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我的故乡
正文 父亲母亲的无私奉献
作者:天地长长久久 时间:2020-10-04 13:10 字数:4263 字

  我大学毕业回来后,父母又送弟弟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弟弟当兵后,父母随着我把户落在城里。但是他们一时不习惯城里无聊地生活,仍离不开养育我们成长的这块毛乌素沙漠中的黄土地,仍要住在这块土里辛勤劳动,耕耘。

  弟弟在部队干了三年。虽然家境贫穷但弟弟个子还是高高地,像一株笔直地小白杨,茁壮地成长着。他不爱学习,但喜欢部队工作,在工作中又很卖力气,能吃苦耐劳,积极向前。篮球打地也很好。在部队影响特好,部队领导准备提拔弟弟当干部,这次妈妈却不同意了。妈妈说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说什么也不让在部队干了。其实妈妈也有私心,那时候国际形势紧张,她怕自己地宝贝儿子被派上战场。硬是把弟弟要回来,分配在绒衫场,后又调回神华工作。弟弟又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山西煤炭大学,现在是神华东煤公司矿区后勤处处级干部,兼支部书记。妈妈常说:“没有毛主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是的,没有父母的努力,没有妈妈的打拼和开创精神,没有妈妈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没有我们的今天……

  妈妈的命很苦,她是一个普普通通地农村劳动妇女,但是在妈妈的努力下,不停地与命运的抗争下,妈妈终于圆了她自己的梦把一双抱养回来的儿女培养成人,也圆了她的儿孙满堂的梦。妈妈的晚年比较幸福,她的一双儿女也很争气。女儿是妇产科医生、教授,儿子是党政干部,处级待遇。孙子,外孙一大堆。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在国家重要单位工作。她的儿女都是捡来养大的,她从不求回报,更没有像儿女索取什么。在她心里只要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生活,她就心满意足了。妈妈不但养育大了我们,还给我们养育了下一代,父母这无私地奉献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的老妈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大女儿生下8个月时,我们由于忙于工作,整天忙于患者,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爬在手术台上,为那些痛苦呻吟地患者解除疾病地折磨。不知在死亡线上拉回了多少生命垂危地患者。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怀着激动地心情,默默地守护和倾听着那一个个即将来到人世间新生儿地第一声啼哭。那是每一个母亲的希望,是家人的期盼,每当望着那一双双对你迫切期待地眼神,看着那一个个焦急地面容。自己就会忘却一切,全身心地投入眼前地患者,把所有精力都投放在抢救患者和患儿的身上。每到这时早以忘却了自己的孩子还锁在家里。压在被窝里,孩子便自由自在地手舞足蹈,乱蹬乱踢地哭啊,哭啊,哭,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哭的小脸憋成紫茄子。哭的汗流浃背湿透了小衣服,哭地那粪便和尿液都无声地侵袭着孩子那柔嫩地的肌肤……有一次妈妈去二级站劳动回来。看着孩子哭成这样,二话没说,抱着孩子就回自己家了。还骂我们是不称职地爹娘。说孩子生在我们这样地父母家里真是活受罪。说她不劳动了,要帮我们看孩子。我却真不知妈妈是怎么给孩子吃,喝,拉,撒地?又怎么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就这样妈妈一看就是8年。毫无代价,无怨无悔地看着孩子,直到孩子上了学我们才接回家。

