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他,创造了奇迹
作者:何青蓝 时间:2020-10-04 18:57 字数:1478 字

  那段时期,全村人都为沈发达制造出的前无古、后无来的乐器而自豪,对他的赞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村里村亲吃罢饭闲来无事唠嗑或者田间地头忙活等时候,从来不会缺少沈发达的角色。他仿佛成为全村的传奇,如果哪家有天不提他的名字,有可能哪家就不在世间存活了。

  大伙儿以为沈发达制造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乐器,那种乐器就连唢呐团的乐手们也蔚然惊叹,我自然也信服了。因为据他们说这是他们从事唢呐行业那么多年,迄今也不曾见过,更别说拿起来演奏的乐器。后来唢呐团还亲自筹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独奏会,并以全唢呐团的名义下了请柬,亲自邀请沈发达演奏几番,顺便也让全村的老老少少真正的饱饱新乐器的眼福、耳福。

  沈发达的乐器自然也是促成唢呐团早早离开本村的最大原因。

  自从沈发达制造出这样儿神奇般的乐器,大伙儿再也没有像李家大儿子娶媳妇那三天三夜惊喜于唢呐团的心情。大伙儿好似提前订了约定毫不犹豫的纷纷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羡慕嫉妒恨的全把目光放在沈发达一个人身上。而且无论沈发达演奏什么曲子,哪怕根本不是曲子或者不成调子,哪怕他只是随便在乐器上简单的敲击几下,根本够不成音乐的最底线,我想也没有几个人懂得音律。估计都是凑凑热闹。然而,每次到场的人都是里三圈外三圈,围得水泄不通。

  看看被冷落的唢呐团那边总是三三两两几个人,而且还是从根本上不理解音乐不懂欣赏音乐的孩子。孩子们到那里也不是为了欣赏唢呐团演奏的优美动听的音乐,这儿摸摸那儿蹭蹭,里儿转转外儿窜窜的只顾着自己玩乐。最终,他们再也没有演奏和住下的底气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自从沈发达制造出乐器分那一刻起,新生代早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把他们无情取代。他们谁也没有料到沈发达会把他们“一浪拍在沙滩上”。

  唢呐团负责人只好提前向孙旺新递交了辞呈,为了顾及颜面,负责人还亲自写了一份满含深情、文笔隽永、字词深刻、风格透骨的辞呈书。大致内容是说:我们已经把您交代的任务出色的完成了,那孩子不但拥有音乐领域的天赋,而且在创造上也非同一般,不知您发觉没。他已经学会了我们身上的所有优点和技艺,并且运用起来比我们这些老师们还熟悉,甚至我们也自愧不如。如今,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我们也该离开了。看到我们的技艺能够在新的继承人身上得到延续传承,令我们唢呐团里的每位成员都感到欣慰。

  于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沈发达利用架子鼓满含泪水的为唢呐团送了行。自此,他也成为咱们村唯一一位懂音乐会音乐的人。

  直到后来村里正式办学校,五花八门的课本拎在学生手中,音乐教材里画出了架子鼓的样式,村里里才明白,当初他们只是空欢喜,沈发达手里的架子鼓不过是仿制品,不知早在多少年它就已经存在于世、流行于世了。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沈发达是从哪整来的架子鼓模型,直到现在大伙儿同样也没弄明白,沈发达他又是怎样仿制而来的,因为那个年代村里没有实施教育,自然也就没有教材。

  沈发达整整敲了一天。架子鼓发出的声音在最初的几小时,辛苦劳作的大伙儿还能接受,最起码听起来不刺耳。但是,他越打越不靠谱,越打越不成调,中途甚至还把手里的架子梆打到了千里之外,要不是好心的刘家小伙儿瞅的准,一定被齐家男子深埋在修路的泥土里了。

  刘家小伙儿眼瞅着架子梆腾空飞了出去,并且恰到好处的落在齐家男子跟前。他便抢先用手里的铁锹铲起那根长三四十厘米左右的黄木棒,并以一个优美转身动作,十分恰巧的甩在舞台上。沈发达一个哈腰捡起,重新捏在手里,同样回敬一个漂亮的圆弧形动作,“伶”的一声砸在当时大伙儿怎么也叫不出名字但又能发出声的圆盘上。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