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水晶的一滴泪
正文 第一章
作者:宇小川 时间:2018-05-17 00:53 字数:5238 字

我丈夫悄然离去了,离去得很年轻,或许不应该说是年轻,毕竟他已经有五十三岁了,人说人过半百也算是知天命,我本来也应该很坦然地面对着这一切了,但一切却又让我觉得他真的很年轻,在他走前的半年里,我竟发觉他那以前为家庭操碎了心的额头上满满的皱纹似乎是每一天地变少,那他离去前的客头竟是如此的光亮,光亮得让我一下子感觉到他的年轮是在往回走一样,而在满心的悲痛中我似乎也开始回到了往日踪迹.岁月在我生命里除了希望外都大多数都是无奈,无奈得有时候竟变成麻木.

那天送他上山,我没有去,大多数亲属也没有去,只有那几个道士和三个儿子,现在一下子我觉得儿子就是我的全部,毕竟我的娘家已经没有一个亲亲血缘的人了.他似乎也等不及了啊.葬礼举办得很简单,之后我就随三个儿子走出到外面居住的小镇来,在小镇上我的屋也很不成样子,为了孩子们的读书,现在真的是家徒四壁,能卖的都已经全部卖了,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要上去读书,二儿子今年就要大学毕业,是建筑学的,就读的是一个普通本科大学,或许在其它人眼里他不算什么,但他毕业是我原来所居住的村庄里出来的第一个真正大学生;三儿子则是由专升本的,即专科升为本科,不过是明年才能读本科,如果是专科的话,他是明年就毕业.二儿子在五月四号赶到防城人民医院,第二天就把由我同他大哥和他一同把他弥留的父亲接回到家乡的祠堂去,三儿子则在五月六赶到家乡.

他们父亲是在五月分号走的,白天,走得很安静,毕业在他临终前的两天他已经说不出话,只会流泪.没有太多泪水,但我知道三个儿子已经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不像其它村民一样号啕大哭的,他们更习惯于把悲痛和怀念放至心中.回来已经二个多月的大儿子出到镇后就把他两小弟送上车上他们的学堂了,我知道这个善良的大儿子有着太多的悲伤,但他没有表现出来.他也知道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要挑在自己的肩上,其实从他四年前他二弟上大学时他就已经把家庭中的大部分压力都往自己肩上挑了,我和我丈夫觉得给这个孩子也太多的压力,但有什么办法呢,就像我丈夫也是长子,他也是肩担着太多的压力,正是这个长期的压力及对儿子的辅养对他的身体带来巨大的伤残,这些就不说了.我出到这个小小的镇上把那些该卖的卖掉,该丢掉的也丢掉,毕业大儿子说不能睹物伤神.

大儿子从家乡里的另一个家里拿出了我和他父亲当年所照的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数都已经发白发焦,还有他父亲当年所写的书歌和所抄的歌谱,看着这些已经多年没有看过的东西,我的头有点昏眩,因为在那些用水泥纸钉成的本子里我还看到了当年我写给丈夫的情信.‘把你妈妈的日记也带出来吧.

‘我轻轻地对着这个几差一米八的大儿子说.‘已经带出来了.‘大儿子挺了挺他那习惯有点驼的腰背,

‘你看吗?‘‘不看了.‘我还是有点疲倦地靠在懒人椅上.

‘好的.‘我看见大儿子脸上浮起了一丝苦笑,但我知道他怕我把这些东西都烧掉.过一个星期他也走了,是等他父亲的‘二七‘之后走的,他的女朋友也来过,把他接走了.我把我这些日记全都放好了,(为了大儿子的心愿).

日子悄然消逝,在这段日子里我这个业余中医也少卖药了,偶尔出去看看那些街头的小孩子,还有走访那个相认的三姐.但在我们这片海村里,家里一年里死人的家人是不能进别人的家里的,所以我也尽量在人家家门口里聊天.儿子们都很识性,每过几天都要打一个电话回来问候,特别是大儿子,每天都打电话回来,不过他一般都是在凌晨三点多打回来的,还有我的那个干女儿也是每过几天都要打电话回来,她是在我丈夫走前的几天回来相认的,说是为了冲喜,但冲喜没见得,倒是现在她已经成为我家人中的一员了.

现在我要提一提我的二儿子,幸亏有他,我的这本大部分由日记来记载下来的小说才能面世于你们面前,他之前已经写过一部小说,名为<川逝>,一百二十多万字,并且也已经发在这个叫xx的文学网上.他刚刚毕业了,现在正在家里养病,是我迫他回来的.这孩子很倔,真倔得可怕,也正是这个孩子却让我们操尽了心,因为他很多东西都不同我们讲,他写小说的开始,我们就以为他不会能把他的那本小说写完的,毕业当代写小说的人太多了,能在文学里走出一条路那太需要毅力,但没想到他在毕业前夕还是把他那本所谓的小说写完了,我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我知道他写的东西相信也是现实的,毕竟这个属猪的孩子很朴实,朴实得让人吃惊.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我在这几十年里坚持地写日记的,或许是他和他大哥聊天时知道的,他一定要我把这些日记拿出来,他还是说要把我这本日记写成一部冲击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来,他看了这些日记表现得相当的吭奋,说这些由岁月沉淀下来的东西曾经深深地感动过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还要振奋,我说这些东西只不是一些老掉牙的东西罢,那能跟那些中国最高境界的作品来比较.