  孩子回来后和我们很生疏,吃饭都站在门仡佬不敢上桌子。盛饭的时候老用眼晴看着我们,胆小又小气。我当时也真是年轻不懂事,总和孩子过不去。老看着她不顺眼。我也老觉的她长的像先生家的人,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先生家的人老说穷,穷地连起码地亲情也没了,又嫌弃我生的是俩个女儿。对我的孩子从来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他们只知道无限地索取,却忘了亲情。所以,我把对他们的不满发现在孩子身上。老想恶语挖苦孩子。哎.!现在老了才觉的对不起孩子。大宝宝还是很不在乎,对我还是很好的。越好我反而越自责啊。说实在地我对不起孩子啊,也对不起妈妈啊。对不起妈妈,对不起以故的老父亲。因为我的固执和偏见,父母最心疼我的大女儿。父亲曾经告诉我一句话:“让我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我把大女儿带在自己身边。”因为我们的偏心。父亲常常给大女儿偷着买一些零食和衣服,大女儿爱吃什么他就给买什么。大女儿常常回忆:“姥爷给我买那么多好吃的小果子,海红子,糖麻叶和买一堆花花绿绿地糖块,还有我最爱吃地果丹皮,在回家的路上让我赶紧把好吃的吃完,给弟弟妹妹们少留一点我不爱吃的小食品。”从不让大女儿告诉别的孙儿们。有一次父亲给大女儿买了一件好看地海军背心。恰好让我二女儿看见了,哭着拉着姐姐的衣服不放。为一件小背心俩个孩子都扭打在了一起。妈妈一边拉架一边骂父亲偏心眼。哈哈……这就是一生与事无争,默默无闻地,我最尊敬地老父亲的偏爱。

  我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虽然是个大学生,但在好多事上都不及母亲的见解和认识,没有母亲那能宽容一切的肚量和坚韧地精神啊!现在90岁的妈妈,也很开通精明。只是说话有点唠叨。仍然把我们姐弟俩当小孩子,爱管家里的事。但仍很明事礼。她总是嫌弃我们为人处世不周到,老要用过去的礼节要求我们。家里只要来人看她老人家,不管是不是饭点,她都要让我们给做饭吃。否则她就要唠叨好长好长时间说我们不懂礼。家里人嫌弃妈妈的唠叨,妈妈就常常到门岗去串门找乐趣。说人家对她很好,只要她去到门岗,人家不坐也会把椅子让给她坐。妈妈也很惦记他们,在家妈妈也常常说:

  “家里我不能说话,到门岗人家还能和我说说话,还能理解我,我也能听到一点地方的新闻……”于是,儿女们拿回来的好烟好酒、好糖好饼干,好吃的糕点她都像小孩子一样,总要抢着先留给门岗的人员吃,不管多少是妈妈的心意,妈妈念念不忘她的这点忘年之交啊。

  大家都不理解妈妈的行动,但我能理解,并帮妈妈解释说:“妈妈是个老顽童,还是让妈妈做点她愿意做的事吧。”大家也都能理解妈妈了,每次拿回来东西先给妈妈分一份。包括弟弟常常拿俩盒好烟回来,让妈妈送给门岗的人去抽吧。门岗的人对妈妈评价也很好,并说:“你妈妈虽然老了,但是说话一点也不糊涂,思维很清晰,我们都佩服她老人家。只要老人家来,我们宁愿站一会,也想让她坐下唠嗑。哈哈……我们很喜欢听她老人家说过去的事啊。”小区里的人还常常亲切地称呼妈妈“杨老婆儿。”时间长了见不到妈妈时,就要互相打问一下“最近杨老婆儿哪去了?”

  母亲的伟大滴滴滴滴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里。我的女儿们总是念念不忘地说着姥姥,疼爱着姥姥,还让我们多陪陪姥姥说说话。否则将来会后悔的。她们只要休假回来就给姥姥买一大堆姥姥爱吃的东西和营养品,还有衣服和鞋袜。尤其衣服,只要每次买回去,都要遭妈妈一顿臭骂。不让孩子们乱花钱。可是孩子们仍然还是千叮咛万嘱咐地让姥姥吃。没事的时候妈妈总爱喝口酒抽根烟,她们就给妈妈买点好烟好酒,让妈妈自由地消遣。还说:“只要姥姥高兴就行。”

