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兄弟情真谈往事  岳乐苦熬终出头
作者:汉风HF 时间:2018-05-18 03:31 字数:3083 字

  福临见硕塞前来相送,表面虽然不说,但心里却很欣慰,于是顺水推舟,干脆邀了兄长一同月下赏雪。硕塞见了,也不推辞,于是兄弟二人便撇下侍从们,单独往御花园那头去了。

  路上,硕塞见福临一直皱着眉头一言不发,便猜想他定有心事,于是试探似的问了一句:“皇上,这一路上,臣看你一言不发、无心景色,可是在前朝遇着了什么难事?若是有事,不妨说出来,给微臣一个为你分忧解难的机会,如何?”

  “皇兄言重了,”福临闻言回过神,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才说:“今夜月色清冷,的确容易使人触景生情。朕方才走过宫巷,突然想起许多往事来……”

  “喔?皇上想起了什么?”硕塞见他说着说着就没了下文,便忍不住追问了一句。他生性直爽,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官场上那种说一半咽一半,藏着掖着打哑谜的说话方式,他实在很难适应。

  福临见他追问,也不避讳,而是仰头望了望天上那道弯弯的月亮,许久才感慨道:“唉,朕是想起,小的时候,咱们皇阿玛突然崩逝……那个时候,我才六岁,而且,还是虚六岁!”

  “是啊,皇阿玛走得突然。臣记得那年,臣刚满十六,比皇上您现在还要大一些。那时候皇阿玛说走就走了,留下整个宫中混乱一片。大哥和各位叔父、伯父,都是各有各的主张,谁也不服谁,朝廷着实乱了好一段时日!”硕塞听了,也不由跟着起了感慨。他与福临驻足在雪地中,共同望着夜空,回溯那遥远的往事……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同样是政权更迭,同样缺少群众支持,多尔衮当年掌权后的一系列“洗牌”动作,实在值得福临借鉴。

  兄弟俩这一番交谈,让福临无形中又受到了许多启发。两人在雪地中伫立了许久,一抬头才猛然发现月已西沉。福临见状,笑着伸手拍了拍硕塞的肩膀,说:“五哥,今日多亏有你,才让我知道了这么多的往事。从前关于这些事,朕所能获知的,要么便是书册上欲盖弥彰的叙述,要么便是别人口中以偏概全、混入个人情感的片面之词。像今天这样详细客观的介绍,朕长这么大,还真是头一回听到。”

  “皇上,其实臣那时候也还年幼,虽然跟在大哥身边做事,但很多事情,知道的也只是个大概。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又岂是我一言半语所能介绍清楚的!只希望今晚这番话,真的能对皇上您有所帮助吧。”硕塞谦虚地应了一句。

  硕塞的话本没有什么错处,但福临闻言却突然无奈的笑了笑,好半天才叹息着感慨道:“汉人常说:鉴往知来。五哥你这一番据实已告,对朕的启发又岂止是一星半点!然而……”

  “然而什么?”硕塞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再次开口追问道。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福临望着他顿了顿,才压低声音说:“计划就是设计得再周全、再精妙,没有人手一切都不过是空谈!”

  “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硕塞并不笨,他心中虽已完全明白了福临眼下的困境,却仍多此一举地问了这么一句。

  福临叹了口气,一望四下无人,才直白地答:“五哥,你我是兄弟,朕自然不瞒你。跟你说句实话,十四叔这些年,在朝廷中培养了巨大的势力,可以说是鹰犬走狗无数。如今他虽死了,可那些人却都留了下来。他们个个身居要职,把持着实权,这些人若不除去,朕这个皇帝在朝堂上便一样是被架空,很难有话语权。可是若要除去,朕手中势必就必须有相对等的人数供我遣调。而这些听我差遣的人,不仅要有真才实干,为人还必须正直忠勇。时间紧、要求高,一时之间,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件事情……臣以为,皇上不必过于担忧。一来,人事调动本就是件循序渐进的事,太过心急反而会起反作用;而来皇上您现在刚刚亲政,当务之急应放在如何稳住人心、站稳脚跟上头,在稳住人心的同时暗中慢慢培植属于自己的心腹也一定来得及。”硕塞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五哥这话倒也是不错,也许是朕太过心急了!不过,不知五哥心目中,可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以推荐给朕?”福临并不死心,接着问道。