但这个充满着自信的二儿子却说什么‘奇迹是由人来创造的‘话来鼓励我,我无言了,毕竟这个二儿子真的做了一些在我那个年龄根本不敢想的事情来,他在今年里竟然在他所就读的大学里开一个个人油画展,个人书法,个人男高音音乐会,他还被新浪网,柳州日记,柳州晚报,大学院报,南国今报,大学院报所报道,听说他还准备要去北京做一个个人专访,这一切对我这个已经有封建的老太婆来说简直是有点玄乎了.所以现在他为他的理想而把我的日记写成一部小说,我也不好意思来拦住他,我也知道拦不住他,所以就由他了.在家里的一个月内,他一天到晚都在问得我烦躁得要命,但我当然是没有表现出来的,只得细细地说着,而他则是用他的笔在飞快地写着,我看他的手腕动得真是快,转眼一个小他就写了三千多,这对我这个常年写日记的人来说也是够玄乎的了.

这个二儿子在经过一个月的奋笔疾书已经著了三十万字了,他还每天都念给我听,我说不用的,他还是念着,我觉得他写得还不错,但还是要更简洁一些为好,于是他还做了很多的修改,望着他那像他父亲一样的光亮的额头上的头发越来越少,我真的很心疼,心疼得要命,并且他的肝还没有全变阴性呢,但前段时间由于叫他养病时没事而爆躁的脾气我就有点怕了(当然他从没有向我发过脾气).

但慢慢地想即使是在我们这人小小的城镇里在这数十年里竟也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日记里记录下来的东西竟是那样的漫漫洒,留在心头的感动真的不少,于是我也开始想学一下电脑,到时候也可以在起点上写作,不为赚钱,只为把一些东西留在一些读者的心里,相信这样你们了有些感动,是么?亲爱的读者们.现在看来这部所谓的小说要写成一百来字了,因为日记就差不多有六十来万字,我和儿子商量了很久,决定要写成三部曲,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

一九五二年,‘阿捡‘来到了这个与你在一起的世界,很美的世界,‘阿捡‘的这个绰号一般是安给那些由养父养母捡来的孩子所起的小名,但‘阿捡‘不是捡来的,她是父亲亲生亲养成的.一九五二年农历五月多,一个身怀六甲的高大妇女挑着六条猪仔慢慢地走向远在十二里外的防城走去,走到离防城还有六里路外的附城乡里的一个偏僻地方,肚子里的孩子还是不防备地出生了.

‘日子太苦了,你不要怪我.‘这个几及一米七三的高女把这个女婴的肚脐带咬断后轻轻地放进了一个高山下的小塘里.

孩子哭得如此声大,她不忍离去,但这小不点竟在六七分钟之内竟没有沉下去.‘走吧,我是命苦的,看来你也是个命苦的人.‘高大的妇女还是淌下水去把她捞了起来.‘大嫂,你把我的猪也挑去吧.‘高大的妇女用腋下挟着孩子虚弱地说.‘好,林嫂.‘那也近六十岁的阿婆答应了,望了一会这孩子,‘竟也是个女孩子啊.‘重男轻女的人啊.‘有什么办法.‘这个被称为林嫂的高大妇女苦笑了一下,‘就像捡来的一样也要养,何况是生的.‘‘丢了吧.卢云.‘那老婆子走了.‘怎么又生了一个女孩子?‘丈夫林子富一把孩子丢进了尿桶.‘就当是捡来的也要养成人.‘卢云尽管虚弱,但还是把瘦小的丈夫推到了一边.‘那你就说是捡来的了.不要说是你生的,生不出儿子,丢人,捡来的还好听一些.‘这个自卑而狭隘的男人啊,由于无知而善良,由于弱小而狭隘.这个被溺两次都没有死的‘阿捡‘由此在村民的一声‘阿捡‘长,‘阿捡‘短地叫着长大了,里面虽然没有太多岐义,但也是含有爱意的啊.毕竟在村里这条小村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了.

