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一个乔装打扮的朋友,一天又一天,当它如约前来拜访我们,在它那看不见的手上,携带着无价的礼物。但是,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如果我们不利用它,那么它就会悄无声息地溜走。
一
一个男子在本杰明·富兰克林书店的门厅徘徊了一个小时,他终于开口问道:“那本书要多少钱?”“一美元。”店员回答道。“要一美元!”那个徘徊了良久的人惊呼道,“你能便宜一点吗?”“没法再便宜了,就得一美元。”这是他得到的回答。
这个颇有购买欲望的人又盯了一会儿那本书,然后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是的,”店员回答说,“他正忙于印刷间的工作。”这个男子坚持道:“哦,我想见一见他。”书店的老板富兰克林被喊了出来,陌生人再一次问:“请问那本书的最低价是多少,富兰克林先生?”富兰克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一美元二十五美分。”“一美元二十五美分!刚才你的店员说只要一美元。怎么会这样子呢?”“没错,”富兰克林说道,“可是你还耽误了我的时间,这个损失比一美元要大得多。”
这个男子看起来非常诧异,但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由他自己引起的谈判,他再次问道:“好吧,那么告诉我这本书的最低价吧。”富兰克林回答说:“一美元五十美分。”“一美元五十美分!天哪,刚才你自己不是说了只要一美元二十五美分美元吗?”富兰克林冷静地回答道:“是的,可是到现在,我因此所耽误的工作和丧失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一美元五十美分。”
这个男子默不作声地把钱放在了柜台上,拿起书本离开了书店。从富兰克林这位深谙时间价值的书店主人身上,他得到了一个有益的教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就是价值,时间就是财富。
二
浪费时间的人随处可见,他们不知道时间是多么宝贵。
在位于费城的美国造币厂中,在处理金粉车间的地板上,有一个木制的格子。每次清扫地板时,人们就把这个格子拿起来,随之也把里面细小的金粉收集起来。日积月累,每年可以因此节约成千上万美元。事实上这样的一个“格子”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他们把那些零碎的时间,那些常人不注意的零零碎碎的时间,都收集利用起来。两项工作安排之间的间隙,不期而至的假日,等着咖啡煮好的半个小时,等候某位不守时人士的闲暇……
都被他们如获至宝般地加以利用,并足以取得令那些不懂得这一秘密的人目瞪口呆的业绩。
埃利胡·布里特说:“所有我已经完成的、准备完成的或者是想要完成的工作,都跟蚁丘的形成一样,是经过或即将经过单调乏味、沉重缓慢、持之以恒的积累过程——材料的日积月累、思想火花的不断撞击和对真理的不断辨析。如果说是受到了某种雄心不停地在激励我的话,那么,我最崇高也是最热切的愿望就是能够为美国的年轻人树立这样一个榜样——就是需要充分利用起来那些被称之为瞬间的点点滴滴而又无比珍贵的时间。”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们在玩耍的时候,他总是在学习。”内德·伯克的兄弟在听了他在国会的一次演讲后这样说。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疑惑,内德怎么能集中了家庭的所有天赋与才智。他这时才恍然大悟。
时间就像一个乔装打扮的朋友,一天又一天,当它如约前来拜访我们,在它看不见的手上,携带着无价的礼物。但是,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如果我们不利用它,那么它就会悄无声息地溜走。
每一个黎明,伴着东方初升的那一轮旭日,新的礼物又来了。但是,如果我们没能接受那些在昨天和前天来的礼物,那么,我们欣赏和利用今天的能力也将逐渐萎缩、退化,直至那么一天,我们完全丧失了这种能力。不是曾经有过这样睿智的话语吗?“丧失的财富可以通过加倍努力而赚回;丢掉的健康可以通过饮食的节制和医疗保健来改善;忘掉的知识可以通过废寝忘食的学习而复归;而惟有我们的时间,流失了就永不再回,无可追寻。”
三
“噢,现在什么事都干不了,还有五到十分钟就要开饭了。”这是我们在家中听到的频率非常高的也是最普通的一句话。但实际上,有多少命运多舛、身处逆境的孩子,充分利用了这样一些为我们许多人轻易浪费的时间,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人生事业的丰碑。那些被我们虚耗的时光,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话,完全有可能使得你出类拔萃,成为杰出人物。
马莉恩·哈伦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就,而这主要归功于她能够精打细算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作为一个繁忙的母亲,她既需要操劳家务,又需要照顾孩子。然而,繁忙工作中的任何一点闲暇,她都用来构思和创作她的小说和新闻报道。尽管她成就卓著,然而,终其一生各种各样的消极干扰始终围绕着她,这种干扰完全可能使得绝大多数妇女在琐碎的家庭职责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别的作为。由于她对待时间分秒必争的态度和超常的毅力,在妇女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跟她那样,她最终做到了化平凡为辉煌。
