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崇高的目的地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爱因斯坦。
“本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的进步历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历史——他就是沙夫茨伯里。”索尔兹伯里说。格拉斯通也曾这样地称赞过这位伟大的改革家:“英国之所以长治久安,并非由于我们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或是有一群优秀的立法者,而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沙夫茨伯里这样具有博爱精神的绅士。”
虽然沙夫茨伯里①出生在一个显贵的家庭,但他从早年开始就拥护穷人与那些被压迫的人。他拒绝了金钱所带来的种种诱惑,放弃了安逸与舒适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紧跟着自己的理想;不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崎岖,或是遇到多大的阻滞,他也仍然一往无前。提高穷苦工人的社会地位,这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事业。为此,他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投入于此。而他是如何做到的,这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①沙夫茨伯里(Shaftesbury,1671-1713),英国政治家、哲学家、作家。】一些破烂的学校、夜校或是破旧不堪的房屋、帐篷、俱乐部、阅读室、咖啡厅都被装饰一新,好像施了魔法一般。而之前脏乱差的地方以及犯罪猖獗的旅游胜地现在成为众多伦敦穷人娱乐的好去处。水果贩、擦鞋者、报童、商店女工、女裁缝、女工人、工厂职员、英国制造业内的男男女女们都将沙夫茨伯里视为上帝派来人间的使者。当他逝世时,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一片哀伤之中。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出身显贵还是低微,都静静地跟随者他的灵柩到了威斯敏特大教堂。皇室成员、公爵、议员、商人、政治家、学者、工厂员工、女裁缝、卖花女、烟囱打扫者、水果贩,还有从这个国家四面八方涌来的劳动者们,他们就好像一家人一样,共同缅怀这位慈父般的人。
菲利普·布鲁克斯说:人生的要义在于奉献——奉献别人,而不是限于自我。自我是极为狭隘的。我想对刚刚涉世的年轻人这样说,也想与历经世俗磨炼的成熟人分享这些。生命并非只是为自我而存在的。正是在奉献之中,我们的生活得到不断的升华。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一生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我真的希望自己有能力去说服我的所有听众,让他们明白奉献的重要意义。在奉献之中,我们将自己融入别人的生活之中,别人也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你与别人合二为一了。你们共同为人类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接近上帝,让神性走进我们的心中。我们并非是要向教皇、教士、教堂等人或机构屈服,而是要有自身的独立性。要想过上真正成功的生活,你不能逃遁出这个世界,然后自娱自乐,什么事都不干。只顾自己,这并非是奉献的本义。我们必须要放弃自我的存在,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自己与别人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的心容纳别人吧,奉献别人,这样,你将终身受益。任何真正到达伟大的人,无一不感受到自身与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上帝赐予他的东西,他又奉献给人类。