  硕塞见他还执着于这个问题,知道自己是横竖绕不过去的,于是干脆坦白地说:“皇上,您既然这么问,那臣也不瞒你。臣这些年虽然遭到摄政王的排挤,但在军营中与私下里,还是结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将来若皇上真的需要,臣定当不遗余力地为皇上推举人才。”

  “有五哥你这句承诺,朕自然安心。不过,朕现在不仅缺人才,更缺肱骨臂膀。有些方面,外姓人终究不及自家人可靠。宗亲之中,年轻一辈的子侄里,也不知是否有人能为我所用!”福临此话所言非虚,眼下朝廷内外,老一辈的宗亲人心不齐,各自为政,而年轻一辈的子侄又尚显年轻,缺乏历练,这正是人手上青黄不接的时候。

  “原来皇上是担忧这个?”硕塞闻言恍然大悟,一下子回过味儿来。只见他低头沉思了片刻,突然一亮,伸手一把着福临,认真地说:“若是皇上要用宗亲,臣这里倒有一个极佳的人选!而且这个人,皇上应该也有所耳闻。”

  “喔?那人是谁?”福临一听忙问。

  “皇上莫急,听臣为您慢慢道来。此人名唤岳乐,年纪与臣相仿,是咱们七伯阿巴泰的第四子、端重亲王博洛的亲弟弟。”硕塞答道。

  “岳乐?他……怕是要比你还年长几岁吧?”福临没见过岳乐几回,对他的印象甚是模糊,只记得他似乎年纪不小了,可身份却仍只是个贝勒。

  “嗯,他比臣年长三岁,今年该有二十六了。”硕塞见福临话里有话,忙解释道:“你也知道,咱们七伯生前并不得宠,位分也不高。所以他这一支的血脉,起点本来就要比别的宗亲低些。再加上岳乐的哥哥博洛,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理政三王之一,所以朝廷对他们家已算是不薄了。为了一碗水端平,避免其他宗亲挑理,朝廷也不可能再过多地去提拔他们家的子孙。因此岳乐虽有才华,却迟迟得不到提拔,大部分时间都赋闲在家,难得才有机会去军中帮帮忙、救救急。”

  “那他在军中可有什么职务?”福临若有所思地问道。

  “算不上有什么职务。倒是四年前,他曾随大哥去四川讨伐张献忠,结果立下头功,一马当先取了张献忠的首级!”硕塞与岳乐一向交好,如今见自己的好友有机会出仕,心中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要为他促成这件好事。

  “噢?岳乐哥哥他这样英勇?”岳乐斩杀张献忠的事,让福临听后对他大为改观,心中升起了一丝敬佩。

  “是啊,他作战有勇有谋,可谓智勇双全,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若不是当年十四叔忌惮他跟过大哥,因此一直刻意地打压冷落他,恐怕他现在早已是栋梁之臣了!”硕塞见时机成熟,便发出了这样一番感慨,看似不经意,实际却只戳福临的心窝,让他一下子认同了岳乐这个人选!

  “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初十四叔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如今让朕来做这个伯乐岂不更好?五哥,这件事朕就托付给你了,还要烦请你明日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将他带到朕这里来。朕,要好好会会这个亲手斩杀了大西王张献忠的岳乐贝勒!”说这话时,福临激动极了。他在硕塞的肩膀上拍了又拍,脸上绽放出期待的神采,笑得开怀!他知道,他要的、他等的,就是这么一个人!

  等他明日见了岳乐,那么,从此以后,硕塞和岳乐,就会是他的左膀和右臂!有了他们,再加上洪承畴的支持,想要把天下从多尔衮的手里完完全全的收回来就再也不是空谈了!

  一晚上办妥了两件大事,这让福临的心情忍不住飞扬,就连他走在雪地里的步子都跟着轻盈了起来。他难得有这样轻松愉快的时候,回保和殿的路上,他看着满天的星光,竟头一回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此时此刻,他是畅快的,完完全全的畅快,完完全全的自由,就像农奴翻身,就像金榜题名,就像雄鹰终于冲破了桎梏,即将飞上九重高天一般……

  他明白,未来会是属于自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他福临,要做自己的主人,要做大清的主人,再也不愿受任何人的控制、再也不愿把话语权、主导权交到旁人的手上去了!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