  我的儿子也是妈妈和父亲从三岁拉到10岁,上二年级连退三次一年级,考二年级是他的一道坎,怎么也考不上去了。没办法了我和先生下决心换地方,离乡背井地到西安。重新给他换了学校,换了老师,这才突破二年级这道坎。经过找老师补课学习。因为我刚掉在西安时工作也没原来那么紧张,。于是我利用上下夜班和休息时间,只要有空就带他去看书学习,背课文。我利用休息时间帮他背会了唐诗三百首。正着背,倒着背,甚至还逼着让他全部默写下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才好不容易地上完了六年级啊。初中考了个普通中学,怕他学习不好,考大学有问题,只好又掏高价,花了几万元,托人换到省重点中学。在省重点中学上了高中,并专门请了补课老师补了课。在高考的那一年,给他倒记时40天最后冲刺的日子里。我们在暗地里给他联系学校,联系好的大学,家里什么活都不让他干。结果,他偷偷地买了手机,耍起了游戏。一天80条游戏发送,浪费钱不说,把宝贵的40天高考前的冲刺时间白白浪费了,气的我们嚎啕大哭,呼天唤地地,又有何办法呢?他的高考一落三丈,不但没上分数线,连中专线都上不了。

  没办法又掏高价,又送人情,托人上了个能原学院,就这样三年毕业后,混了个文凭,没等他毕业,我们就又修了一条漫常的道路,给他提前安排了工作,放在上市大企业的工程部。为了他我们付出了不知有多少?我的父母更是付出的好多好多,小的时候白天,晚上都要照顾他们,除了维持生计外,还得细心地喂养他们,还要给他们教怎样做人的道理,身教言传。

  我的母亲是个伟大的母亲,她有博大的胸怀,她和父亲一生没有自己的亲骨肉,却辛辛苦苦地拉扯大我们一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儿女子孙,拉大一代又一代,她老人家无怨无悔,无任何要求和索取。他们能无私地掏出自己全部的爱,给了我们儿女子孙。一想道这一点,我不由地为父母伤心、叹息。又为父母的无私的奉献深深地感动、流泪……是父母亲的伟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有了这种做人的高贵品德,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今,90岁的妈妈把一切都给了我们,给自己只留下了唠叨,我们还嫌弃妈妈唠叨,常常都不能顺着老人的意愿去做,有时候我们也强迫自己顺从老人的唠叨,明知道顺从就是孝顺,但常常也做不到这一点,常常也顶着妈妈干,干完后又觉的对不起妈妈。哎……人就是这样,父母为儿女付出无限,儿女对父母连有限的小事都做不道啊!

  如今,我的老妈妈享受着天伦之乐,按说老妈妈已经90多岁了,她应该一切都放心了。但她还是要操心这个,操心那个,整天有操不完的心。她不但还能生活自理。还老牵挂着她曾经抱养回来的那个双胞胎的弟弟,我抚养大的儿子。老妈妈把对她那个以失去多年的抱养孙子的爱,都倾注在这孩子身上。一切都要顺从着他,唯恐他受到一丁点委屈。孩子结婚时,她早早就念叨着要做好一切准备,比我们做父母的都着急。指示我们要给孩子买新房,买车子。房子还要大,还要宽敞舒适。买家具要上高档。妈妈总念叨着,要去住上几天才能感觉到房子的好坏。总之,妈妈还把我当成18岁的年轻人,把孙子当成是几岁的孩子,要求我时时刻刻地要去过问孩子的温暖和冷热。他总觉的我们对孩子关心的不够,没她想象的周到。整天教训着我们,要我们像她学习。

  可是我们已经产生了代勾,我们的教育方法是把他养大成人后,买了房子,买了高档家具,买了车子。尽我们的一切努力给儿子成家立业后,留下来的日子,放开他,让他们自己去奋斗,自己走自己的路。这样激发他们的自强能力。

  如今,90岁的妈妈也享受着天伦之乐,每当全家人吃什么西瓜呀,葡萄呀……三岁的小孙子首先想到的是奶奶。那天大家吃西瓜,每人一块,妈妈没吃到,急的她的小孙子直喊:“奶奶还没吃啊,奶奶吃啊……”看到奶奶没吃到,他就垫着小脚尖,使劲伸着小手在案板上勾啊勾地,好容易勾到一块西瓜拿给妈妈说:“奶奶快吃,西瓜真好吃啊,真甜啊……”妈妈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