当然,你有很多名字去称呼它——慈善、仁慈、博爱、无私、兄弟情义——但这些不同的叫法都不能改变爱的本质——正是这爱的五花八门的表达方式,让人类创造了最伟大的事情,将人类提升到最高的境界,让我们摆脱了茹毛饮血的低等生活。
科学不断创造着奇迹,为我们好奇的双眼不断展现出一片新的宇宙与世界,按照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让自然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科学让隧道穿过高山,河流改变航道,把被大洋分隔的两岸紧紧拴在一起。但是,只有爱,以其纯化、振奋的影响让人心为之激荡;只有爱,环绕着整个世界,让我们向穷人、弱者、悲伤者、受难者伸出援手,让他们分享人类飞速发展的科技与思想文明所带来的美好。
“从现在开始,谨遵信念、希望与爱。”圣·保罗写道,“但三者之中,唯爱最大。”这是在践行一种法则,一种获取成功的法则。
亨利·德拉蒙德在圣·保罗理论的基础上对爱进行分析时说:爱有七种组成成分——耐心、友善、慷慨、谦卑、有礼、无私以及真诚——正是这些成分组成了上天赐予我们的最高礼物——臻于完人。你将会发现,爱与人类、与生活、与熟知的今天或是未来的明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不是虚渺的未知的永恒。我们时常听到上帝之爱,耶稣基督时常谈到对人之爱。我们要与天意和谐共处,让爱给这个世界带来和平。”
“人类所能为上帝做得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对他的子民亲切友善。我时常会惊讶地发现,为什么人类之间就不能和睦共处呢?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共处啊!只需要我们即时的行动,就可以轻易地做到。赐予别人以爱,这是一种无瑕的行为,而我们所能给予的远超出自身的想象——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比爱更加让人值得憧憬了。爱永远不会凋谢。爱就是成功,就是生活。‘爱,’我愿与布朗宁一起说,‘就是生命之源。’”“当你蓦然回首人生时,就会发现,那些鲜活的时刻,让你真正感觉自己是在生活的时刻,都是那些你以一种爱的精神去做事情的时候。当记忆浏览往事时,越过人生所有短暂的欢愉,就会跳到那些最为美妙的时刻,当你能够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对别人施与善意。这些事情可能显得那么琐碎与不值一谈,但你会觉得,正是这些小事让自己驶进了永恒。在我的一生中,我也算是阅遍了上帝之手所创造的许多美丽事物,我真的很欣赏他加诸于人类身上的种种美德。但当我回过头审视自己的一生时,我感觉自己似乎站在众生之外,上帝在对我表达爱意或是小小爱的举动,让我感到了他的存在。这种短暂的经历只有四到五次。让我深深感到——爱,是生命所必须坚守的。其他的美德是可以预见的,但是爱的行为是默默的,没人知道其中所潜藏的不朽力量。”
德拉蒙德①接着说:“在非洲的中心,在一些面积庞大的湖的周围,我遇到许多黑人男女,他们唯一还记得的白人就是大卫·利文斯通。当你追随他的脚步,沿着这片大陆行走,当人们谈到这位三年前逝世的善良医生时,脸上总是绽放出微笑。他们也许对他不是很了解,但却感受到他那颗充满爱意的心。”世间没有比爱的善意更持久与让人感怀的了。
“你真的打算驾着这艘小船去迎接大海的风浪吗?”拿破仑对一位从法国逃出的年轻的英国水手说。当这位水手逃到了布伦港口时,他自己用一些树枝与树皮造了一艘小船,他准备驾着这样的船去应对英吉利海峡的巨浪,希望中途能被英国的巡航舰发现。
“如果你同意的话,我会立即上船的。”年轻人说。
“你无疑有一颗爱国的心,你这么急切地想回到自己的祖国。”拿破仑说。
“我只希望回去见我的母亲,她现在年纪大了,生活又贫【①德拉蒙德(HenryDrummond,1786-1860),英国银行家。】苦,身体又不行了。”水手说。
“那你就应该回去看她。”拿破仑惊叹道,“请你代我将这袋金子送给她。她能培养出这样一位具有孝心与责任感的儿子,肯定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于是,拿破仑让这位年轻的水手登上了法国的舰艇,挂着停战的旗帜,将他送回了英国的舰艇。