家里没有一个知识分子,要是说在家里能给“阿捡”带来一点知识氛围的就是长两岁的大姐林李芳,一个在她在入学之前就能认字了,也正是因为她的从小写日记的习惯让“阿捡”在以的日子里坚持着。

195561晴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教师组织同学们去防城游街。

阿纳(妈妈)修了双双木ji给我穿,很痛。林李芳这是阿捡大姐李芳写的一张日记,至今还被阿捡保管着,这也是她能够保存的几张她大姐唯有的几张里一张。那时是没有鞋穿的,穿木屐也算是在重要日子里才穿的,但小李芳竟不能体谅到其中的爱,毕竟是刚刚入学的一年学生,在那岁月里就开始写日记的小家伙不多。

195693雨

今天下雨很大,村里的路上充满了泥水,连石头也不能走了,脚丫一碰到zhuang水到开始烂,我不想去担水,但这是不太可能。阿爷(指爸爸)又开始打阿纳了,家里不想让去读书,因为我已经能够挑水了,阿爷说可以帮家里干活了。他还用赶鸡棍打了阿纳。

我是不会哭的,但阿捡倒哭得厉害。李芳那时二年级了,不知道后来她是如何能上学的,阿捡也记不得那么多了。反正看来姐姐和自己一样只要一碰到村里的污水脚丫也容易烂,姐妹就是这样,怎么一点也不像其它村民一样任在污水里走得“嘎嘎”响脚都没事。

195741

小云今天老师竟惊讶我会看报纸,其实有一段时间了,算盘也会敲得很快,不过就是很饿。前一些时间比较多东西吃,现在几乎没有了,村里婶开始又吃薯藤了。每天阿爷都叫我和阿纳一同做工,偶尔还打了阿纳,有时候他偷偷地跟着我们到看我们如何在山里捡柴。

阿捡在那没有来,她现在也开始挑水了,太小了。小李芳也开始觉察到了父亲的狭隘,毕竟母亲太能干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干得比男人还厉害。

1958326;全阴

阿爷被人拖回来了,早晨出去放牛被饿死的,我就知道他在近段时间会被饿死的,因为很多人都已经被饿死了。死时很胖,我们全家都很难受。阿纳说他很贱,满山的芋头和玉米,都不会偷一些,饱死好过饿死。妈妈这样说后我们全家都舒服了一些。

195872全阴

我以后就不能读书了,读完三年级了,三妹要人带,小不点。阿捡会计一些数了,喉咙又大。饿啊!今天阿纳第一次骂我们,还追赶了我们,头一次让阿捡哭得这样伤心。是啊,我和阿捡这么辛苦地从田里拾来的稻米却被阿纳舂来给她的同年母(她认的同庚)吃,我们不满,她就有筷子来追赶我们打。

我们真的是太饿了,阿捡皮肤不太好。在那段岁月里饥饿是这李芳娣妹的最深刻印象,那时两个小手拾着四五斤重的稻米不易,但善良的母亲却首次仅用筷子来追孩子,那是在饥饿得尊严都变得残酷的情况下出现的。之后她的日记就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不再写了,阿捡就只有这几页了。阿捡在一九五九年还是在她大姐李芳辞学一年后入了学。从她出生到长到入学,这就是她记忆的全部了。毕竟离现在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之久远了。

饥饿是那个岁月里最深刻的印象,但并不是所有有着身高体力优势的卢云却在那个日子里显出了母亲的一丝魅力,在坡头坡尾种起的芋头,番薯,马伶薯却是有着救命的功效的。

195961热

今日是儿童节,我已经是二年级了,阿姐在早上说了今天是我们的日子,很高兴,我问是不是同样是三妹的日子?她说不是日子,是节日。但我问是不是妈妈的日子,她说不是。我问姐是不是你的节日?她也说不是,因为她已经从学校里退学回来了,所以六一就不是她的节日了。今天我写了第一pian日记,姐姐和阿纳很高兴。

阿捡“你大姨婆李芳在你三姨半岁时就退学了,那时候刚刚读完三年级,不过她很聪明,那时候就能够帮村大队里做算学,给支书读报纸了。”这个老“阿捡”透过岁月的苍茫回到了那一直习惯叫成“日子”的“节日”。

“那这章是你写的第一张日记吧?阿纳?”子艺也学着日记里的称呼以开玩笑的口吻来称呼眼前习惯叫做妈妈的中年女人。“是,你大姨婆教会我写了这章日记,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下来。”“你很执著,‘阿纳’。”子艺笔头依旧没有停。“这是性格。”她没有承认。“你当年写的字不太好看。”子艺对着无间阂的母亲说。“比现在好看一点,许码你还能认得出,你现在写的字我却一个不认识。“

196136;阴冷

阿纳将要带我们改嫁到二十六里外的打磨村去了,听说新阿爷比阿纳还要小九岁,听说还有三个儿子。早晨,我们就走了,我赶着家里唯一的白鹅从田里走回来,阿姐抱着一团被单,已经三岁了的阿妹笑时露出红红的牙齿肉,真丢面地对着来接我们的新阿爷,听说姓吴。他说我嘴甜,写习惯日记,说话还是可以的。阿捡

Copyright @ 2017-2018 book.pinshuyun.com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     备案:浙ICP备18010002号-1