无独有偶,有着繁重家务负担的家庭主妇哈丽特·斯托夫人同样如此,她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完成了那部家喻户晓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彻在每天等待开饭的短暂时间里读完了历史学家弗劳德长达十二卷的《英国史》。《地狱》的翻译是朗费罗每天利用等待咖啡煮熟的十分钟时间完成的,他的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若干年,直到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完成为止。
作为一个石匠,赚钱养家糊口是休·密勒的责任。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了阅读科学书籍,他把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根据自己和石头打交道的亲身经验,最终他写出了一本充满才气和智慧的大部头著作。
苏格兰著名诗人彭斯的许多最优美的诗歌,都是他在一个农场上劳动时完成的。德·格里斯夫人后来成了法兰西王后的密友,但当她在等待给公主上课之前,她就把时间用于创作,日积月累,她竟然写出了好几部充满吸引力的著作。《失乐园》的作者弥尔顿是一位牧师,同时他还是摄政官秘书和联邦秘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刻意注重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坚持苦读,争分夺秒。伽利略是一个外科医生,他努力挤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和常人少有的勤勉,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进行探索、思考和研究,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成果。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曾经在东印度公司当小职员,他的许多传世之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四
试想一下,即便像格莱斯顿这样的天才人物,为了方便可以利用任何一个空隙提高自己,都要随时在口袋里装一本书,我们这些智力一般的凡夫俗子难道还不应该更充分地利用一分一秒,不让时光白白流逝吗?在我们的周围,对光阴的匆匆流逝,有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能在即将过去的时间里好好珍惜自己的青春。他们自信还有充裕的时间在等着他们,无法真正意识到时光如箭的残酷,仿佛一个有钱人多叫几个好菜而并不在意它们是否会被白白倒掉一样。另外一些懂得时光如流水、年少难再来的人则在与时俱进,争分夺秒。
五
许多伟人十分惜时,这也是他们之所以能青史留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利用上天赐予他们的每一分钟,一刻不停地积累、工作、进步。在但丁所生活的时代,意大利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者同时又是恪尽职守、勤奋工作的医生、商人、政治家、士兵或法官。
德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每一天都事务缠身,忙忙碌碌,只有在更深人静的晚上或许多人睡梦正酣的凌晨,他才能抽出时间来从事自己热爱的科学实验。
当迈克尔·法拉第还只是一个装订书本的学徒工时,他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用来做实验了。有一次,他写信给朋友说:“噢,要是我能够以一种便宜的价格把那些整日无所事事的绅士空闲的每个小时——不,是每一天——给买过来该多好啊!时间是我最需要的东西。”是啊,只要能够充分利用一些零零碎碎的时间,把它们积累起来,就能产生丰硕的成果。粒米成箩,滴水成河,贵在持之以恒,点滴积累。只要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有效地加以利用,就必能创造出奇迹。
只要每天找回在懒散中或在琐碎小事上浪费掉的一个小时,并有效地用于自我提高,假使积时十年,十年之内,一个毫无知识的文盲可以变成一个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智力平庸的人也可以精通一门科学。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不能让时间白白地流逝。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掌握一门科学。如果每天花一小时用于自我提高,一个男孩或女孩可以边读边想地看完二十页书——而在一年之后,他可以看完十八卷的厚重书籍,或者是七千页的洋洋巨著。每天的一小时决定了你只是在简单地维持生存,还是过着一种充实的、有意义的、愉悦的生活。每天一小时或许可以——应该说是肯定可以——使默默无名者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使一个原本微不足道的人变成对他的民族功德无量的人。
六
