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勇敢的心
第十九章 知识——现实的力量
作者:奥里森·斯韦特·马登 时间:2021-07-27 19:55 字数:8149 字

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罗曼·罗兰。

受过教育的人能做许多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所做不了的事情。教育能让我们变得举止优雅,心理素质更加强韧,才华得到更大的发掘。有时,人们的确会有这样的感想,即教育与我们的智慧高低是息息相关的。

一位作家曾这样建议那些只能靠手工劳动来维持生活的人:“教育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让我们学会独立与拥有坚忍不拔的决心,不断地寻求自我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能为我们找寻一条最为明智的方法去实现这些目标。”

教育真的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吗?已过世的前教授帕卡德是一间著名商校的创办者。他曾这样说过:“一般而言,那些成功之人都是不断自我完善的人。至少,在商界内是如此。受教育的人总是站在潮流的前面。他们总能获得最大的一份奖赏,这不仅限于政治或是专业领域,在办公室或是财务室里,也是如此。在一些大型银行、保险公司、运输交通公司与制造工厂里,他们占据上层位置的比例要超出人们的想象。

才华与知识在每个工业部门都是亟须的。饱经磨炼的心智和熟练的双手必将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最高的报酬。

《赚钱者》杂志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当年那些认为知识已经没用的人,却发现今时今日在工程制造领域的各个部门享受着优渥薪水的人,都是受过教育的。一家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与高级机械师的同时,仍然还有许多职位有待填补,这种情况可谓是屡见不鲜。一个真正有才干的人是不会找不到工作的。

这种现象将会持续下去,几乎很少有应聘者会失望而归。这对那些想要独当一面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因为这个时代对素质的要求在不断地增长。所以,当今时代不仅为上进与聪明的年轻人和富有创意以及设计天赋的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舞台在不断地扩展,前景一片光明。”

在纽约,一间年净利润为一万五千到两万美元的企业,可谓是收益不错的。但是,这间企业的一个合伙人,他拥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眼光,他认为要是自己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技术知识的话,那么企业的规模将会更大。他让其他合伙人负责公司的业务,自己毅然去德国上大学。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时光里,他每天都要把十六个小时投入到勤奋的学习中去,因为他的眼前只有一个目标。数年之后,他当初的宏伟目标实现了。他成为了这个领域中的权威,现在他的企业的收益是当年的十倍以上。

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带来一种能力——一种更好地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让自己做到更高效。真正的教育让人增强抓住、把握以及利用事物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能力,解开困扰人的问题,这些都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考验。其实,你知道多少书本上的内容,你的脑海中装载着多少理论知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如果你不能随时运用自身的知识,然后集中力量去解决一些问题,那么,你就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也很难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实用化,这样才可能在找寻成功的道路上有所斩获。

米诺特·萨维奇①说:一个接受过全面教育的人,在感知能力与分析能力上不断获得磨炼——让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升。让这样一个人身处逆境,他也能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在这个环境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能够战胜困难,而不是成为其牺牲品。无论他在哪里,只要给他一点时间,他就能控制自己,然后对环境有所把握。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一个受制于环境与条件的人,没有能力去掌控局面,即便他懂得很多,他也称不上是一位受过教育的人。学习不实用的知识,这并非教育的本义。实用的知识,认真的生活,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些才构成了真正的教育。”

这个时代要比以往所有的时代更加亟须具有实干知识、【①米诺特·萨维奇(MinotJ.Savage,1841-1918),美国唯一神论牧师、作家。】具有常识以及实践精神的人。常识是一个时代的智慧所在。在一个追求速度与讲求实效的年代里,人们往往会抛弃那些所谓的理论或是理论家。现在,我们到处都能听到对实干之人的呼唤,而不需要那些总是将事情复杂化或是哲学化的人。这个世纪带给每个人的一个拷问点,就是——“你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你是谁”与“你在哪里上大学”。

知识并不等同于智慧,旺盛的精力也不能取代常识。知识必须要转化成一种能力。科尔顿说:我们宁愿不经学习获得智慧,也不要空有一肚子诗书,而没有智慧。”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大学教育应在何种程度上将知识本身转化为能力的讨论方兴未艾。而更为功利的年轻人则会这样发问:“上大学是否真的值得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调查。我们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二的人都是可以通过手工劳动来养活自己的,只有百分之八的人进入了商界或是其他的专业领域。如果你是属于那百分之九十二的人,如果你有能力接受初级教育,那么,你会有很多途径去接受更多的教育。但他们却几乎都不愿意去接受大学教育。但你若是属于那百分之八的人,你就会认为上大学是值得的,可以获得很多高级的技术培训。在当代,许多大学都与一些技术学校有很多相似之处。

