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潍公路的一个小站,下了公共汽车,我背起背包朝家走去。
当了六年兵,现在复员了。动员复员时,指导员问我去 向,我毫不犹豫地说:“回家去,为普及大寨县,为把家乡建 成大寨式的新农村,尽心出力! ”
日子过得真快呀,连首长勉励的话语还余音在耳,我却已经踏上家乡的路了。
公路两旁,简直像一幅巨大的图画。你看吧!这一边,一溜大标语牌插在地头,上写着“为建设大寨县而奋斗! ”标 语牌后,是一望无际的平整整的麦田。那一边,一面鲜艳的 红旗呼啦啦地飘扬。红旗下,是一群开渠挖沟的社员。他们 推着小车,挑着土筐,奔跑着,竞赛着,一片人欢马叫、机器轰鸣的冬忙景象。
像大动脉连着小血管,柏油铺就的烟潍公路两旁,分出 若干条伸向田野、村庄的黄土路。有的路口插着木牌,写着.“大寨路”、“跃进路”等字样。
我凭着记忆踏上了一条黄土路,抬头望去,惊愕了,迷'惑了,踌躇了……
这就是通向我家乡的路吗?说不是吧,位置对头,别没岔路;说是吧,原来只能通一辆胶轮马车的路,现在却能并排儿跑两辆汽车。路旁排列着两溜茶杯粗的白杨树,一棵棵 长得笔直挺秀。
啊!家乡的路,我最熟悉的路,如今却不敢相认了。它同我的家乡一样,同整个胶东一样,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变得叫人认不出来了。
我正想找人问一下,可巧有两个解放军,骑着自行车,从公路上驶来,车后架上放着简单的行李卷。
“同志,”我向他们打了个招呼,按照军人的习惯行了个 举手礼。
自行车在我面前停下来。哈,我认得其中一位连鬓胡的人,他是县武装部的吴参谋。我这次回乡,就是在他那里转的手续。
“噢,是你呀!小王,怎么,迷路了? ”吴参谋支往车 子,和我握手。
“恩!”
“就沿着这条路猛朝前走吧,错不了!”
“这是前年修的,要跑拖拉机嘛,路窄了车子调转不开。” 另一位同志解释道。
“谢谢!你们要上哪? ”
“哈,咱县计划苦干两年实现大寨县,武装部在滕家公 社搞了个点,俺们是去蹲点的。”吴参谋爽朗地回答,他跨上车子,又回头招招手说:“小伙子,回家后甩开膀子干吧!咱们走的是一条道,奔的是一个目标! ”吴参谋说完,两人飞快地向前驰去。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暗暗地想:说得对哇!我们走在一条道上,全县人民都走在一条道上。这条道就是毛主席 指引的农业学大寨的金光大道。
我大踏步地沿着这条新建的大路向前走去。一边走,一边望着脚下的道路出神。
早先,从俺村到烟潍公路,没有一条正儿八经的路。从村头出来,绕过一片杂树林,涉过一条浅河滩,便是一条一 会儿走田塍,一会儿穿田间的羊肠小道。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阻击日寇进村扫荡,现在的老支书,当年的青抗先队长, 带领民兵在小路上埋地雷、设陷阱,有一回一下就炸死了 十多个日本鬼子,路面也炸得坑坑洼洼的了。一九四七年, 村里组织了支前民工队,为了运输方便,全村老小齐出动, 一夜间修成了一条尺把宽的能走独轮车的小路。解放后,随着家乡面貌的变化,这条路也在不断变化着。一九五八年, 大跃进的战鼓擂响了,运煤运钢运粮食,这条小路走不开 了,刚入社的人民公社社员在社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又修成了一条能跑开胶轮马车的大路。那时候,我已经记事了,有些社员望着这条路乐呵呵地说道:“嘿,有了这条路,就看出咱公社化的气魄了,行车走马的,尽够使唤了。”
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就是这样一条大路,后来也会使人嫌窄呢!是啊,社会主义大农业,在突飞猛进,它将冲决 一切束缚它的罗网。而这条路,就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它使人看到了农村的变化,看到了革命的发展,看到了 农
学大新高潮的到来……
路啊路,你是时代的镜子,是历史的页码,是祖国建设跳动的脉搏!