在懂得了时间的巨大价值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么多的青年男女让时间随意在闲散无聊中流逝,每天要浪费两个小时、四个小时,甚至平均达到六个小时,这是一种多么惊人的浪费——简直就是犯罪啊!当日子所剩无几、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他们才想到应当更明智地利用时间。但是,根深蒂固的倦怠和懒散的习惯已经难以改变,已是积重难返,无法挽回了。
珍惜和利用好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抓紧任何一点闲散的时光,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养成的一种好习惯。你可以将其用于开拓新的领域,让自己接触更为广阔的天地;你也可以把这样一些空闲时间用于改进你的本职工作,使之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哪一种,你都需要将“时不我待”牢记心头——时光像流水一样匆匆过去,与其独立江头空叹“逝者如斯夫”,不如从此刻发奋努力,珍惜分分秒秒。
伯克有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评论:“据我观察,无所事事优游度日,就是阻碍一个人成功的最大因素。”夺去人最大部分的时间便是这个人的懒惰闲散,这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时间的主人,最终也就一事无成。
七
那些终日抱怨自己过于忙碌的年轻人,他们真的在一天里抽不出一个小时用于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吗?正如通过其他人所不屑身体力行的勤俭节约和努力工作可以使一个人最终变成富翁一样,别人随手虚掷的时光被许多男孩充分利用了,那些男孩在零零碎碎的时间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素养。
作为佛蒙特州人尽皆知的制鞋匠,查尔斯·弗罗斯特下定决心每天要花一个小时来进行学习。他变成了全美声名卓著的数学家之一,他的不懈努力最终有了惊人的成果,并且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病理解剖学奠基者约翰·亨特利用挤出的时间完成繁杂的日常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了挤时间他效仿拿破仑,每天只允许自己睡眠四小时。著名教授欧文先生花了十年时间,整理了亨特有关比较解剖学的材料。他所处理和分类的材料包括两万四千多件标本,这些都是亨特长年累月辛勤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于一个从普通木工起步学习的人,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学校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成就啊!
“任何在此逗留的人都必须加入我的工作。”这是一位意大利著名学者在自己的门上贴的告示。由此,他明明白白告诉任何来访者要待下来,必然是为了与他的工作有关的事情。对于那些来打扰约翰·亚当斯正常工作和剥夺他工作时间的人,他极为不满,颇有怨言。丁尼生、卡莱尔、布朗宁以及狄更斯都曾经对街头的手风琴师提出过抗议,因为那些手风琴师使得他们无法专心致志地工作。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爱尔兰担任秘书期间,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探索、思考、研究,后来成了一代大家。在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伟人之中,有许多人都是在他们正常的工作领域之外,充分利用绝大多数人轻易浪费掉的点滴时间,矢志努力,而终成大器的。
英国历史学家与银行家约翰·卢伯克以其卓越的史前研究奠定了在学术界的名声,然而,他所有的研究工作都是在紧张繁忙的银行工作之余进行的。
浪漫主义诗人骚塞最终得以完成一百卷的洋洋巨著,是因为在他一生中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时间。
霍桑的笔记向我们表明他是一个勤于动手、喜欢笔录的人,他总是随时把自己脑中所闪现出来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他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便是由这些记录下来的珍贵的材料组成的。
富兰克林尽可能地缩减自己用餐和睡眠的时间,以便可以得到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他是一个真正的不知疲倦的工作者。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他就对父亲每次在餐桌上长篇大论的感恩祷告颇为不耐烦,并询问是否可以简短地说完所有的祷告词,从而节约时间。他的一些最优秀的著作,诸如《冒烟的烟囱》和《航海的改进》等,都是在海上航行期间完成的。
拉斐尔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精英,他那短短的一生像璀璨的流星一样滑过天际,尽管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活了三十七年,但他却给人类留下了最瑰丽的不朽成就。对于那些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而肆无忌惮地挥霍时间的人来说,难道他们不应该为虚度光阴而感到无地自容吗?