许多人在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下,仍能赚大钱。在他们这些人眼中,上完了中小学,也就够了。他们还认为,当年轻人去上大学或是进入一些预备学校学习的年龄,正是他们在商界的实战中获得能力与经验的时候。

让这群只会赚钱的人叫嚣吧!他们在金钱上的成功绝非是最高级的成功形式。

对于那些想让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人,对于那些希冀着成功喜悦的人,他们拥有着一个富于价值的人生理想,他们想通过教育来让自己实现宏大的理想,让社会与国家为此受益。对他们而言,相比起大学所能带给他们的东西,学费本身并不显得昂贵。

本杰明·德斯莱利说:“生活中最为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掌握最优质信息的人。”

格拉斯通那饱经逻辑训练锻炼的头脑以及深厚的理性,与一位从未接受过教育的砂浆搬运工人所具备的懂得如何正确地将砂浆与砖头搅拌的理性能力相比,真是形成巨大的反差。两者的差异之处,其实也可追溯到最先的源头——就是是否接受过教育的问题。

当我谈到这个国家那些受过教育洗礼的立志为人类服务的百分之八的人群时,我觉得,他们是一群精英。在一般人都随大溜,融入那比例占百分之九十二的手工劳作时,他们却决定走一条不同的道路。我这样说,绝不是对那百分之九十二的人群有什么不敬,这只是对事实的一个简单陈述而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百分之八的人们,可以通过一些高智商的活动——商业或是专业活动,来养活自己。要是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或是高等教育熏陶的话,他们是不可能从事这些活动的。

美国教育专员威廉·哈里斯是这方面的权威人士,他曾发表过一份报告,在谈到成功的概率时说:“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最为重要与关键的职位都落入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手中。在这个方面上,受过教育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的比例为250:1。这份报告是基于这个国家里许多著人士的事例以及在名人传记中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得出的。我记得,好像特温校长是第一位公布这些数据的人。

我也曾看到另一份统计数据,这份数据是基于美国上大学的青年人的比例与这些大学毕业生日后所担任的重要职位的比较。这些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重要职位被比例少于百分之二的人所占据。而这百分之二的人基本上全部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西部有一位很富有的人这样说过:我在夏天努力赚钱,在冬天就到学校里学习。在我十五岁之后,我在学校只上过一个冬季的课程,但是我总是不断地学习书本与社会的知识。如果当初我接受了大学教育,现在我应该已经进入国会了。那样,我也可以比现在更加成功了。”

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律师说:“在过去二十年里,我每天都想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通过不断坚持学习,在早年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我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但在接受知识这方面,我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有人曾睿智地说,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能力就好像蒸汽或电力的能量,这并不仅仅限于驱动某一种引擎,而是适用于任何机械的运作。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让人不禁想起尼亚加拉大瀑布汹涌的水流都被浪费了,即便不是如此,所利用的也不及一半;或是一辆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挣扎着前行,而要在康庄大道上,它却可以搬运数吨重的东西。

银行家哈维·费斯科在其《观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大学教育对商人的价值》的文章。在文中,他这样谈到:“我深信一点,即无论我们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为此打下一个深厚、广阔与扎实的基础。如果一个男孩日后不想只是做一位职位低下的职员或是默默无闻的商人,那么,在他父母能够支持的情况下,他应该接受最好的基础教育。”

一个年轻人在事业的早期阶段,很难感受到不上大学所带来的损失。假设他在十七岁时就进入办公室或是商店工作,而他的朋友则在此时上了大学。那么,在四年后,当他二十一岁时,就会觉得自己在商业能力上要比自己的朋友具有更多方面的优势。但是五到十年之后,那位曾经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工作起来就会显得更为轻松、更为自信,基本上与他的那位没上大学的朋友相差无几了。大学教育将强化我们全方位的能力。如果能正确利用大学所带给我们的资源,这将是一辈子无价的财富。

某位高产的作家曾这样说过:“所谓大学课程,我想应被尊称为一种‘教育’——这只是接受教育的开端,一种基础。大学教育应具有一种普遍的善意,应让学生在离开大学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大学教育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学习书本的知识,大学教育所授予的,也不过是科学与艺术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大学的定位应该是要让学生们懂得如何更为有效地学习。一张大学文凭并不能证明你多么有才华——这只能证明你通过了大学所规定的你要学习的课程而已。”