“嘟嘟嘟! ”身后一阵急骤的马达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回头一看,瞎,六台通红崭新的“东方红”牌拖拉机, 像奔腾的骏马,不知啥时候开到了我的身后。我急忙闪开路,让他们通过。
“解放军同志,探家?……噢,复员啦!哪庄的? ”打头 一台车上的驾驶员小伙子问道。他还以为我是现役军人呢, 当发现我没戴帽徽领章时,才知道我是个复员战士。
“去北柳,学大寨!”我两手理了理背包带,挺挺胸脯,响当当地回答。
“那巧了,咱一条道。来,上车吧!”说着,驾驶员跳下 车,抢过我的背包和网兜,放进车斗。
我没有推让,高高兴兴地上了车,好奇地问道:“同志,你们是县拖拉机站的?”因为他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小青年,还有两位扎小辫的姑娘。
“不是,”几个车上的驾驶员都凑过来了,七嘴八舌地否认,有的还故意拖着长腔。
“我们是——”有个快嘴的姑娘要回答。
“先别说,让这位同志猜猜! ”头辆车上的驾驶员小伙子打断了姑娘的话。他穿一件志愿军式的蓝布棉袄,戴一顶放下护耳的绒帽,黝黑的脸被风吹得红朴朴的,神气活现地朝我瞄了瞄,眉宇间隐含着一种不可压抑的喜悦和骄傲,显然 是在“卖关子”。
“那,是公社机耕队的? ”我猜测说。
“也不是,——同志,你别尽往大处猜? ”
“那,是咱们生产大队的? ”我试探地问。
“这下猜对了。我是北柳的,他们是另外几个大队的。 县里举办了个驾驶员训练班,每个大队又分配了一台拖拉 机。训练班一结束,俺就把各村的拖拉机开回来了。同志,这是咱北柳第三台拖拉机啦! ”小伙子说完,一挥手,驾驶员们都上了车,加大了油门。
我被他的神气所感染,也为我们农村农业机械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
“我就是从北柳参的军,怎么没见过你?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奇怪地问。
“……从青岛来的……插队落户……四年的农龄……”小伙子大声回答着,声音不时被轰鸣的马达声打断。他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伸着指头比划着:“咱大队现有三台拖拉机 ……四部脱粒机、两部柴油机、一个电磨房……整套的排灌设备,一个小修配车间……三四台车床……同志,机械化已初具规模了! ”小伙子无比自豪地断断续续地向我介绍着,听那口气,他是爱上北柳大队了。
“好!好哇! ”我兴奋地大声说。
“前年粮食过长江,今年我开车送的公粮,咱大队…… 又多向国家交售了•十万斤! ”
“嗨,毛主席指引的这条道,咱越走越有奔头啊!”我浑 身热血奔浦,手心里捏出了一把汗,情不自禁地说。
“对,可老支书说,咱不兴……骄傲,还得快马加鞭…… 开足马力! ”小伙子说着,果真一加油门,拖拉机像生了翅 膀似的吼叫着朝前飞去。
小伙子不再说话了,专心致志地驾驶着拖拉机,向前疾驰。身后的几台拖拉机,紧紧地跟在后面。大路上,马达轰鸣,奏响了农业机械化的雄浑乐章。田野里的麦苗儿,仿佛 喝醉了酒似的摇晃起脑袋来。
看着眼前的路,我思潮翻滚。今天我从部队复员了,踏上了家乡的路,踏上了农业学大寨的路。这条路,给我上了 回乡的第一课,给我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广阔灿烂的前景,给我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心。
这条路上,过去行过独轮小推车,后来走过马车。现在又奔驰着拖拉机、汽车。我相信今后这条路,必将修筑得更加宽广,路上会奔驰着更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然而更值得赞美的,还是走在这条路上的家乡人民,是他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用自己的双手,修筑了这条大 道,并且朝气蓬勃地走在这条金光大道上,去改天换地,建设自己美好的家乡。用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祌,去赢得农业机械化的锦绣前程。
啊,北柳到了!仿佛是眼前这条金灿灿的路的锦锻,一 下子把它拉到了我的跟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轻轻地自语:“家乡呵!你的儿子回来了,在农业学大寨的浩浩荡 荡的大军里,又一名新兵要求入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