八
在时间上一切伟大人物都是极度吝啬的人。培根勋爵在担任英国大臣时,利用业余时间精心耕耘,终成一代圣哲。西塞罗曾经说:“别人用于消遣和娱乐的时光——不,即便是用于休养身心的时光,我都把它们奉献给哲学研究了。”汉弗莱·戴维先生曾经在一家药铺里当学徒,他在阁楼上利用空闲时间做实验,最终成为杰出的化学家。由于在喧嚣繁忙的白天,蒲柏无法集中精力,这位讽刺诗人经常在深更半夜起床写下突发而至的灵感。在跟一个地位尊贵的君主会谈时,歌德突然请求暂时告退,他进了旁边的一个房间并迅速地记下了一闪而过的灵感,以作为正在创作的《浮士德》的素材。乔治·格罗特一方面对自己银行家的职位从不懈怠、恪尽职守,另一方面从不放过点滴时间,写出了传世之作《希腊史》,并以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出任伦敦大学副校长。
乔治·史蒂芬森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完全是凭着个人的勤奋自学成才的。当他还是一个机械工程师时,就利用上夜班的机会自学了算术。他把时间看得重若黄金,从不轻易放过,并利用积累起来的点滴时间完成了一些最重要的工作。
音乐巨匠莫扎特也同样惜时如金,一分一秒在他看来都贵如金玉。他经常是废寝忘食地投身于音乐创作,有时甚至是不间断地连续工作两个夜晚一个白天,可谓勤奋之极。当他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弥留之际,他仍然在病榻上完成了惊世之作《安魂曲》,真可谓生命不息,创作不已。
恺撒曾经说过:“即便是在最残酷激烈的战斗中,我也总能在帐篷里挤出一些时间来思考许多其他的问题。”有一次他所坐的船只失事,不得不游到岸上。在这样生命攸关的危急时刻,他仍然携带了自己所写的《评论》的手稿——这是他在船只下沉的过程中完成的。
达尔文博士在马车上构思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在从这一家走向那一家的途中,他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在小纸条上,以便日后组织成文。他的身上备有许多这样的小纸条,随时备用。马逊·库德大夫完成了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卢克丽霞》一书的翻译,利用的就是在坐马车去看望伦敦的病人的间隙。亨利·怀特是在不断往返于律师办公室的路上学会了希腊语。瓦特在作为数学仪器制造商的时候,学习了化学和数学。伯尼博士在马背上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英国法官马修·赫尔在巡回审判的过程中完成了《沉思》一书的创作。
九
“你若是爱永恒,就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明天还不存在,你能确实把握的只有现在。”这是爱默生曾说过的话。的确,生命的意义仅存于“现在”当中,可是一般的人往往喜欢回忆眷恋过去,也常对未来充满憧憬,却最不注重现在。其实人生的道路,每一步都朝一个全新的情景延伸,人永不能回到过去。
许多穷学生虽然整日疲于生计,然而靠着不懈的努力,即使只能用零星的时间学一点知识,终于燃起了信念与希望,获得了成功与荣耀。重要的在于,他们能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能够充分认识到无声流逝的时间的价值。正如法国作家费奈隆所说的,在某一时点上上帝永远都只能赐予我们一次时间,在他把前面的时光收回之前,他不会给予我们新的时间。
布鲁厄姆勋爵从来不允许自己有片刻的闲暇,由于他做事极具计划性,富有条理,因而,和大多数人相比,他似乎拥有更多的闲暇时光,尽管有些人整日忙碌,但他们一生中完成的工作不及布鲁厄姆勋爵的十分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政治、法律、文学等各方面都是成就斐然。
在短短一周之内约翰逊博士利用晚上的时间写出了《拉赛拉丝》,以便为他母亲的葬礼筹措费用。