大学首先要教给学生一种自我训练的方法与锻炼他们心智的能力。这才是大学成功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大学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在其他条件都等同的情况下,相比起没有接受过心智锻炼的人而言,大学毕业生从商后更能取得成功。

安杰尔校长说:“如果生活的唯一目标就是获取财富的话,那么,很多年轻人在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下,无疑都已经实现了人生本应赋予的使命了。但是,如果有人去问这些年轻人,他们该如何让自己不断完善或是怎样才能对社会更为有益这些问题时——或者社会抛给我们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对人类的进步最有帮助的,我想,对上面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不仅不会让我们大学或者教育机构里的学生人数锐减,反而会让接受教育的人在总人口的比例上不断上升,甚至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对每个年轻人的建议是:无论怎样,如果可能的话,都要去接受大学教育。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能以更为恰当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潜质,他会感到更为快乐、更为圆满,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一方面,要是站在一个实用的角度来看,大学教育也存在不少的缺陷与弊端。大学的教学方法似乎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不一定能让学生养成成功所需要的良好思维习惯。在很多时候,诸如理论性、猜想性的能力以及权衡利弊甚至是沉思、思前顾后的能力是过度地发展了。而一种将事情迅速办好的执行能力,果敢决断与勇于践行的能力,则常常是大学生所缺乏的。

大学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养成迅速与及时行动的能力,学生们总是惯于权衡利弊,思虑再三,最后还是难下定断。但是,当他开始日常的工作生活后,就会发现许多事情都是需要及时的决定以及迅速的行动的。没有时间让他拖到下周或是下个月去解决,因为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今天解决。因此,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存在的不足,他们要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方能获得一些很实用的知识。

为了迎合当今时代的需要,美国的许多大学都纷纷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驱使他们不得不这样做。现在,工业以及商界的许多优秀人才都是出自大学。相对而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商界,而不愿意从事专业领域的研究。就耶鲁大学而言,相比于往年,现在进入商界的毕业生增长了二十五个百分点。大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成为了商人或者是商界的领袖。而成为学者或是从事专业研究则不再是一个典型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了。现在,他们的选择也趋向于更为功利化。

头脑冷静、富于实干的年轻人在大学教育中如虎添翼,在日后的人生里,他们将为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塞斯·洛说:在许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心中,会有这样一种很本能的思维倾向,即源于书本的知识是人们所必不可少的。

但是,人类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也同样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出于本能的常识、未受过多少教育而取得成功的实用智慧,是我们要想不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知识。”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商界。饱受锻炼的心智与常识两者结合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价值。约翰·洛克认为,一个“常识没有开化的人”,倘能接受全面的教育,不仅能成为最为全面与有效的公民,也将成为工业或是商界的领袖。

大企业之所以聘用大学生,一般来说,因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基础上,大学生最终能够成为更好的经理或是领袖,尽管大学生常常给人留下实用才能不足的印象。大企业的老总们知道,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充分利用大学教育的机会,即便这可能会暂时扼制他的实用性能力的发挥,但大学教育却给了他一个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事情的迅速把握能力。一个大学毕业生最大的缺点在于他们喜欢满口理论,将文凭的价值看得过重。但是,当一些未来的美梦逐渐破灭之后,他却可以及时地加以调整。当他一旦掌握了一门行业的所有细节后,就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大学阶段,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调动自身的心理能量。当他们一旦学会了如何应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如何运用自身的才能时,他将变得更为强大。这是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所不敢想象的。

特温校长说:“接受教育其实是在为我们日后的事业节省时间。我们似乎是要先往回走几步,然后才能完成一个大步跨越。大学教育带给我们一种活力、朝气、快速执行的能力以及有效办事的能力。一个年轻人花上四年时间接受大学教育,这有助他更早地进入自己所喜欢的行业。我偶尔间知道在一座伟大的城市里有一间最大规模的零售企业——当然,具体的名字我不能说——最近,他们所有的合伙人都订下了一些有效期长达50年的协议。在这些协议中,有一条协议要求每个合伙人的儿子都必须在该企业接受五年时间的学徒锻炼。但是,若是接受了大学教育,学徒的时间就可缩减为三年。这个方法可能是从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商人——犹太人那里所学到的。尽管犹太民族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但他们在本质上与其他民族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们的成功可以部分归结为对教育的极端重视。克利夫兰,一位从事五金生意的商人,常常这样说,当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两周之后,他所具有的价值就与那些只有高中水平、工作了四年的人等值了。之后,他的价值将呈几何式地增长。这位来自克利夫兰商人的话在我看来是过于偏激了。但我敢说,种种事实都在证明一点,接受大学教育是对时间的最好投资。”

