮得披缨挂络,珠光闪闪。

山下一角的桃村,绿林红瓦,烘托着缕缕坎烟。村头河谷里,几十头黄牛结队而出。公社的同志告诉我们,桃村公社现有大耕畜三千多头,动力机械一百多部,不少大队脱 粒、扬场、铡草、粉碎、灌溉实现了机械化。粮食产量连续 几年跨过了《纲要》,去年光苹果就总产四百多万斤。桃村 大队有个副业大院,这里,农机修配、轧花、磨面,机器轰鸣,简直像一个巨大的“交响乐团”。在另一角却不时地传出姑娘们的嬉笑声,织花边和编草毯的姑娘们,正用灵巧的双 手,把山间飞鸟,河塘游鱼,田间花朵编入洁白的手工艺品 中。我们到时,正赶上打包外运,那些洁白的花边、草毯, 是牙山女儿的勤劳双手编织起来的,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就要启程,它将为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结成团结、友谊的彩带。

和桃村邻近的接官亭大队,座落在蓝烟铁路一侧。绿树丛中,一幢幢的新瓦房显露出富裕的丰姿。村后的小山包长 满了果树,弯曲盘节的枝头结满了沉甸甸的苹果和黄梨。 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谁知,这个村庄解放前是个有名 的佃户村,几十户人家,都是来自十几个县的一担挑的逃荒 户。那时,没有一亩果园,更没有一亩水浇地。“旱天干土能磨刀,山洪一来浪滔滔,春天辛苦种几升,秋来荒田落野鸟”,这就是当时这一带生产情况的写照。如今,接官亭已有六百多亩土地实现了旱涝保丰收。看吧,闸门一打开,水流 

 

千转,喷珠扬波,真是流水高歌,庄稼欢笑啊。大队党支部 书记李光武告诉我们,当年全村只有一间瓦屋,如今盖起了 近六百间新瓦房,只剩下一间草房,是支部研究决定保留下 来作为教育后代的教材。一间瓦屋,一间草房,足够使人深思遐想。两个“一”字,包含了多大的变迁啊!

沿着长街,我们到了社员刘温的家,这个年近六旬的老人,在战争年代是胶东解放区的民兵模范。一进屋他就指着 炕上的花被、缸里的粮食说:“要说日子,可是没说的啦!旧社会我当了三十年长工,打断了不知多少根要饭棍,如今我 八口家三个劳力,每年除了吃还能分八百多元。”老人说着说着缅怀起往事来:“上一辈子,俺爹扛了一年活,年底跟财 主要钱,谁知财主把账本一扒,算盘珠一拨,白眼一翻,反说俺该他的钱,爹气炸了肺,吐血死了。如今全靠人民公社 顶梁柱,缸里满,碗里香。我常对孩子们说,毛主席恩情如山哪,没有党和毛主席,你们还得拉要饭棍。同志,你说对 不? ”没等我们回答,他自己先爽朗地笑了。新生活像蜜一 样,笑声也分外甜醇,把刘温老汉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这朗朗的笑声,像生了翅膀一样,飞出家门村外。

正在这时, 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姜元起来了。他像一盆火,亲切的热气直往身上扑。他早在一九五二年就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带领三个 老党员成立了一个三户半的合作社。干吗三户半呢?原来这三户人家是贫农,那半户是个中农。这户中农刚入社时,有些顾虑,因此先入了半户。一只脚踏在合作社上,一只脚踏 在自己地里。就这样,三户半的合作社在栖霞大地上敲锣打鼓地成立了起来。不久,有人吹冷风说:“姜元起办的合作社是兔子尾巴长不了,准得春办秋垮台。”

好心人劝老姜:“大哥,操那份闲心干啥?鸡抱鸭子白操心,办好了你也不多得三分利。”老姜扬着大巴掌说:“那就走着瞧吧!俺算认 准毛主席指引的集体化道路了,就是阴风刮倒牙山咱也不回 头。”三户半合作社终于胜利了,第二年全村百分之八十的户都团结到三户半周围,社越办越兴旺,从初级社,高级社, 直到人民公社,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越走越宽广。

道路尽管是曲折的,但却宽阔而敞亮。我们坐上通向唐家泊公社的汽车,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那一闪而过的山山岭岭,好似也在追赶着飞速前进的时代脚步。车轮把我们带到被山峦包围的小盆地——唐家泊。

唐家泊公社有个东三叫大队,座落在牙山西南侧。传说古时有只凤凰飞到村头哇哇哇地叫了三声,没歇翅又飞到另外两个村叫了三声,村里人图个吉利,便取名叫东三叫、中三叫、西三叫。凤凰为什么不落东三叫呢?因为这里贫困。那时,全村有三多:要饭的多,扛活的多,闹饥荒的多。解 放前四十四户人家有四十一户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佃农。自从解放的红旗插上东三叫,特别是毛主席关于“农业 学大寨”的号召传到东三叫,人们欢欣鼓舞,在党支部的领 导下,团结一心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用劳动的 汗水洗刷着穷困的面貌。如今,金凤凰真的在东三叫歇翅了,你看南洼那八百亩亩产八百多斤的大田庄稼,不正是凤凰翡翠般的身段吗?北山那八十多亩亩产五千斤的果园里,那五彩斑烂的果枝,不正是凤凰鲜艳瑰丽的翅膀吗?穷困的牙山山区不仅落下了金凤凰,而且东三叫人要让它带着丰收的喜讯展翅飞翔,他们决心明年让金凤凰不但再次飞过“长 江”,而且要飞过千斤大关。

过“长江”,超千斤。我们所到之处,人们都在以叱咤风 云的气概向大自然进军。我们到蛇窝泊公社的时候,公社正开过夺高产动员大会。他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制定了宏伟的五年规划,决心综合治理境内的三山六岭五道河,重新安排蛇窝河山。有人说:“从来都是水往低处流。”蛇窝泊人说:“咱贫下中农有本事叫流水爬山头。 ”不是吗?公社境内的最大的清水河已经乖乖地听从指挥,爬上山坡,浇灌成千亩山坡地去了。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桃村人、接官亭人、东三叫人、蛇窝泊人阔步前进!整个牙山地区在沸腾!移山填海的气力从千万人心中迸发出来。社与社比贡献;队与队比境 界;人与人比干劲。一个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正以万马奔 腾之势,在牙山山区展开。

离开牙山了,我们多么想再看几眼如花似锦的群山,多 看几眼欣欣向荣的山村,多看几眼钢铸铁打的牙山人啊! 牙山,像一面鲜艳的红旗,一面经过战火考验的红旗, 在人们心头飘扬着,高高飘扬着……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