林肯一边利用每一点闲暇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法律,一边从事勘测土地的工作。在照管他的小杂货店的同时,他博览群书,积累了广博的知识。在邻居们沉醉于声色犬马的娱乐和喋喋不休的家长里短时,萨默维尔夫人却在发奋学习植物学和天文学,著书立作。她出版《分子和微观科学》时已经是八十高龄了。
耽于安逸使得人们意气消沉、萎靡不振,奋发工作则使得一个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浪费时间的最大害处并不在于被浪费的时间本身,更具危害性的还在于被浪费的精力。无所事事和懒惰闲散使得我们的肌肉日趋萎缩,足以麻木我们的神经。那些惯于走在时间后面的人也惯于走在成功的后面。
工作被英国化学家与物理学家道尔顿看成是自己一生的支撑点,工作就是他的人生乐趣。他一共完成了二十多万条气象记录。在为自己制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之前昆西总统决不上床休息。
十
在织布工厂里,仅仅一根坏的细纱就会使得所有的劳动前功尽弃、付诸东流,使整匹织物变为次品。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人们就会从当事人的工资里扣除由此引起的损失,并且追究责任。但是,我们生命之网中那些坏的线头所导致的损失谁又能赔偿呢?我们不可能来来回回地掷一把空梭子,我们的命运之网每时每刻都把某种线头编织进去了。它有可能会是那种由浪费的时间或丧失的机会构成的劣质线头,那么,这样的一些线头足以使得劳动者终身蒙羞,因为它毁坏整匹丝织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它们将会使得人生的布匹更加美丽灿烂、光彩夺目,它也完全有可能是由惜时如金、拼搏努力构成的金光闪闪的线头。日月如梭,时光如箭,我们永远无法停下手中的梭子,也永远都无法挽留时间的脚步。那些劣质的线头一经编织,就无法再加更改,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久的污点。
没有人会为一个专心致志地工作的年轻人的前途担忧。但是,他晚上离开自己的住所之后又是去了哪里呢?他中午是在哪里吃午饭的呢?
他的周末和节假日又是在什么地方度过的?他在晚餐之后做些什么?通过这样一些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年轻人的闲暇时光是如何度过的,完全能反映出他的个人品质。绝大多数自我放纵、误入歧途的年轻人走向堕落都是在晚饭之后的那段时间里。
而另一方面,那些位及顶峰、功成名就的大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勤勉不辍、孜孜不倦的工作者,他们充分利用了晚上的光阴,或是工作,或是学习,进行自我提高。在年轻人的生命旅程中,每一个夜晚都是一种严厉的考验。正如惠蒂埃那充满睿智的话语所言——
在今天,我们编织生命之网,描绘命运的画卷;在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决定了日后是光明前程还是罪孽重重。
谁能像一颗颗种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那儿汲取营养一样,点点滴滴进行积累,珍惜分分秒秒,谁就能成就大业,铸就辉煌。时间就是金钱。我们也不应当任意挥霍生命中的每一个小时,正如我们不会随便丢弃一美元一样。浪费时间就意味着浪费能源,浪费精力,浪费我们的生命,意味着生命中许多永不再来的机会被我们白白丢掉了。请仔细审视一下你是如何度过时间的,因为我们的未来就蕴于我们的时间之中。
“我们每个人的职责,”爱德华·埃弗雷特语重心长地说,“就是抵制一切世俗的诱惑,克制所有感官的享受,培养每一种优秀的品质,以鹰一般敏锐的眼光仔细观察并抓住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弥补和挽回所有荒废的时间,使得自身成为一个受人尊敬、有益于社会、快乐进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