在许多大学里,大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都选择进入商界。而这些毕业生对大学投资的一种回报,至少从他们进入商界之后,表现为一种金钱上的回报。有很多例子都充分表明,大学毕业生在投资大学教育上的收获是极为丰厚的。毕业生可能需要从最底层开始工作,获得最低微的薪水,但他却可以很快地从底层爬升。他所处的位置越高,进步就会越大。就在昨晚,一位杰出的制造商对我说:‘我愿意花上一万美元的年薪去聘请一个人到我办公室工作。’他接着摇摇头说:‘但是,我找不到这样的人。’而有能力去赚取年薪一万甚至是五万的人,基本上都是过往十年或是三十年来往届的大学毕业生。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正招聘许多大学生到各个部门工作。这些人在未来五十年里所获得的金钱上的报酬,将集中代表着年轻人投资教育所能获得的巨大价值。”

舒尔曼校长说: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对大学生表现出居高不下的需求。就拿工程制造业来说吧。

15年前,学生们要用一些“花言巧语”来哄骗这些机械生产制造商给他们试用的机会。正所谓“一人呼,万人应”。到了1900届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几乎每个人都收到两到三份的邀请。一间著名的电力公司曾将一个班的所有毕业生都请过去工作了。因此,许多公共学校现在都亟须大学毕业的老师,而这种需求将随着供应而不断增大。”

所有的这些社会变化以及趋势都越来越清晰地表明,我们的文明正趋向于更为复杂与更有组织的方向发展。“见好就收”的工作方法与没有技术的员工都将被淘汰。随着美国的制造业、商界与欧洲大陆的竞争全方位地展开,我们每天越来越明白一点:即利用高级技能与才能,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这样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在这个时代,去做世界要求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需要接受科学方法培养下的准确度、眼光以及特殊的培训,这些都是人们只能从大学教育里得到的。

耶鲁大学校长亚瑟·哈德雷说:“现在,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增加,但即使是这种增幅我们现在也难以满足。这在近几年商业活动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突出。当我们比较一下繁荣时代与萧条时代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繁荣时代投入资本的产出要比现在的产出更大。商界与政界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将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与公共生活的标准。我个人认为,这应被视为政治进步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其原因。我们现在面临的许多管理上的新问题,都是需要许多训练有素且具有广阔视野的人才能解决的。这必然会对下一代公职人员的教育有很大的要求。”

詹姆斯·康菲尔德说:“在商界打滚十年之后,大学毕业生必将轻易地超过那些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商人。而且,他们在工作之余还会有一些业余爱好。他们在取得成功之后,只想让工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生活而苦苦地工作。”

在我所认识的许多成功的商人中,不少人告诉我,他们偏向于聘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因为,这些员工更能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件事情,他们一般都具有较为高尚的人格、远大的目标,这是许多没有上过大学的员工所不具备的。而且,这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更为忠诚,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所现代化、装备齐全、与时俱进的大学,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让莘莘学子从中获得最充足的知识养分,为他们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牢固与全面的基础。

特温校长在一篇论文中呼吁人们要对以下这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即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在时间与精力上都投入巨大,但是他们从大学里收获的要远比投入的多得多。他们从与老师或是同学的切磋与砥砺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这要比他独自一人学习更有收益。因此,他们成为了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正是这些人在数个世纪以来不断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而在历史上也闪耀着他们光辉的名字。

伟人之所以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这与他们早年所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不仅让他们胜在起跑线上,也让他们比别人前进的更快,有能力担当更为重要的职位。

锡拉库扎大学的戴尔校长在谈到一个人如何定位好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时,这样说道:“你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以及思考的全面性、真实性,都决定了你自己的运行轨迹。人们常常喜欢谈论财富、朋友以及许多成功的偶然因素,但这种对成功的看法是不全面的。那些真正具有能力以及才华的人始终会发光的。星星总会找到属于自身的轨道,这种轨道是固定的且被某种无法更改的法则牢牢掌控。但是,我们首先要做那颗“星星”,然后自然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了。这取决于我们与其他“星星”以及处于永恒运动空间的关系了。”

星星为进入轨道所做的准备或是轨道为迎接星星所做的准备,这两者与我们在世上最优秀的学府所接受的最高级的心智锻炼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大学里面所学到的语言、历史知识或是一些科学知识的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怀,但是,大学赋予我们充盈与美丽的人生以及无限的能量将伴随我们一生。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