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1970年12月份,北京、上海开始试点招收文化大革命后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全东胜县只有一个名额,我又被全县推荐为首批上大学的一员,被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光荣地录取了。《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
可是,当我拿上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却恋恋不舍地,怎么也不想离开我的故乡,不想离开故乡的父老乡亲,更不想离开一路经过千辛万苦抚养我长大成人的父亲母亲。我拿着通知书思绪万千,久久地站在那里发呆。父亲也不让我再去上学,理由是:“女孩子家,念了那么多年书又回来了。好容易能劳动了,多挣点工分,找个对象过日子就行了,还念什么藏经呢?”他认为念书就是念藏经呢。
父亲的观念,女孩子出生就是给别人家生的,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女出外向,骨头另长吗。”好容易回来能劳动了,能挣一分算一分吧。而且,女儿在生产队还带领一帮年轻人,很受人尊重,抬举,挣的工分又那么多,。一年能挣三千多分,能分几百元钱,能顶的上一个壮劳力,还要干什么呢?
对于我当时的处境,懂得知足的父亲已经很满足了。从他老人家内心里,确实不愿意让女儿再去学校上学了。20岁的大姑娘了还上什么学啊?找个人家生儿育女,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父亲没文化,还是过去的老观念。这不能怨他。我也从未埋怨过我的老父亲。可是妈妈的观念比较超前,妈妈说:
“好容易女儿能上大学,那可是祖上修来的福分。也是托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福。再加上女儿自己的努力,也真不容易啊。家里祖宗八代也没个大学生,又是去首都北京,那可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身边啊。家里再穷,也不能误了孩子的学习。我们不能看眼前孩子能给我们挣这点钱,就把孩子一辈子的大事给耽误了。那样做我们太对不起孩子了呀。”她主动积极地给我拆洗衣服,拆洗被褥。妈妈说:“不管什么时候,人穷志不能穷啊。再穷我们也要干干净净地走在人前。不能让人家笑话我们。穷也要穷的干净啊。”妈妈并主动联系大队,乡镇干部让做父亲的思想工作,终于父亲被说服了,也同意让我放下劳动去上大学了。父亲还用他们积攒的钱给我买了一块上海手表给我带上说。让我好好学习,毕业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妈妈还反复叮咛我说:“孩子,上了大学,可不能忘了本啊,不能忘了这片土地上曾经养育我们成长的恩人啊!”
我至今牢记父母的嘱咐,也永远不会忘记东胜县,羊场豪人民公社,新曙光大队的领导和郝家圪卜劳动人民对我的栽培,以及欢送我上大学的情景啊。全村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好像是全村的喜事,我上大学的事轰动了整个村庄。似乎那也是全公社人民的喜悦,因为祖祖辈辈全公社第一次出了我这样一个名牌大学生。不,我当时是全县唯一的一个指标。朴实的农民奔走相告,因此大家也都为此兴奋,为此而激动。一时间外来户的女儿上大学的消息传遍全公社,方圆几个村子人都沸腾了。他们敲锣打鼓地轮流请吃、照相,还有人暗地里送几鸡蛋,送一篮子红枣或送点好吃的东西表示祝贺,有的大婶和大爷还拉着我的手谆谆告诫我,要好好学点真本事回来,为咱老百姓服务,为咱老百姓挣口气啊。和我同龄的回乡知青既羡慕又嫉妒,不住地给我打预防针说:“祝贺你呀,你可不要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啊。”不管说什么?我当时真的都很感激大家,并把每个人的嘱咐都牢牢地记在心间。公社领导却握着我的手说:“小刘,我们相信你会成功地,因为你很善良,朴实又爱学习,肯吃苦,还有一股持之以恒地顽强地韧劲,所以我们坚信你一定会成功地。”我至今都不会忘记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啊!
所以,大学毕业时,我坚决要求回当地工作,为那里淳朴憨厚地老百姓服务。是我最快乐的事情。毕业几十年来,我确实身为一个妇产科医生,也点点滴滴地为那里的父老乡亲做着贡献。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的。我都会以我的良心做底线,随叫随到,急她们所急,痛她们所痛。因此也多次得到她们的好评,老百姓都亲戚地称呼我是他们羊场豪乡的“女儿”。她们仍然是我的“娘家人”。
我以知足了。从一个外来户被人白眼和歧视地小姑娘,在父母亲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在党内各级领导的栽培下。在大学时代的教育下,我一路成长为能拿着手术刀,亲自为乡亲们解决痛苦,能在死亡线上挽救一个个小生命的大医生。真的,我长长被这一切所感动着,也长长回忆着那曾经在困难时期帮助过我的每一个我生命中的贵人。
在70年代初我上大学时,我利用大学补贴19元钱的伙食费,省吃俭用地结余下的钱让父亲、母亲每人能来北京走一回。并把当时北京所有好吃的东西,都给父母吃了一遍。还带父母游览了名胜古迹,在天安门和王府井照相馆都留了影。可惜当时我都没舍得花钱和父母合影留念。逛动物园只有五分钱的门票,我都没舍得进去,让父亲一个人进去看了。父亲又没文化,当时真不知父亲一个人看了个啥?反正是进北京动物园看了,进故宫看了,也在天安门前留影了。也去王府井照相馆照相了。至今父亲那个带瓜壳帽的标准相片还挂在我家里,永久地留在我的心里。回家后一项不爱说话的父亲还到处炫耀北京多好多好呢!
大学的四年中,我一直怀念着我的第二故乡鄂尔多斯,怀念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怀念着那浓浓的乡情。一毕业,我就赶快回到了家乡,妈妈说:“我就一个女儿,毕业后只能回来工作。”毕业后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回家乡工作,妈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被分在了鄂尔多斯中心医院妇产科工作,全心全意地为本地父老乡亲服务……这又成了妈妈的一条人缘路。村里谁家头痛脑热,生疮害病,不管是不是妇产科的病?她都要主动带来找我们帮忙。毫无代价,找你没商量。我想老妈妈一是要炫耀自己的女儿是个大大夫,二是妈妈要热心地帮助每一个曾经帮助过她的人。只要是她带来的人,我是必须地要给全程服务好,她要求我不但要给人家解决问题,还必须要让她带来的人满意才行。这就是我的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