爱是打开所有心房的金钥匙。要想在事业或是生活上取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这扇魔法之门。我们要将自身这一强大与充满能量的爱意施与别人,否则,就难以取得最高层次的成功。你可能是出自于一种责任感去关爱那些大城市的贫民或是一些天桥下的无家可归者,或者你就是教会成员,不想对别人不问不管。不管出于哪些原因,我们都要去救济这些穷人,教会他们一些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生存下去。但若是你没有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意,那么你的努力最终也是白费工夫。面对许多人对于该如何去帮助那些他们从街上发现的无家可归者时,一位救济会成员说:首先,我们要学会爱他们。”这句话是救济会迅速发展壮大的秘密。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命运对你开了多大的玩笑,如果你不能以爱待人,你的生活就是一种负累,让人掉入了绝望的深渊。真正成功的老师,是不会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不是因为可能的恐惧而保持自律,或是迫使学生去学习,否则就让他们遭受惩罚。相反,他为了学生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心系自己的工作,至少以一颗宽广的心去试着帮助那些幼小的心灵。爱让能力倍增,爱有一种直觉的能力,若是没有这种能力,它是难以直抵我们灵魂深处的。一个成功的牧师必须受制于一种让人向上的欲念。他必须要有爱心,否则难以提升别人的心灵。一位真正的律师不仅要热爱法律,更要热爱真理与公正,他必须要更加关注顾客的需求,而不是自身的收入或是一些名望。
康维尔①说:“当我在耶鲁大学读法学时,有一位家境贫穷的同学。他的衣服显得有点破旧。但我很喜欢这位同学,虽然我与他很少交往。我之所以对他有一种爱意,是因为他出身于贫穷家庭,但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想,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他也会这样对我的。当他在耶鲁读法学时,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法官。这是他的一个坚定目标。但他的父亲对此坚决反对,他只能带着几件衣服就离开了家。他努力工作,积攒了一些钱,抓紧时间来获取知识。由于他半工半读,所以他上不了每节课,他的同学给予了他帮助。同学们将在课堂上记录的笔记借给他。他热爱法律,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律师。他热爱公正,热爱真理,当别人看到他的决心时,就会说,‘他必将会取得成功’。现在,他成为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虽然与别人的帮助分不开,但是这与他对工作的热爱是分不开的。
让这个贫穷的年轻人奋起的精神——就是一种对工作的【①康维尔(RussellHermanConwell,1843-1925),美国演说家、慈善家。】热爱,对真理与公正的期盼,以一颗无私的心去推动人类共同的利益不断前进。保持一种爱,这就是我们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最大保障。无论你是一位科学家、演讲者、物理学家或是造船者、老师或是医生,爱,就是你所能给予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如果你为了自己的欲望而将别人踩于脚下,你是很难感受真正的人生乐趣的。
“你们可能认为为了自我是一种不断激励我们前进的方式,”怀特·马尔维尔说,“但我要告诉你,正是对自我的克制才让我们做出一系列高尚与善良的举动,为这个世界增添光彩,让其显得更加美丽。”
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爱让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离开了富裕的家庭、亲爱的朋友以及原先的舒适与幸福,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抢救伤员,在被疟疾肆虐的克里米亚关爱着病人。
内战期间,在弗雷德克里斯堡战役中,数百名受伤的联军士兵只能躺在战场上,他们呻吟着要喝水,但回答他们的只有敌人隆隆的炮声。最后,一位来自南方的士兵无法忍受这样的场面,他恳求长官让他去拿水给这些受伤者。长官告诉他,如果他一走到对方的炮火之下,就会当场丧命。但是,这些伤者的呻吟在他耳中已经掩盖了炮弹的声音,他走出来,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为伤者取水。双方的士兵们都傻眼了,看着这位英勇的士兵毫不顾忌枪林弹雨,将取来的水一个个递给受伤的士兵,让他们干裂的嘴唇能够喝到水。联军士兵被这位不顾敌军炮火的英勇小伙子的行为感动了。他们与盟军都停火了一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这个年轻人走遍了整个战场,让那些口渴的伤员喝水,将他们受伤的肢体摆正,将背包放在受伤者的头部底下,给他们轻轻盖上衣服与外套,好像他们就是他的好兄弟。
苏格拉底说:“在爱诞生之前,许多恐惧由于我们自身的匮乏而占据着我们的心灵。当爱驻足于我们心间时,所有的这一切都被消除了。”
因为爱正处于一种成长的阶段,所以许多恐惧之事得以继续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因为人类仍还处于“童年”阶段,所以恐惧、愤怒、仇恨、野蛮、自私以及自大都以最原始的方式展现出来。人类的道德仍还处于最原始的阶段,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兄弟情义,囤积他们用不上的金钱。这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爱是什么。爱的本质就是奉献。我们自身邪恶的欲念要受到严格的控制,不能任其泛滥。若是人类都明白了爱的本义,那么,这个世界将再也没有战争、仇恨、阴谋或是不择手段超越别人的欲念。人类的所有低等卑鄙的欲念都会在神性的力量下消失。
爱是宇宙中的一种建设性力量。有爱的地方,我们就能构建起生活的脊梁,让欢乐与美丽成为其坚实的结构。爱,让落魄者免于潦倒,让跌倒者不再哭泣,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的曙光,向沉闷与无聊的生活投下光明,让弱者的身心得到照顾,为疲惫的旅者碾平崎岖的道路。爱,总是无所不在地存在着——教会人类如何面对生活。
在一个乡村的公墓上,一块白色的石头下就是一个小女孩的坟墓。石头上刻着这样几个字:“她的小伙伴这样描述她——与她在一起时,人就会向善。”这些简洁的话语浓缩了一个短暂生命所充满的美丽的故事。这个小女孩身上彰显了基督之爱。这就是走向完美生活的唯一秘密。爱驱使着我们向善。即使一个人跌落谷底,但他仍有机会再次爬升,因为他无法抵挡爱的呼唤。玛丽·马格德林的灵魂被上帝之爱所感化,最后,这位罪人成为了圣人。冉·阿让,这位维多·雨果书中不朽的传奇,由于社会的种种压迫而犯罪,但在一位善良的主教爱的感化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后成为一位富人,并将自己的后半生都投入到为人类谋福祉的服务之中。伊丽莎白·弗莱在英国监狱里劳作时,让那些早已被世人遗忘的牢友们重新燃起了希望与勇气,将那股被他们忘怀许久的行善勇气迸发出来。若是没有这位具有善心的人出现,他们也许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是爱了。她身上的基督之爱可从她对一位同伴的回答中体现出来。当这位同伴看到她对一位被关在伦敦西门女子监狱的朋友友善相待时,就问她这位朋友到底犯了什么罪?“我不知道。”弗莱女士说,“我从没有问过她这个问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这个时代,莫德·巴灵顿·布斯让许多男男女女重新获得了尊严,让全世界的工人们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要是没有她的努力,他们可能早就被这个虚伪的社会逼得要去犯罪了。
当代一些最著名的慈善家都对穷人怀有一种深深的爱。
“五年前,布列塔尼的一位年轻助理牧师突发奇想有了一个想法。”一位作家最近说,“他自己没有能力去帮助穷人,因为他的年薪才只有80美元,他的朋友们都在贫穷中挣扎着。他的这个想法很简单,但听起来又有点荒唐,那就是穷人应该帮助穷人。这位热心的年轻人说服了三个妇女去帮助他。其中两人是裁缝,另一个则是做仆人。这四个人都同意将他们的工资用来开始一项新的实验。
“所以,在圣·塞尔文的贫穷大街上,许多贫穷的人们被组织起来了。在一个破烂的阁楼里,第一批领取养老金的是两位老妇人,她们得到了妥善的照顾。珍妮·茱根是这一团体的第一位发起人。”
“正是那位年轻助理牧师的一个看似荒谬的想法,让贫穷的人们自我帮助。在那间破旧房子的行为拉开了近代宗教与慈善活动轰轰烈烈的序幕。耶稣基督的出身也是极为卑微的。时至今天,在整个欧洲大陆上,有超过250个分支机构,每天为超过三万三千名贫穷的老年人提供食物与庇护。”
在今天,在大城市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许多姐妹会的成员们提着篮子或是推着小车在街上救济穷人的情景。阿贝·勒·佩勒尔在生前看到了他当年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大约在两年前,一位名叫安妮·麦当劳的制衣工在纽约死去。她将自己所留下的价值两百美元的财产全部用于为残疾儿童建立房子的计划。当时,许多慈善机构都在帮助穷人,但是在大城市茫茫人群中的那些残疾儿童却被忽视了。这位制衣工想起了要为这些孩子提供帮助,为此,她将两百美元投入这项慈善事业之中,还有一个人捐款了两千美元,以此为基础成立了黛西·菲尔德斯慈善会。在著名的巴里塞德斯岩壁之后,离哈德逊河不远处,是一片广阔的土地。这里,夏天长满了雪白的雏菊,冬天则覆盖着白雪,矗立着一座面积不大的医院。这座医院收留着许多残疾的儿童,他们在这里不会被送走。在他们被治好或是能自力更生之前,都会得到这里的庇护。
但对于生活贫穷的苏菲·莱特老师来说,新奥尔良这个地区根本没有为年轻男女提供免费夜校课程的机会。她当时只有16岁而已,但从12岁起,她就自立了。她亲眼看到新奥尔良地区许多年轻男女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尝试说服一些公立学校去让这些学生上夜校,但以失败告终。于是,她向这些辍学的学生们敞开自家大门,让他们接受教育。在白天忙碌的教书工作结束之后,在晚上,她出于一种善意,义务去教这些学生。她呼吁别人也参加这种义务教书的活动,得到了热烈的响应。现在,接近一千名学生参加她组建的学校。有的一家老小一起上课,有的年过半百,有的还只是小孩子,他们都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入学的唯一要求就是,他们的确是穷的没钱上学了,而且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许多成年人与孩子都是赤脚过来上课的。她与其他的教师都想尽办法去为他们买鞋子与书籍。通过一些朋友的慷慨解囊,她不断地扩大学校的规模。一年年过去了,她的学校具有的课程包括绘画、描摹、黏土制模、音乐、记账的全部课程。
每个人都应该对英国的德国裔慈善家乔治·穆勒有所了解吧。他在19世纪上半叶在阿斯利·坦斯这个地方开办了一间著名的孤儿院。他刚开始没有钱去创办这样的机构,但是他对穷苦、无家可归的孤儿们的爱,让他坚信一点,上帝一定会让这样的事业繁荣起来的。这个伟大的机构,可以说是他的爱与信仰的产物,让数以千计的流浪儿得到庇护之所,而资金的来源则完全是人们自愿的捐款。
这些善良的心灵,一心只想着别人,没有顾及自己,却实现了O.B.弗洛辛厄姆所说的真理:“秉持一颗宽广之心,想想自己应如何去服务别人。这样,你自然就会慢慢成长。属于你的份额不会被别人抢去。你的身上将散发出一种力量。尽力从善,做到最好。”
将友善、爱与仁慈撒播给任何与我们交往的人,这样,人们是不会忘记你的。沙夫茨伯里、库珀、皮博迪与穆勒等人并不需要铜像或是大理石的雕像来让人们铭记他们的名字。这些慈善家的名字已经深深嵌入了国民的心中。他们所做的工作铸就了最为坚固的纪念碑。他们的名字将流传百世,在受益者心中永存。
我们应以别人行为的结果来认识他们。一个人的生命若是能结出善意的果实,这将是我们得到上帝青睐的唯一方式了。
传说有一位世外隐士,他在堤博德的山洞里住了六十年,在那里斋戒、祈祷以及苦修,花上一辈子的时间想与上帝有所接近,这样他就可以在天堂里确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他却仍不知道何谓真正的神圣的举动。某晚,一位天使对他说:如果你想在道德或是圣洁方面上超越别人,那就试着去模仿那位挨家挨户乞讨与唱歌的游吟诗人吧。”这位隐士听后感到很不满,于是找到了这位游吟诗人,质问他为什么会更受上帝的恩宠。诗人低下头回答说:“我的天父,不要嘲笑我。我从没有做过善事。我连祈祷的权利都没有。我只是挨家挨户地用我的提琴与横笛来取悦别人而已。”
隐士坚称,他必然是做了某些善事。诗人回答说:我没有。我并不觉得我做了什么善事。”
“但你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乞丐,难道你肆意地挥霍了财富吗?”
“不是的。”诗人回答说,“我曾看到一位贫穷的妇女在大街上到处游荡,神情恍惚,因为她的丈夫与儿子都被卖去做奴隶还债了。我将她带回家,以免让她落入恶魔之手,因为她的相貌挺不错的。我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给了她,让她赎回丈夫与儿子,重新组成家庭。难道别人碰到这样的情况,不会像我这样做吗?”
隐士落泪了。他说,在自己的一生中所做的事情,都比不上这位贫穷的游吟诗人。
豪厄尔斯说:“我认为,人生并不能为了永无止境的个人欲望而奋斗,而是应为全人类的幸福进行不懈努力。这才是最大的成功所在。”这不过是对耶稣基督以下这句话的解读而已:戚戚于自身之人,最终失去;忘我付出之人,终能收获。过分关注自我的男女是很难感受到人类怜悯之情所带来的震撼之感,无法从一个善举中汲取灵魂的养分。这些人失去了一个凡人所能享受到的最高级享受。乔治·柴尔德斯将自己光荣劳动获取的财富看作一笔应造福于人类的金钱,只不过这些钱只是暂由自己保管而已。他说:“如果别人问我,在我的一生中,什么事情最能带给我无限幸福的话,我的回答就是向人行善。在另一场合上,他说:我觉得,小孩子从小就应被教育要施与,与朋友分享他们的所有。如果他们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就很容易养成慷慨的性格,否则,他们的天性更容易趋向卑鄙的一面。而卑鄙会逐渐吸干我们的灵魂。”
罗斯金说:人有义务去爱别人,否则,我们就没有其他途径去偿还对上帝所欠下的爱与关怀。”
如果你真的没有什么可施与,你也可以用自己的善言善举去帮助别人。这无需一分一毛,却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让自己的品格得到洗涤与升华。
塞勒斯只给了廷臣阿尔塔巴佐斯一杯金子,但却给了他最喜欢的克里山德斯一个吻。因此,廷臣说:陛下,你给我的一杯金子比不上你给克里山德斯的一个吻。”无论我们年龄大小,地位高下,每个人的心中都渴望着爱。良言与怜悯通常都能比单纯的物质更让我们感动。
若是我们的施与没有爱的成分,就是徒有虚影而已,不仅达不到施予的本意,反而伤害了施予者与接受者。圣·保罗说:即使我将所有的食物都拿去救济穷人,让自己为别人操心,但若是没有爱,于我而言,仍是一无所获。”
爱在善意与谦逊的举止中显得夺目耀眼。只要心中有爱,我们的行为自然就会得体。我们可让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与上流人物交往,只要他的心中有爱,就不会显得不得体。
但是,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卡莱尔在谈到罗伯特·彭斯①时,称欧洲大陆没有比这位农民诗人更纯的绅士了。这是因为他真的热爱一切事物——田野上的老鼠与雏菊,以及上帝创造的大小事物。正是怀着这种简单与谦卑之心,他能与任何人融洽相处,可以进入宫殿,也可安然地呆在位于埃尔河畔的小木屋里。
爱具有一种催人振奋的力量,让所有拥抱它的人都能提升到应有的层次。世上唯一能让农夫与国王都感到幸福的,只有爱。若有爱,茅屋如繁华的宫殿;没有爱,宫殿变茅厕。托【①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1759-1796),苏格兰著名的农民诗人。】马斯·坎普斯在一时精神狂热时这样说:“没有比爱更加甜蜜的了,这个世上没有比爱更加勇敢、崇高、宽广、愉悦与圆满的了。因为爱居于善良之中,栖息于上帝怀中,却创造了世间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